道路宽敞、绿树成荫;车水马龙、礼让行人;夜景灯光、流光溢彩……行走在廊坊的大街小巷,人们时时能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巨大变化。
决战决胜之年,我市始终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内容,始终把“为民创建”作为根本宗旨,以“群众需求”为标尺,用“人民满意”来衡量,持续用力推进创城工作,在有效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的同时,也有力地改善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城市之变、市民精神面貌之变随处可见,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领导带头一线抓创建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美的名片,文明始于心,创建践于行。3月25日全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后,全市各地各部门闻令而动,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务实担当的作风,坚持“问题、目标、责任”三大导向,着眼建设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众生活质量较高,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城市,聚焦创建任务清单和目前我市在交通秩序等11个方面需要重点改进提升的40项突出问题,以及99个单位和市主城三区1057项争创活动,迅猛推进创城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往细里做,形成了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生动局面。
强化政治站位,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政委、指挥长的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指挥部和11个分指挥部,由市委常委和市政府副市长分别担任分指挥长,全面动员部署,压准压实创建责任。
创新创建机制,强化领导责任,建立市创城指挥部督导调度制度。市委书记、市长多次带队对创城工作进行督导调度,其他市领导与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一道深入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农贸市场、主次干道、火车站、学校、乡镇等部位进行实地检查督导,现场办公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市创城办建立工作提示督导机制,设立4个服务联络组,分别联系11个分指挥部,负责发布工作提示、开展业务培训、指导责任部门开展创建工作。同时,每天深入创建工作一线,对重点工作开展情况、重点点位等进行暗访检查,及时反馈主管部门,督促整改落实。建立专项督办机制和日常督查考核机制。综合协调指挥部每月对99个部门和三区进行考核、排名,对创建落后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市创城综合指挥部、各分指挥部领导靠前指挥、一线作战,把“办公桌”搬到大街上,把调度会开到马路上。市三区和各责任部门围绕六大“围点攻坚”和五大“提升行动”,紧咬难题不放松,不达标准不罢休。一段时间以来,重点任务清单成为群众的“幸福账单”,“堵点痛点”成为群众的“幸福支点”。
各级各部门把握问题 创新方法克难攻坚解民忧
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就是廊坊创城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工作,群众的诉求就是推动创城的内在动力。我市聚焦创建任务清单和自身存在的民生短板,广泛吸纳了向普通市民征集的8个方面、165条意见和建议,梳理出11个方面需要重点改进提升的40项突出问题,统筹实施社区创建、停车秩序、交通秩序、市容环境、经营秩序、村镇面貌六大“围点攻坚”行动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公共卫生服务、政务窗口提质提效、创建宣传、风险防控能力五大“提升行动”,同步开展1057项争创活动,让市民群众的意愿和国家测评体系融变成生活本身,往实里做、往细里做。
在创建理念上,立足于最大限度拓宽群众受益面和受益质量,在创建范围和创建标尺上自我加压;千方百计用改革的办法啃掉前进中的“硬骨头”;在创建思维上,坚持换位思考,平衡各方,建设性解决问题。比如整顿停车秩序,更多地着眼增加公共场所附近车位借给。在整顿出租车经营问题上,既加强行业管理,又充分考虑出租车司机诉求,努力使他们大大方方,有位可停、有序可循。
聚焦无序停车现象严重妨碍市民出行、影响城市形象的问题,全力开展停车秩序“围点攻坚”,加强城市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实现城市公共场所无违章停车,机动车、非机动车在线内停放,不影响正常交通秩序。
聚焦城市交通管理不到位和市区各交通路口存在闯红灯、乱穿马路、机动车不主动礼让行人和非机动车等现象,开展交通秩序“围点攻坚”,劝导车辆、行人各行其道,乘客排队候车,机动车主动礼让行人和非机动车,出租车驾驶员使用文明用语、规范服务。
针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不到位3方面问题,开展市容环境“围点攻坚”,着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实现机动车主干道不被侵占,街巷道路路面硬化,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平整,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垃圾清运及时。
针对部分地段商户店外经营、占道经营和农(集)贸市场环境差等问题,开展城市经营秩序“围点攻坚”,加强城市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抓好背街小巷、农(集)贸市场等重点部位的集中治理,做好马路市场、流动商贩的规范化治理,杜绝城市公共场所占道经营、乱张贴小广告现象。
在创建中提升治理水平 建设美好宜居之城
“以后我们的村成了‘社区’,我们也由‘村民’变成‘市民’了。生活、孩子上学都会方便很多。城中村改造,“改”出的是我们村民的幸福感。”李庄村村民代表张福来每天都去城中村改造工程桃李观邸项目施工现场看项目进度,规划着以后的美好生活。
城以人为本,人以城为家。今年全市计划启动11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目前,11个项目已全部启动且全部开工。今年我市计划改造老旧小区41个,改造面积111万平方米,目前34个已完工,施工进度完成85%;对373个有物业小区整改提升,探索“区企共建”模式引进物业公司,实现对458个无物业小区管理全覆盖。对所有社区推行党支部牵头负责,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和居民代表参加的民主决策机制,居民“住”的问题解决了。
精准抓住老百姓当下最期待解决的事儿,点点滴滴重拳推进。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紧盯目标、突出重点,对标对表促提升。开展“市容秩序整治”“私搭乱建整治”“垃圾倾倒整治”“建筑围挡公益广告提升”等行动;全面扩大“门前三包”推广范围,将精细化管理做到市民群众身边。规划新建8处公共停车场,已建成7个并投入使用,拓展车位2000个,缓解了医院、商厦、高铁站周边停车难问题。见缝插针,规范有序,应划尽划,可划尽划,市区已增加2万多个停车位便民惠民;打通市区11条断头路,改造提升主次干道。
无人机巡逻+人工巡查,大规模集中清运垃圾,市区重点部位一天三次保洁,垃圾24小时随产随清。216条背街小巷人工保洁无死角;新风系统、儿童专用抑菌坐便器、纳米抑菌陶瓷感应便器、智能供纸机、便民洗手液装置、洗手台、镜子……如今,随便走入市区某间公厕,都会发现它们虽小,却“五脏俱全”,处处体现人性化设计,让人倍感暖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月”,垃圾清零后加快道路硬化和村庄绿化……
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群众在城市里生活得更舒适、更便捷,更幸福、更美好。这既是市民群众的内心愿望,也是创建的初心所在。如今,文明因子已融入城市血脉,为廊坊增添了更多迷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