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高质量发展2019年中回眸重大系列报道之民生事业篇
浓墨重彩绘民生
6月16日,廊坊新一中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校区室内外装修、绿化、硬化,确保今秋交付使用。
本报记者 刘向 摄
人民公园里,翠树红花,晨跑者酣畅淋漓;午后的校园,书卷飘香,书声朗朗;社区活动中心,老少说书唱戏,欢笑连连……今日的廊坊,一派盎然生机与喜气祥和,处处呈现民生稳定、社会和谐的动人景象。
2019年还未过半,廊坊已经亮出了一份厚重的民生事业成绩单——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助等6项社会救助平均标准分别达到全省最高;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2.5%,继续保持全省最低;1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力推进,棚改安置已开工建设462套……
今年以来,廊坊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着力解决民生热点难点痛点问题,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百姓的获得感持续提升,稳稳托起了廊坊这座魅力之城的幸福感。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最温暖的民生底色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
近日,走进文安县苏桥镇卫生院,灰瓦白墙,徽派风格的建筑格外显眼。刚刚看完病的张凤英正在药房门口等待拿药。“年纪大了,身体经不起折腾,还是在家门口的医院看病方便。”
张凤英告诉记者,自从镇卫生院改造之后,就医环境比以前好了,省去了在大医院排队挂号的麻烦。
民生事业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张凤英的话语透着真切、透着肯定,也折射出廊坊医疗卫生事业的最终目标——切实让普通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市民发现,在医院就诊开药,一些药品价格比药店的零售价还要低。这是因为全市31家市、县公立医院全部开展以药品零差率销售为标志的综合医改,药品平均降价12.5%。同时,大力推进“四医联动”改革,全市平均药占比降到31%,耗材占比降到23.8%,医疗费用增幅控制在8%以下,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不断提升。全市所有三级公立医院、20余家二级医院、60余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共建立各种模式医联体27个。
与此同时,按照“优势互补、互惠双赢、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我市着力推进京津廊协同发展战略不断深入,廊坊百姓正逐步享受到京津医疗的同城待遇。例如,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为“塔尖”,覆盖全区域妇儿诊疗资源的跨区域专科联盟,让廊坊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了北京的医疗服务。
在此基础上,我市养老模式也在持续探索创新,借助区位优势,先后制定出台了《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试点方案》,并与京津签订了《通武廊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建立了“通武廊养老工作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实现试点单位医疗保险与运营补贴的对接,让北京、天津的养老政策惠及到廊坊的养老机构。
此外,三河燕达的医养康相结合模式、广阳区创新推出的“长者食堂”等养老模式的建立,也在逐步推动我市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教育均等,就业不愁——最殷切的民生期待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学有所教,民心所向。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今年“六一”前夕,市委书记冯韶慧、市长陈平在看望市直第二幼儿园瑞河兰乔分园、市社会福利院的孩子们时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共同助力,为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话语掷地有声,措施同样给力!
今年以来,我市办学条件加快改善,新规划实施的34个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已有20个开工建设。另外,年底前将有25个续建项目建设完成,市民瞩目的廊坊新一中预计今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
消除中小学大班额成效明显。2019春季学期初,全市大班额班数减少421个,大班额比例降至18.13%;超大班额班数减少916个,超大班额比例降至6.62%。
高考工作顺利完成。今年我市考生30017人,比去年增加2530人,实现零失误零违纪。
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合作共建”“企业定制”“校内建厂”等办学模式,为全市职业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
……
办好教育、促进就业,就像两驾马车,并驾齐驱,对提高生产力,拉动社会进步,增进人民福祉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今年,市委、市政府将“促进就业工程”列为20项民心工程之一,明确提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73万人以上,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6000人,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2120人。”
对于今年的招工趋向,廊坊科森电器有限公司的人事经理靳素荣已经有了初步打算——计划招录一批应届高校毕业生,分配到技术和管理岗位。
原来,我市对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有相应补贴政策。每招用1名毕业两年内高校毕业生,正常履约1年后就给企业1000元的吸纳就业补贴,另外还有不超过3年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补贴。以补贴手段促进带动就业,实现了互利双赢。
在我市统筹协调、精准施策,多管齐下促创业、扩就业、稳就业的不懈努力下,截至5月底,分别完成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任务的56%、48%、61%,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2.5%,继续保持全省最低。
宜居宜业,美好生活——最朴素的民生愿望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从古到今,安居都是中国人心中的重要情结。
今年4月,憩园小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如期开展。楼顶、地下室统一整修、做防水,墙体外立面粉刷一新,道路重新铺装……连日来,工程车辆进进出出,小区内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目前,该小区改造工程进度已近半。71岁的居民王文龙说:“小区建成20年了,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这下好了,问题都解决了,感谢党和政府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今年以来,为有效改善百姓住房条件、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题,我市大力推进“安居工程”,老旧小区改造、棚改安置、农村危房改造建设如火如荼。
据了解,今年我市计划改造老旧小区72个,改造面积115万平方米,受益居民9996户,已进场开工12个。棚改安置计划新开工4853套,已开工462套。农村危房改造 “应改尽改”,2018至2019年度的69户危房改造任务已全部完成竣工验收、资金拨付工作。
搬新家、住新房,意味着新生活的起点。然而民生之计,不仅是一间房,还有一段路、一瓢水、一座城……家以外的延伸才能丰富生活,整座城市的变化才能累积更多的幸福。
目前,北凤道西延等8个区段“断头路”新建续建项目、永华道等3条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光明道上跨京沪高铁立交桥项目有序推进,为城市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
市地表水厂一期二阶段工程、白家务水源地迁建工程正在紧张施工。潺潺江水,从廊涿干渠引入市地表水厂经过格栅间、絮凝池、沉淀池等10道工艺深度处理,被输送到千家万户。
市区水系综合治理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河渠生态景观初现轮廓;全市8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市区污水管网配套完善工程(银河路、南龙道)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廊坊的“里子”“面子”工程同步推进。
今年以来,廊坊从小事入手,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拿出精准措施全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医疗卫生改革,提高教育水平,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建设美丽宜居城市……在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中,我市一项项惠民政策相继出台,织密筑牢了民生兜底保障网,让广大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
道行致远,不忘初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廊坊正以厚积薄发的姿态阔步向前,以民生为底色,书写美好生活的时代!(本报记者 邢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