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合作 共享未来
——从“5·18”经洽会看廊坊经济社会发展
2019年“5·18”主会场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本报记者 刘向 摄
2017年“5·18”经洽会冰雪项目受追捧。 本报记者 贾珺 摄
2018年“5·18”经洽会,中国国际工业设计产业高峰论坛上,英国著名工业设计大师迈克尔杨演讲。 本报记者 贾珺 摄
2019年“5·18”经洽会吸引了众多外国友人。 本报记者 刘向 摄
2019年“5·18”经洽会临空经济产业展。 本报记者 刘向 摄
2018年“5·18”经洽会花团锦簇迎宾朋。
本报记者 贾珺 摄
五月的廊坊,草长莺飞、碧空万里。
“‘5·18’时间”即将开启!“廊坊之约”如约而至。
5月18日,2020年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将在我市如期举行。让世界耳目一新的是,今年的“5·18”五大类19项活动将全部“搬”上互联网,届时,将通过网络直播、视频会议连线、搭建虚拟展馆等网络形式,打造永不落幕的“5·18”经洽会。
非常时期,用非常计,使非常力。网络“5·18”变换了举办形式,但它吸引国际投资、拓展对外贸易、提升开放水平的宗旨不变。
二十载砥砺奋进,二十载春华秋实。“5·18”成就了廊坊。作为东道主,廊坊尽享天时地利人和之势,与“5·18”相依相生,不断发生着蜕变。
站位更高、视野更宽 借力“5·18”,廊坊对外开放步履铿锵
“5·18”经洽会的历史,实际上就是20多年来廊坊对外开放的浓缩和折射。
地处京津之间的廊坊,1989年才撤地建市,不靠海、不沿边,无资源、无工业,底子薄、积淀浅。廊坊要发展,路在何方?
2000年,第十七届河北省经贸洽谈会花落廊坊,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历史性机遇,廊坊坚定不移地踏上了扩大对外开放之路。
从2005年的“东北亚暨环渤海国际商务节”走向亚洲,到2015年与中东欧、非洲合作对接;从2010年“5·18”升级为商务部与河北省政府共同主办的国家级经贸洽谈会,到2017年加拿大成为“5·18”经洽会首个主宾国……
廊坊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而这个“大”不仅仅是范围的扩大,更是质量的提升。
20年来,“5·18”始终紧扣对外开放的时代脉搏,顺应国内外、全省、全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办会主题和内容,不断创新和发展办会方式和平台,逐步从最初的区域性经贸活动发展成为如今的国家级盛会。廊坊,正是在这一次次淬炼中,完成了华丽转身。
数据为证。2014年“5·18”,我市共签约项目25个,其中外资项目6个,总投资和协议利用外资均为17.8亿美元。到了2019年“5·18”,我市共签署协议163个,协议利用外资达30.21亿美元,翻了近乎一倍。
“拉手”而不“松手”,“拆墙”而不“筑墙”。20年来,随着比利时、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际展团纷至沓来,前来参加“5·18”的外国友人越来越多。廊坊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商贾名企的青睐。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我市投资,领域涉及制造业、电力、燃气、建筑、交通运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以及农、林、牧、渔等。
一路高歌、一路辉煌。借力“5·18”,廊坊走出了河北,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廊坊对外开放的脚步永不停歇。
产业更优、项目更精 依托“5·18”,廊坊转型升级持续推进
至今已连续举办36届的“5·18”经洽会,始终注重服务全省发展大局。多年来,随着一批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项目签约落地,“5·18”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推动创新发展、开放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手持“5·18”经洽会这把“金钥匙”,廊坊走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
2005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大规模崛起。在“5·18”经洽会上,廊坊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吸引了众多汽车零部件厂商的眼球,柳伯安丽活塞环项目与廊坊开发区签约。
此后,富士康、中兴等IT产业巨头相继落户廊坊,电子信息产业以速度快、规模大的势头迅猛发展,成为我市的驱动产业。
引进一批龙头项目,构筑产业链条,带动经济腾飞——对于正处在经济转型期的廊坊而言,“5·18”带来的实效,难以替代。
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新型显示、先进装备制造、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支撑。
近水楼台先得月。在“5·18”经洽会助力下,我市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产业升级不断刷新,产业国际化、开放性日趋提升。当前,我市以华为云数据中心、维信诺、科大讯飞等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航天振邦、航天科工、精雕数控、维特根等为骨干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华大基因、神威药业等为领军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以南航华北培训基地、中荷航空模拟科技中心等为代表的临空经济,不但为廊坊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也为吸引上下游产业、延展产业链条、加快形成高端产业集群发挥着引领作用。
