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中央文明委命名表彰新一届全国道德模范,张富清等58位同志被授予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我省王红心、吕保民、张雪松分别获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类全国道德模范,我省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获评总数位居全国第一,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国257位同志被授予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我省宋美录、王进才、 王福国、沈汝波、赵庆祥、杨会芳、张志旺分别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他们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但他们的事迹让人感动;
他们的言行,
深刻影响着身边的人。
平凡的人物,不平凡的故事
请跟着小编一起查看他们的故事!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王红心 助人为乐 河北省沧州市公安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政委
吕保民 见义勇为 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个体经营户
张雪松 敬业奉献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铝合金厂工人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宋美录 助人为乐 河北省张家口经济开发区卫生计生局副局长兼老鸦庄镇卫生院院长
王进才 见义勇为 河北省委巡视组副处级巡视专员
王福国 诚实守信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胡麻营镇河东村党支部书记
沈汝波 诚实守信 生前系河北省秦皇岛市党义志愿服务队负责人
赵庆祥 敬业奉献 国网河北邢台供电公司配电抢修一班班长
杨会芳 孝老爱亲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幼教特教中心教师
张志旺 孝老爱亲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码头李镇王明庄村村民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获得者事迹展播:
王红心,女,汉族,1968年5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沧州市公安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政委。
29年来,王红心坚持扶危济困、关爱他人,真情帮教失足少年200多名,发起成立“红心志愿服务队”,组织公益活动300多次,捐助善款100余万元,用一颗“红心”为困境中的人们送去温暖和希望。
她倾心倾力帮教失足少年,给他们带去关爱和勇气。1990年5月,王红心还是一名警校实习生时,就帮教、救助了一名留宿派出所、无家可归的失足少年,从此便开始了志愿服务之路。参加工作后,她一直关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的孩子,先后帮教200多名失足少年,给予他们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找工作。她给失足少年买衣服、买书籍,曾带着蛋糕驱车300多里给失足少年过生日。通过她耐心、真心、细心的帮教,很多失足少年都重拾生活信心、找回人生方向。其中一名少年重犯提前220天解教,如今已经成为上海一家酒店的部门主管。她被多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2003年以来开展300余次爱国、法制、安全、励志等校园主题宣讲,受到广大师生一致好评。
她发起成立志愿服务队,凝聚更多爱心帮助困难群体。为了能帮助更多人,2010年9月19日,王红心发起成立“红心志愿服务队”。近9年来,她带领志愿者以“奉献爱心,播种希望”为主题,先后组织助学、普法等活动300余次,行程8万多公里,捐助款达100余万元,救助贫困学生500多人,帮助贫困母亲200多人。王红心每月两次带领志愿者走访慰问贫困学生家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困难,为困难群众解决户口难题100多件,化解纠纷50多起。她积极探索、科学谋划,先后启动“守护童年”红心警务站、“红心婚姻家庭公益维权家园”等7个专业化志愿服务平台,使志愿服务向制度化、专业化、项目化发展,用爱心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现在,志愿服务队的成员由几十人发展到3000多人,更多接受过志愿者帮助的人在走出困境后加入服务队,把温暖传播得更远更广,让这份爱永不停息地传递下去。
