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国两会•河北观察】系列报道之八:
改革 攻坚 绿色发展 勾画河北美好蓝图
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河北代表团全体会议向媒体开放。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勠力同心,务实发展;深刻变革,引领未来。站在新的起点上,河北怎么干?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河北代表委员全力“备考”,建言献策传递民众期盼。
从大气污染治理到供给侧改革,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到脱贫攻坚……这些时代“声音”强烈而多元,传递出河北发展的积极信号,勾勒出河北发展的美好蓝图。
【绿色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
河北空气质量“十三五”期间要有明显改善
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形象,影响河北省投资环境。蓝天白云和绿水青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加强污染治理,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我们自我加压,在今年省两会上提出,2016年PM2.5浓度要下降6%以上,而且要争取更好的效果,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蓝天白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处理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耗;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依法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
争取列入后10位的城市早日退出
最近河北省委、省政府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实施方案、治理措施等,可以说,力度之大、举措之实前所未有。应该说,河北省是全国治理大气污染力度最大的省份。针对河北省的环境现状,我们采取了一套“组合拳”,即压能、减煤、治企、控车、降尘、禁烧、增绿,争取列入后10位的城市早日退出。
2016年,在“组合拳”的措施基础上,河北省将进一步实施大气治理的四大专项行动:一是散煤治理,开展煤炭的清洁化利用,大力削减燃煤,大力推进煤改电、煤改气;二是焦化行业的专项整治行动;三是裸露矿山综合治理;四是道路交通的整治。确保到2020年PM2.5较2013年下降40%以上,这是我们最低的任务目标。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也必须要实现,让人民群众早日享受到更多的蓝天白云。
【供给侧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省长张庆伟:
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河北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所在,是解决当前河北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重大举措。
最近,河北正抓紧研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我们的总体考虑是,制定“1+5+X”的政策框架体系,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抓紧干起来。我们将抓住当前市场和政策的“窗口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钢铁去产能作为一项硬任务,实施三年攻坚行动,抓好“五个一批”,即通过严把环保、能耗、信贷等政策门槛倒逼退出一批,通过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压减整合一批,通过加快搬迁改造减量置换一批,通过利益调节引导转型核减一批,通过国际产能合作转移输出一批。到2020年,河北钢铁产能控制在2亿吨,钢铁企业减少60%,产业集中度达到90%。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国资委主任王昌:
去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是重中之重
从相当于一斤鸡蛋、一棵白菜再到一根冰棍的价格,近几年,国内市场吨钢利润越来越低。可在普钢产品大量过剩的同时,高端装备用特殊钢却依赖进口……如此矛盾的现象,正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
对河北而言,去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将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目前全省国有资产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产能过剩行业和产业链低端行业,特别是钢铁、煤炭占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的67%,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仅为10%。但河北省传统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接近90%,仍是经济发展、财政增收的主导力量。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等要求,对于河北来说意义重大。
【脱贫攻坚】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
要义无反顾地打赢这场攻坚战
脱贫攻坚是今年全国两会上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河北省当前还剩下310万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燕山—太行山的深山区,贫困程度相对较深,生产条件较差,扶持难度较大,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是我们没有退路,要义无反顾地打赢这场攻坚战。
这几年,河北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来抓,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十二五”期间,全省500万人摆脱了贫困。大家都很关心的阜平县,3年来贫困发生率由54%下降到30%,4.8万人稳定脱贫,产业做强了,贫困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阜平县就是河北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
精准扶贫要选对人、做对事
征服贫困需解决好两方面问题:一是解决好做事问题;二是解决好用人问题。这里说的做事,是从物质方面解决贫困,是变“输血”为“造血”。毫无疑问,产业扶贫是首选,但需要注意特色化布局、差异化发展、适量化生产和多元化覆盖。
打赢脱贫攻坚战,人是主体,扶贫必须先扶人。在用人方面,着重做好“配强基层组织”“做实帮扶力量”“提升群众自身”“顺应时代要求”等工作。发展产业、扶贫扶人是扶贫工作的关键与核心。科学推进脱贫攻坚需要产业的兴旺和人的自强,只有做对事、选对人,才能真正拔掉穷根,摘掉穷帽子,全面完成“十三五”脱贫攻坚任务。
【京津冀】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主席付志方: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热恋期”
在京津冀区域中,“北京太胖,天津较瘦,河北体弱”。率先解决好“三大重点领域、两大薄弱环节”问题,是河北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突破口。对河北而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规划建设好“三区一基地”,即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上下同欲者胜”,可以说,京津冀在推进协同发展方面目前已经进入了“热恋期”。三地自觉服从中央统筹谋划,牢固树立“三地一盘棋”思想,均将协同发展作为本地“十三五”规划主基调,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形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强大合力。
全国人大代表、廊坊市政协副主席王学求:
打造京津冀区域“微中心”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选择若干中小城市,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定位明确、特色鲜明、职住合一、规模适度、专业化发展的“微中心”。应以北京新机场建设为契机,在附近区域高标准规划建立新型城市,打造京津冀区域“微中心”。
在城市定位上,“微中心”要着眼未来10年或更长远的发展,形成科学布局、设施配套、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的智慧城市。在产业定位上,要着眼于大数据与物联网、新材料、生物制药、现代服务业、智能制造等产业。在教育、医疗、文化和公共服务等资源配置上,要突出特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框架下,将居住空间、产业空间、公共服务空间、生态空间共同规划,真正形成京津冀地区新的增长极。(文/樊小菲 袁志广 据新华社、河北日报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