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来,咱们家长和孩子们用手触摸一下沙盘里的沙子,是什么感受?”“沙子像水一样,像瀑布……”今年市妇联的首场“智慧家”家教社区行活动走进广阳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展阳光成长未成年人心理知识讲座。市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部长张淑芬说:“我们明确每一次的活动主题,组织家教讲师团教师深入社区,利用社区的家长学校、儿童之家等活动阵地,开展好家教好家风讲述会、‘阳光成长’未成年人心理知识讲座等多种主题的家教知识公益讲座,将先进科学的家教知识传递给家长,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前置条件和重要内容,我市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的民心工程,推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通过“智慧家”家教社区行活动、“书香少年”系列活动、“争做廊坊爱国守法健康好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少先队员手拉手活动等一批品牌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以丰富未成年人阅读生活为主要内容,筹划推出“书香少年”系列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培养浓厚的读书兴趣。目前,已经开通线上阅读专栏,充实了线上儿童读物等阅读资源,满足未成年人阅读需要。上线了“读联体服务平台、超星读书、一网读尽”三大阅读平台,针对未成年人,平台乐视微学板块设计了创意手工、有声读本、国学经典、少儿科普等视频资源,极大地满足了青少年儿童的学习需求。
近年来,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基层“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青少年服务中心创建为平台,激发广大“五老”人员热情,开展“文化润童心”活动。以红色文化、书法绘画、非遗项目进学校、进社区活动为载体,培育了一批先进典型。活动的开展既为基层“五老”搭建起发挥作用的新舞台,也为中小学生构筑起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学习传统文化的新课堂,构建了“筑巢引凤,老少共享”的新格局。
在河北省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成为对口支援城市后,共青团廊坊市委组织全市少先队员开展与神农架少先队员手拉手“战疫有我 红领巾在行动”活动。我市队员们通过制作手抄报、手绘防疫版思维导图等形式为神农架林区的队员们宣传防疫小知识,并通过制作微视频为他们加油打气。两地学生还一起学习《野生动物保护法》,并共同制作手抄报进行宣传,大家纷纷表示,要努力做知法、懂法、守法的文明小公民。
为进一步加大对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争做廊坊爱国守法健康好少年”系列活动,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充分发挥德育的主阵地作用,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等形式,对全市师生进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面宣传教育,爱国守法教育,提高健康和防范意识。从开展正面引导做好防控疫情宣传、健康引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几个方面布置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并结合“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为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各县(市、区)陆续开展“县长杯”青少年足球赛,该比赛是市体育局积极推广未成年人足球体育项目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体育局积极推动“市长杯”青少年足球赛活动,鼓励建设学校足球队或足球俱乐部,建立健全青少年足球联赛体系,鼓励青少年经常性参加各类体育运动项目和健身活动,为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和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青少年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做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是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的一项基础工作。市科协始终坚持一手抓科技教育队伍建设,一手抓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实施“科技护航”项目,打造“四大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不断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儿童期是康复的黄金时期,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多数残疾儿童能显著改善功能障碍。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市残联以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为抓手,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一系列康复救助项目,努力减轻残疾儿童功能障碍,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近年来,市民政局努力织牢织密“情满民政 爱在廊坊”特殊群体儿童关爱保护网,各级各部门尽职尽责、团结协作,撑起留守、困境儿童保护伞,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从2013年至今,全市已累计资助50名孤残儿童上大学,其中免试推荐16名孤儿进入北京职业技术管理学院和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深造。今年,全市共有38名符合条件的孤儿申请了“孤残儿童高等教育助学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