王红心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荣立二等功4次,荣登“中国好人榜”。
吕保民,男,汉族,1969年10月生,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个体经营户。
为保他人平安,退伍老兵吕保民与持刀歹徒英勇搏斗,被刺5刀、身受重伤仍紧追不舍,直至与热心群众合力将歹徒制服后,才被送入医院抢救,他用军人热血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
2018年9月8日,无极县南汪村开小卖部的曹某和儿子小翟到县城进货。当母子俩进完货准备离开时,一名背包的黑衣男子突然抢夺曹某手中的挎包,小翟见状立即大喊一声,随后双方便争执起来。在一旁卖鸡蛋的吕保民见状,赶紧上前劝阻。走到近前他才发现,黑衣男子手持一把尖刀,小翟已被刺伤倒在地上。吕保民大喝一声,疾步上前拽住歹徒的背包,想将其制服,而歹徒则挥刀向吕保民一通乱刺。吕保民趁其转身,从身后抱住歹徒,并紧紧握住他持刀的右臂。不料歹徒将刀转至左手,捅向吕保民。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吕保民没有丝毫退缩,歹徒几次想夺路逃窜,已身中数刀的吕保民都紧追不舍。在热心群众的合力协助下,歹徒最终被制服。
这时,现场群众才发现吕保民的胸口鲜血淋漓,脸色蜡黄,汗衫被鲜血浸透。他被送到医院时,已经处于休克状态。经诊断,他身中5刀,其中最严重的是右侧第三肋骨骨折并发开放性血气胸,并且左下侧腹部刀口很深,多侧肌肉断裂。无极县医院对吕保民先后进行两次紧急手术,经过10余天重症监护病房的观察治疗,才脱离生命危险。
吕保民曾在部队服役4年,退伍后回到家乡和爱人经营鸡蛋批发。熟悉他的村民说,吕保民平时就是个热心肠,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都主动帮忙,他的好人品四邻皆知。
吕保民当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获河北省见义勇为英雄模范、河北省2018年度优秀退役军人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张雪松,男,回族,1973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铝合金厂工人。
工作27年来,张雪松始终坚持学习钻研,在高速动车组生产中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完成技术革新109项,制作工装卡具66套,形成工艺文件和操作指导书72项,摸索技术参数、形成核心技术,是用科技创新提升“中国速度”的“高铁工匠”。
1992年,张雪松从技校毕业,成为中车唐山公司的一名技术工人。2005年,中车唐山公司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研发时速350公里动车组制造技术,张雪松因此与高速动车组结缘。他作为铝合金车体铆钳班班长,面临的第一重考验就是提高铝合金车体焊接精度。动车组的高速运行对车体焊接要求相当高。焊接后一旦产生变形或缺陷,后果将不堪设想。他带领技术攻关团队,历经上千次试验,制作出焊接夹具、装配定位板、反变形工装卡具等,形成了一系列工艺文件和操作指导书,保障了首列CRH3“和谐号”动车组在唐山顺利下线。
高速动车组开始批量生产,生产线上的设备、工装缺陷等问题,制约着生产顺畅进行。为解决问题、保证生产,10多年来,张雪松先后完成30多项设备、工装的技术改造,修复加工中心高速专用进口刀具30余把,修复进口数显伸缩尺300余次,多次出手解决生产线的停工状态,保证了动车组车体的正常生产。他还为铝合金车体生产线30多台进口大型数控设备建立完善的系统周期保养体系,通过量化指标,制定合理的国产备件和润滑油脂的替代方案,降低维护成本和润滑油的储备需求,大大减少数控设备的故障率。
这些年来积累的绝招、绝技,张雪松都毫无保留地通过现场演示、导师带徒等方式传授给工友。他领衔的“张雪松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每年完成100多项创新,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张雪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华技能大奖。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事迹展播:
宋美录,男,汉族,1978年6月生,农工党员,河北省张家口经济开发区卫生计生局副局长兼老鸦庄镇卫生院院长。
宋美录投身公益事业20多年,发起成立张垣之心公益促进会,开展助学、助困、助残、环保等主题公益活动,送医送药、救死扶伤,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助人为乐精神。
