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生态文明谋新篇——绿水青山绘就廊坊城市发展底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中国成立70年来,廊坊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水青山正在成为廊坊这座城市的发展底色。

廊坊毗邻首善之区,地接天津和雄安新区,特殊的区位给这里以蓬勃无限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更艰巨的政治责任。廊坊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污染防治作为扛起首都政治“护城河”之责的重大政治任务,围绕建设首都生态涵养区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举全市之力向污染宣战,促进了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向好。

●京津冀核心区崛起平原森林城市

初秋时节,位于廊坊大厂回族自治县潮白河畔的万亩银杏林芳容绽放、清香浓郁、美不胜收。大厂万亩银杏林是廊坊大厂回族自治县全力打造的三大森林片区之一,规划总占地10086亩,种植银杏逾13万株,是环京地区规模最大的银杏森林。

大厂万亩银杏林工程的建成,是廊坊全力推动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之初,廊坊森林覆盖率仅为6.4%。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廊坊对造林绿化认识的不断提升,对造林绿化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廊坊以争创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全力打造“京津乐道、绿色廊坊”,全市新造林227.69万亩,林地面积达到326.4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86%,位居全省平原市首位。

“廊坊10个县(市、区)全部与京津接壤,市区距雄安新区80公里,全域都在国家重大历史性工程的支撑带动之下,肩负着建设首都生态涵养区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重要任务。”廊坊市委书记冯韶慧说,特殊的区位,赋予了廊坊建设首都生态“护城河”的特殊使命。

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坚持高标准规划引领。廊坊聘请国家林草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全市国土绿化规划,确定了“三带、三区、三林、三网、十城、多廊多园”城乡一体、生态产业文化一体的森林建设总体布局。同时,全面对标北京、天津、雄安新区,努力做到与京津和雄安新区生态规划一张图、生态建设一盘棋、生态保护一张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统筹全市推进大规模造林绿化。

2014年至今,廊坊先后实施了“两年攻坚战,造林一百万”“两年大提升,创建森林城”“营造百万林,决胜森林城”等系列造林绿化行动,全市新造林227.69万亩,林地面积达到326.4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86%,林草覆盖率达到37.98%。主城区新增园林绿地面积417.8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7.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14.56平方米,使得城市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绿色共享生活变成了现实。

●蓝天白云打造廊坊幸福样本

廊坊的大气环境曾和全国大环境一样,也曾蓝天白云,晴空万里。但因气候变化、“散乱污”企业与其它各方面因素影响,本世纪初后,出现了“霾”锁全城的现象,给人们生活造成了困扰。大气污染防治是廊坊近年来在生态环境治理上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在这样的条件下,廊坊上下同欲、持续攻坚,促进了大气质量持续向好。

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2016年,廊坊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省率先退出“倒排前十”,得到原环保部(现生态环境部)和省委、省政府肯定。2017年继续改善,在74个国控城市中倒排第13名,在2017-2018年度“2+26”城市秋冬防考核中排名第一。2018年持续向好,在169个国控城市中倒排第39名,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52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了52.73%,达到近年最好水平;优良天数222天,较2013年增加了90天。

天更蓝了、空气更清新了,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明显增强。在这个过程中,廊坊也探索出了具有廊坊特色的大气污染治理模式。

立足长效抓机制。廊坊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细化分解为169项具体措施,落实到40个职能部门,建立起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市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定期专题调度和微信群实时调度,构建起靶向治理的快速反应机制。

强力攻坚抓治理。三年完成“煤替代”工程99万多户,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地区清洁能源全覆盖。淘汰所有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拆除39个城中村和危陋小区,实现主城区热源切换,全面提升了清洁能源供热水平。两年动态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13791家,并率先构建起防反弹长效机制,原环保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散乱污”整治现场会在廊坊召开。在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方面,对过境重卡实施远端分流和近程管控,对城区内货车实施证卡管理、限量限时限路段通行。淘汰“黄标车”15.9万辆、老旧车7198辆,3年推广新能源标准车9878辆。同时,打通外环路西南环线等12条“断头路”,划定公交专用道,鼓励绿色低碳出行。

科学精准抓联防。廊坊与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深度合作,组建廊坊PM2.5特别防治专家组,60多名专家和工作人员常驻廊坊,开展专家“坐诊”、实施精准治霾。率先在全市147个乡镇(街道)、园区设立环保所,90个乡镇、30个园区建设空气质量监测站,建成了覆盖全市的大数据监测平台。严格落实京津冀区域联防联控联治措施,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有效实现削峰降速。

“九河下梢”碧波荡漾

廊坊市属海河流域的中下游,北三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子牙河水系等海河流域四大河系汇聚于此,境内河流众多,素有“九河下梢”之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度出现过水体污染情况。一直以来,廊坊市委、市政府始终没有放松水体治理,下大力度整治水体污染。如今,大清河又现碧波荡漾,文安又现洼淀水乡风貌,全市水质量持续改善。

近年,廊坊域内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实现全部通水运行,改变了廊坊单一的地下水用水结构。同时,廊坊进行了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有力解决了廊坊现状积水内涝问题,提高了污水处理标准,加快形成了“厂网并举、泥水并重、再生利用”的建设格局。市主城区3座污水处理厂正式投运,增加处理能力15万吨,彻底解决了市主城区污水直排的问题。

廊坊聘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等单位11名权威专家作为市政府特聘专家,指导廊坊市编制了《廊坊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和《廊坊市重点河流水质达标方案》,做好水污染防治顶层设计;全市180条河渠纳入河长制管理,共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3220人,明确了责任人、治理任务、治理标准、完成时限。制定史上最严的《廊坊市河流断面水质生态补偿管理办法》,对不达标河流断面严格奖惩。

廊坊市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河长制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出台市、县、乡三级河长制方案;积极制定市、县两级河长制工作制度及考核办法等相关配套制度。全面梳理河湖名录,梳理出分属北三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子牙河水系,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计110条,纳入市、县、乡三级河长制管理体系。

廊坊组织各县(市、区)对河渠清理行动包含的垃圾废弃物、违建违障、非法采砂、非法排污、黑臭水体等方面问题开展了多次排查,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全市河渠清理行动台账。全市河渠环境通过开展集中整治,得到了显著改善提升。今年以泃河、潮白河、北运河、龙河、大清河、子牙河等6条国省控河流,永金渠、八干渠、南营排干、鲍邱河等13条市控河流、主城区水系治理及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为重点,着力开展白洋淀流域治理、工业污水达标整治、河流流域综合治理、水源地保护、城镇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河湖清理等七大专项行动。

进入新时代,廊坊人正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情感,深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续唱响在高质量发展中高水平保护环境、在高水平保护环境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廊坊生态环境好声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新向往、新期待。(本报记者 陈正)

 生态环境篇

生态文明谋新篇

本报记者 金志超 李建国 陈童 刘向 贾珺 卢锋 图

2013.5.11 绿色出行从我做起。

2010.8.28 绿水蓝天。

2018.9.18 廊坊市凯发新泉污水处理厂技术员检测净化水。

2018.5.14 霓虹闪烁的公园夜景。

2016.8.2 “pm2.5特别防治小组”对市区污染源现场督导检查。

2015.3.12 固安县马庄镇第二砖厂拆除现场。

2016.7.9 霸州市新利钢铁公司450立方米高炉被拆除。

城南龙河碧波荡漾。

上一篇:廊坊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
下一篇:中宣部新命名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