借助“5·18”经洽会,廊坊搭建起重大产业项目的承载平台。统计显示,在不到全市3%的土地上,1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创造了全市2/3以上的GDP和财政收入,成为拉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挺起了廊坊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新时代呼唤新发展,新平台孕育新动能。依托“5·18”,廊坊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不断明晰。
环境更美、形象更靓 携手“5·18”,廊坊城市形象日新月异
一个成功的展会,不仅仅是一个经贸活动,更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代言人。
20年,“5·18”已经成为廊坊的代名词。因为它,廊坊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投资领域日益丰富;也因为它,廊坊的市容市貌持续向好、文明程度越来越高。
2000年,“5·18”落户廊坊。自那时开始,廊坊正式拉开了城市规划、建设的大框架:由老三角地到新华路与金光道的改造,从构建环城水系到“三年大变样”时期规划建设的“一廊一轴两环八大中心”,从北部生态艺术新区规划到建设国际空港都市的大廊坊构想……大手笔、高起点规划城市建设,廊坊不遗余力。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如今的廊坊已然成为京津之间的一座花园城市。
近年来,我市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把园林绿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市情、对标对表京津雄园林绿化建设标准,以绿色润染城市道路,以花木装点公园游园,以文化带动景观设计,打造京津冀交界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增长极”,为加快建设门户枢纽城市开动了“绿色引擎”。
去年“5·18”经洽会期间,廊坊的城市景色给参会的各方客商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纷纷点赞:花团锦簇、色彩斑斓、美不胜收,生活在这座花园般的城市幸福感满满。
润物无声,育人有痕。20年承办“5·18”的经历,锻造了“改革开放、海纳百川、创新驱动、敬业奉献”的“5·18”精神,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廊坊人民团结、友善、文明、敬业的优良品质。
每年“5·18”期间,都有很多活跃在大街小巷的志愿者,他们任劳任怨、无私付出,为每一名来到廊坊的客商提供最周到的服务。如今,“为我们的城市加分、添彩”,已经成为廊坊百姓的行动自觉。
景美,人更美。携手“5·18”,廊坊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于宏观处见格局、于微观处见情怀,使廊坊的城市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机遇更大、影响更广 乘势“5·18”,廊坊经济发展未来可期
百川归海,终有澎湃之势。2020年“5·18”,注定不凡。
这是一次特殊时期举办的盛会。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未能阻挡前进的脚步,办好本届“5·18”,必将促使廊坊积蓄多年的强大发展势能集中迸发。
这是一次承载着特殊使命的盛会。全国各地集中精力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赋予了“5·18”促进经济发展的特殊使命。
这是一次特殊形式的盛会。全部活动“搬”到互联网,参会人数将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规格更高、传播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这是挑战,更是机遇。
今年的“5·18”经洽会以“新动能、新机遇”为主题,将通过举办网络直播、视频会议连线、搭建虚拟展馆等网络形式,举办开幕式、高端会议、专题对接、展览展示、项目签约等系列活动,积极吸引国际投资、拓展对外贸易、提升开放水平,打造永不落幕的“5·18”经洽会。
本届“5·18”将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2022年冬奥会筹办“三件大事”,抢抓重大历史机遇,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同时,深入挖掘经济增长新动能,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面创新实践,开拓发展潜能,千方百计助力河北和廊坊坚定不移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确保“三个圆满收官”。此外,还将围绕河北优势特色产业,通过举办高端会议、参加贸易展览等方式,汇集国内外人才、技术、信息等先进生产要素,进一步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开放融合发展。
据了解,今年的“5·18”经洽会还将举办7项贸易展览,在网上搭建虚拟展馆,建立3D网上展台,采用VR、AR、3D等数字虚拟化技术,实现3D虚拟漫游、720°全景观看。会上,还将采用“主会场+投资方视频连线”的形式,举办重点合作项目(云)签约仪式,一批优质高端项目将集中签约、落户河北。
开放合作,共享未来。作为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一次颠覆性实践探索,2020年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已蓄势待发。
而廊坊,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规划正式发布、临空经济区进入大规模实质性建设阶段,进入了由重大机遇转化为发展现实的关键时期,一座航空港城市正在加快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