他是有求必应的“热心肠”。无论谁有困难找到他,他都会伸出援手。平日里总会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关爱患者家属,资助贫困学生,参加公益活动。节假日,他还继续奔忙,为环卫工人送水,为城市清理垃圾。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将价值2万多元的药品送到市红十字会,并为灾区学生组织捐赠图书文具。自1995年以来,宋美录累计捐出1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近20名,参加公益活动500多次。
他是张家口草根公益的发起者和领路人。2008年,宋美录牵头组建了张垣之心公益促进会,将志愿者的点滴爱心汇聚成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这是张家口最早发起成立、最早登记注册的民间公益组织。成立至今,张垣之心公益促进会培养了一批训练有素的志愿者,累计组织426场大型公益活动,参与志愿服务累计2.3万人次,提供总价值320多万元的爱心物资,筹集资金160多万元,直接帮助贫困学生近万名。他们还围绕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主题打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现项目化运作,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实现民间公益组织品牌化发展之路。
他扶病济困、奉献真情。宋美录经常利用下班时间,带领卫生院职工深入乡村、送医上门,义务出诊近万次,服务周边百姓9万余人,每年抢救危重病人40多人次,每年为社区空巢老人、五保户、困难家庭等免费检查治疗,为弱势群体减免费用10多万元,发放价值20多万元的免费药品。
宋美录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助残阳光使者、河北省道德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王进才,男,汉族,1964年2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委巡视组副处级巡视专员。
转业15年来,老兵王进才始终把见义勇为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多次面对持刀威胁的小偷从不退缩,不顾个人安危救助车祸受伤群众,以军人的姿态守护着社会的安宁。
王进才在部队锤炼23年,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参加过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只身摧毁敌人碉堡3个,毙敌8名,荣立一等功。2004年,转业到河北省委巡视办,仍保持军人本色,不管何时何地,只要遇到危险,他都会挺身而出。
他面对威胁毫不退缩,多次赤手空拳勇抓小偷。2005年12月的一个周末,当看到小偷扒窃后准备乘车逃走时,他大喝一声,“不许走!”箭步上前挡住车的去路。小偷凶相毕露,其中一人掏出刀子,恶狠狠地对王进才说,“让开,不然就扎死你!”王进才毫不畏惧、寸步不让。最后110及时赶到,他和警察一起将小偷扭送到派出所。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他说:“那么多军人为了祖国的安宁幸福而献身,我看见小偷扰乱社会治安,不能不管!”
他路遇车祸急施援手,多次救助受伤人员。2016年6月10日16时许,王进才驾车携妻女回家,行至元氏县南苏段时,突然看到前方发生车祸,一位老人重伤在地,不远处另一位受伤老人正往这边爬。王进才迅速停下车跑过去,发现重伤老人意识已不清醒,太阳穴上方伤口的血喷涌而出。有着战场救护经验的他,立刻上前抱住老人头部,把T恤撕成布条,按在其伤口上止血。王进才的女儿见状紧急拨打了110和120。随后,王进才协助医生为伤者包扎好伤口后,才和妻女悄然离开。此事被媒体报道后,王进才常年坚持见义勇为的事迹才广为人知。仅2016年以来,王进才就救助过10名车祸伤者。而他把这些都当作平常事,从未跟别人提起。
王进才荣登“中国好人榜”,荣获河北省见义勇为英雄模范称号,服役期间曾荣立一等功1次。
王福国,男,满族,1967年9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胡麻营镇河东村党支部书记。
王福国诚信立业,致富后不忘初心,回报桑梓。带领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成立“道德银行”培育文明新风,助力脱贫攻坚,主动请缨帮扶3个贫困村,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扬。
王福国出身贫寒,从小父亲就教导他做人要讲诚信、说到就一定要做到。多年来,王福国始终把诚信作为人生的基本准则,凭着诚实稳重、果敢坚毅的品格艰苦创业,2006年成立顺达集团,以诚待人、以信兴业,企业越做越大。他郑重许下诺言:“一定要帮助乡亲们拔掉穷根。”
