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蹄疾步稳逐梦行——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廊坊篇章之经济建设篇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廊坊篇章之经济建设篇

蹄疾步稳逐梦行

      ■开栏的话: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唱响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的昂扬旋律,践行“四力”要求,在全社会营造共庆祖国华诞、共享伟大荣光、共铸复兴伟业的浓厚氛围,本报从今日起开设“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廊坊篇章”专栏,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市30年来廊坊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敬请关注。

时光的脚步,疾如闪电。弹指一挥间,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0周年华诞。

在历史的长河里,70年,只不过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在廊坊的发展征程中,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贫弱小城镇到拥有480万人口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廊坊奇迹般地崛起于“京津走廊”,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廊坊70年来最显著的成就。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全部财政收入分别比新中国成立之初增长了532倍和6466倍。2019年上半年,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98.8亿元,居全省第3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0.6亿元,同比增长17.4%,居全省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3%,居全省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1%,居全省第3位。全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27.0%,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4.6%,居全省第1位。

这座奋进之城,续写着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传奇史诗。

抓紧发展第一要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978年的廊坊,是一个风吹满眼沙、下雨一片洼的小城镇,地区生产总值仅8.3亿元,财政收入只有0.98亿元。改革开放的号角,冲开了头脑中“左”的思想禁锢,拨乱反正、包产到户、开放搞活……随着一系列重大措施的推行,工作重心迅速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经济发展有了新转机。

发展,加快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一直是廊坊最强劲的声音。改革开放以来,廊坊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化。从1978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1979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1984年“放宽政策、搞活经济”,到1995年“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从2005年“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集中精力上项目”,到今天抢抓协同发展机遇、建设经济强市美丽廊坊。廊坊人民一步一个脚印,找到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

打开波澜壮阔的经济发展画卷,可以看到廊坊在新时代征程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

舍得腾“笼”——一个个人造板小作坊被查封关闭,新利钢铁、前进钢铁等民营钢企停产退出……力度之大表明廊坊是在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决心,积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破除无效供给。

及时换“鸟”——廊坊确定了“四区一城”的功能定位,聚焦以“大智移云”为首位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健康和临空经济“3+1”主导产业,培育壮大“7+6”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产业结构“高、新、轻、绿”的新格局,实现凤凰涅槃。

新兴产业聚集、新动能不断壮大的直接结果,就是2018年全部财政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完成645.5亿元和362亿元,均居全省第3位,稳居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00亿元俱乐部”,产业结构从1989年的23.1:49.0:27.9调整到2018年的6:39:55,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4%。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廊坊人深深体会到,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只要咬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放松,廊坊这条发展的金光大道就会永不疲倦地向前开进。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让创新基因活跃起来

廊坊是一座因改革开放而兴的城市。

从1978年开始,发轫于农村的改革,以其对生产力的解放,迅速推向城市,并在经济领域实现全面突破。“辞职”“下海”“承包”“万元户”“个体户”“股份制合作”……一个个逐年变化的“热词”,让廊坊人感受到改革带来的观念大解放、活力大迸发和创新大发展。

1978年的廊坊,全部工业增加值仅2.9亿元,全部为国有、集体企业,外资与民营企业还是空白。特别是1989年撤地建市后,抢抓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确立“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历史性机遇,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掀起新一轮创新创业发展热潮。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第一个亿元镇、第一个亿元村都诞生在廊坊;股份制、外资企业实现从无到有,民营经济从弱到强。目前,廊坊民营市场主体近37万户,占市场主体总数的97.9%,贡献了全市72%以上的GDP、90%以上的财政税收、93%以上的农村居民收入和95%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

廊坊全面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增强了动力活力。

——优质高端项目纷至沓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华为、富士康、京东、维信诺等一批超百亿元重大产业项目已经落地。其中,总投资280亿元的维信诺第6代AMOLED项目达产后,将满足9000万部智能手机全柔性折叠屏需求……经济结构弃重就轻,核心竞争力大幅增强。

——服务业发展驶入快车道。2017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31.8亿元,比1978年增长1021.7倍,占GDP比重达49.7%,比1978年提高32.7个百分点;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成为廊坊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科技创新实现多个第一。世界上第一台乳腺癌早期诊断仪、全球首款嵌入式双摄像头人脸识别系统、全球首支通用LED多面发光体灯泡……这些高科技产品全部研发生产在廊坊。

……

廊坊经济发展的每一步,都得益于改革创新基因的充分活跃,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奋进者的心血和付出。

打造开放合作高地,拓展国际国内“朋友圈”

开放、扩大开放、全方位开放——在廊坊,“开放”与“改革”比翼齐飞,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引擎。

1984年,首届河北省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暨出口商品贸易洽谈会举行,并于2000年落户廊坊,开创了我市会展经济时代。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5·18”经洽会成为商务部和我省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经贸盛会,日渐成为廊坊投资合作、贸易洽谈的重要平台,一批又一批立市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有力支撑了廊坊经济发展。

1992年,建起了廊坊、燕郊、香河、霸州4个省级开发区,掀起新一轮开放热潮,园区经济由此登上廊坊舞台。随后,全市开发区如雨后春笋相继出现,目前,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已达到14个。全市开发区以不到4%的土地,聚集了80%以上的产业项目、90%以上的新兴产业,贡献了70%以上的GDP和税收、90%以上的实际利用外资。

2014年以来,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全力做好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发展、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服务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三篇大文章”,加快推动交通、产业、生态环保三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为推进廊坊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催生新动能、带来新生机。

改革开放以来,廊坊利用外资从无到有,对外贸易不断攀升。2017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9.9亿美元,比始有外资数据的1990年增长110.4倍,年均增长12.5%;全市出口总值161.2亿元,比始有出口数据的1995年增长216.5倍,年均增长14.4%。2018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0.5亿美元,同比增长6.1%。

对外开放,如同阵阵春风,吹开了万紫千红。以前,对于很多廊坊人来说,见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还是稀罕事。现在,不仅外国人来了,外国的商品、资金、技术、经验也来了。更重要的是,开放让廊坊以更加自信、进步、从容的姿态,走出了国门、奔向了世界。

蹄疾步稳绘蓝图,跃马扬鞭再启程。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廊坊的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脚步更加坚定,前景风光无限……(本报记者 马珉璐)

上一篇:《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出版发行
下一篇:廊坊高水平开放站上新起点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