他践行诺言,带领乡亲脱贫。王福国率先从企业所在地的后营子村和姜营子村着手,出资帮助改滩造田,配套水利设施,使1200亩旱田变成水浇地,免费建起2万平方米楼房,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年,为帮家乡摆脱贫困,王福国回到河东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提出“以工哺农,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在公司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挤出8000万元,建成果蔬、景观苗木产业园,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方式,使全村获得稳定收入。村民人均纯收入从3000多元提高到1万多元,村集体经济也实现从无到有。
为实现“富了口袋,更要富脑袋”的目标,2015年5月,他率先建起“道德银行+扶贫爱心超市”,记录并公布发生在群众中的好人好事,定期兑现奖励,乡风民风焕然一新。
王福国始终牢记帮助群众“拔穷根”的诺言,在全国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中,他主动请缨,全力帮扶3个贫困村,投资上亿元帮助村里铺路架桥、疏通河道、发展产业,并带动县内30多家民营企业投入脱贫攻坚。
王福国荣获河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沈汝波,男,汉族,1960年7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河北省秦皇岛市党义志愿服务队负责人。
沈汝波18岁入伍,立下“一生要做10万件好事”的誓言,到58岁病逝,40年里他持之以恒为群众做好事11万件,用生命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诺言,树立了诚信践诺的不朽丰碑。
1978年2月,沈汝波应征入伍,他的班长是连里的“学雷锋标兵”,一言一行深深感染着他。沈汝波许下诺言:“这一生我要做10万件好事。”并给自己定下“每天最少做4件好事”的规矩。每天做的好事,他以画正字的形式自己记在本上,以此激励自己,40年里,他画了满满4大本。
在部队期间,他坚持不懈做好事,多次被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他退役成为一名冷库职工,又带领同事成立“党义”志愿服务小组,利用业余时间为困难户、残疾人等免费理发。2003年单位改制,他主动下岗开起“党义”理发店,并承诺:军人、特困职工、残疾人、五保户理发免费。还购置了修车工具,免费为顾客和路人服务。他还组织老党员成立党员义务巡逻队,坚持24小时社区巡逻。在他的组织和感召下,党义志愿服务队发展到60余人,承担起社区治安防控、环境清洁、绿化美化等工作,他所在的先茂里小区成为全市最洁净的老旧小区。
58岁,他践诺到生命最后一刻。2014年,沈汝波去辽宁抚顺雷锋团参加爱心活动,得知战士们普遍有训练伤,就主动关了理发店,吃住在雷锋团,为战士们按摩、理发,服务了一个多月,被雷锋团称为“官兵伤病理疗师”。2015年7月,沈汝波因食道癌住院。一位爱心市民送来2000元钱,他让妻子全部买了慰问品,送给10个困难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做了一生中最后一件好事:向慕名来探望他的病友捐出500元治疗款。
40年践行诺言,做好事11万件,把平凡做成伟大,用善举汇成江河。在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做好事的队伍中来。由沈汝波发起的“秦皇岛市党义志愿者公益服务中心”成立了23支分队,志愿者达到1万余人。沈汝波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最美退役军人”、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其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荣登“中国好人榜”。
赵庆祥,男,汉族,1965年12月生,中共党员,国网河北邢台供电公司配电抢修一班班长。
20年来,赵庆祥日夜守卫电网安全,参与抢修排险4万余次、挽救客户资产上亿元,实现检修零差错、安全零事故、服务零投诉,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电力110”“可爱的能源卫兵”。
他将“钉子精神”发扬在城区配网电力抢修工作当中。赵庆祥坚守岗位20年,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为提高抢修速度,他总是带着小本,记下线路杆号等信息,陆续记了两箱本子。辖区294条线路、上万根电杆位置他都牢记在心。一旦出现故障,他能够迅速判断事故基本性质和位置,被同事们称为“抢修活地图”。
他将“海绵精神”发扬在学习充电当中。赵庆祥坚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和创新。他提出“网格化”抢修策略,使抢修时长从40分钟缩短至15分钟;创新40多项应用成果,累积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600余万元。组织配电工区21名退役军人成立“学习合作社”,帮助他们迅速适应新工作,带领团队开展技术创新,培养了一批理论扎实、实操过硬的岗位能手。
他将“春风精神”发扬在党员志愿服务工作当中。赵庆祥用担当做好电力先行官,用暖心架起党群连心桥,十余次冒着生命危险抢险救灾,无偿为200多家企业解决职责外难题。作为党员服务队队长,在他的建议下,邢台市成立了河北省首家公共服务企业联合共产党员志愿服务队,将单一服务转化为网格化能源一站式上门服务,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他将“水晶精神”发扬在扶危济困当中。赵庆祥在工作实践中服务广大群众,践行雷锋精神。在部队时,他照顾老红军、舍己救人、帮助战友;在电力岗位上,他为特殊用户提供“特殊电”,为百名老人提供“一键式”贴心服务,为生病工友送去无私关怀,先后帮扶救助千余人、自掏腰包十余万元。
赵庆祥荣登“中国好人榜”,荣获河北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杨会芳,女,汉族,1994年11月生,共青团员,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幼教特教中心教师。
杨会芳6岁起,承担起照料瘫痪养父和患有智力障碍养母的责任,用稚嫩双肩挑起家庭重担。18岁时,她带着养父母去上学,照顾双亲无微不至,是孝敬父母、自强不息的新时代好青年典范。
杨会芳养母先天性智力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勤劳憨厚的养父既当爹又当娘。2001年,杨会芳只有6岁,常年劳累的养父突发脑梗塞、瘫痪在床。从此,在左邻右舍帮助下,她承担起照顾全家的重担。上下学时,小会芳经常带个小袋子,在路边捡一些废纸和饮料瓶,卖点钱买作业本和铅笔。为了能让养父母吃得好一些,一到星期天就帮别人干点力所能及的活,换些买菜的钱。
杨会芳一直希望通过上学找到出路,让养父母过上好日子。16岁时,她考上高中,养父也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她就利用暑假时间,出去打工挣学费。然而没多久,养父旧病复发,再一次瘫痪在床,失去意识。杨会芳再没提上学的事,在家里全心全意照顾养父母,每天给他们洗漱、做饭、喂饭、喂药。但家里的书她还好好保存着,只要一有时间,就会看书学习。养父逐渐恢复意识后,杨会芳再一次燃起上学的念头。18岁时,她考上邯郸学院曲周分院学前教育专业,决定带着养父母去上学。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破旧的小院,开始从学校到住处“两点一线”的生活。早晨6点起床给养父母喂饭喂药后去上学,中午赶回去安顿他们吃饭,晚上给他们擦身子、收拾房间……尽管时间紧张,但杨会芳没有耽误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家里的困难,她从没主动向别人说过。几个月后,学校才了解到她的情况,免除了她的学费,并发给她助学金。
毕业后,杨会芳成为曲周幼教特教中心的一名老师。几年来,她用心用情关爱着每一名孩子。
杨会芳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获河北省道德模范、河北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张志旺,男,汉族,1972年3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码头李镇王明庄村村民。
二十年如一日,张志旺精心照料患病母亲,不惜卖房救治母亲生命;多年照顾瘫痪的二哥、二嫂,并为年迈二嫂养老送终,谱写了一曲大孝至爱的赞歌。
1989年3月,张志旺参军入伍。1995年初,父亲病逝,为了不让母亲孤单,他放弃提干机会,年底退伍返乡。因工作需要,经常来往于冀州与石家庄之间,他常常把母亲带在身边。从1996年起,母亲患上哮喘、脑梗塞等多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二哥身体不好,大哥、三哥在外地工作,照顾母亲的重担就落在他肩上。2016年2月,母亲突然发病,喘得厉害。医生建议在家观察,并教给他救护方法。为让母亲呼吸顺畅些,他跪在床边,用双手托着母亲的上半身,隔几分钟就变换一次位置。感觉母亲有痰时,他赶紧拍其后背帮助咳痰,并拿专用软管帮母亲从喉咙里把痰一点一点吸出来。如此反复,直至次日清晨。天一亮,张志旺马上带着母亲到医院诊疗,在重症监护室守护了10余天,母亲才转危为安。同年9月,母亲的哮喘再次复发,被送进重症监护室。每天1万多元治疗费,半个月下来就花去20多万元。看着靠输氧维持生命的母亲,张志旺毅然卖掉石家庄的房子,坚持继续治疗,再一次把母亲从死神手里抢回来。那年冬天,被悉心照料20年的母亲含笑离世。
二哥、二嫂先后瘫痪,二人膝下无儿无女,张志旺承担起照顾二哥、二嫂的重担。二哥弥留之际,他向二哥承诺给嫂子养老送终。他安排人给年迈的嫂子做饭、打扫房间、换洗衣被,悉心照料生活起居。嫂子有病时,他出钱出力带嫂子住院就医,还在卫生所立账户,方便嫂子看病。二嫂临终时,虽然说不出话,但是一直充满感激地看着张志旺。出殡时,张志旺为嫂子送终。
张志旺退伍不褪色,创办冀州士心职业培训学校,遇到家庭困难的学员,就减免学费甚至全额资助。这些年,张志旺资助过的学员有近千人。
张志旺荣登“中国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