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高质量发展2019年中回眸重大系列报道之城市建设篇
幸福宜居现代城
近日,位于龙河高新区核心地块的龙河中央公园开门迎客。 本报记者 卢锋 摄
立夏时节,万物繁盛,廊坊的大街小巷处处是城市建设者们奔忙的身影:一条条便道正加紧整修,往日狭窄、破旧的路面焕然一新;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持续推进,年底前市区江水用量将达到16.5万立方米/日;500余万株月季点亮“月季之城”,让更多市民百姓见到花海、亲近绿地……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理念,持续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围绕“四区一城”的城市功能定位,加快补齐短板,蹄疾步稳推进“十二大工程”,全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显著提高,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越来越强。
打通“主动脉” 畅通“微循环” 谋划“现代之城”
“这条路修通了,以后我们出行就更加方便了。”家住瑞河兰乔社区的张先生指着家门口的荣开路高兴地说。“5·18”经洽会前夕,荣开路打通工程正式竣工,这条道路修通以后,从廊涿高速进入城区又多了一条通道,大大减轻了西昌路的交通压力。
荣开路的变化只是我市路网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我市继续实施打通“断头路”、 提升改造主次干道等工程,进一步打通城市“中梗阻”、畅通“微循环”。
今年以来,市区金光道西延(东侧200米)、荣开路(北侧可实施路段)、北凤道西延、新源道西延(东侧400米)、辛庄道东西贯通(永兴路—常青路段)、辛庄道(规划二路—常甫路段)、建设路(永丰道-光明东道)共7个区段实现了主路通车。育英路、育才路、古县路西延二期、瑞丰道东西贯通工程年底前主路通车。以上“断头路”扫尾工程的完结标志着我市打通“断头路”三年行动画上圆满句号。
在畅通“微循环”的基础上,我市继续大手笔打通“主动脉”,拉开城市发展框架。今年以来,我市在完善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基础上,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把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光明道上跨铁路立交桥和艺术大道下穿桥两项城市标志性工程作为重中之重,精心组织,全力推进。
光明道上跨铁路立交桥项目工程全长2公里,引桥长1.3公里左右,项目计划投资11.5亿元。主桥跨京沪铁路、京沪高铁,且临近廊坊站,造型新颖美观。项目建成后不仅成为廊坊市又一标志性建筑,还将实现光明道东、西段连通,进一步完善路网格局、缓解南北城区域交通压力。当前,我市加快推进此项目实施,力争6月底前完成光明道上跨铁路立交桥施工图及施工组织方案审查,年内启动工程建设,2020年底前全部完成。
与此同时,艺术大道下穿桥工程也正在加紧施工,工程建成后将彻底实现艺术大道全线贯通,与北京新机场高速衔接,大大拉近廊坊与北京新机场的空间距离,成为连通主城区与北京新机场的快速通道。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40.6%,计划9月底前实现通车。
城市路网体系愈加完善,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如今,穿行在廊坊的大街小巷,目之所及,一条条道路宽阔畅通,一片片绿地生机盎然。
葱茏绿染城 月季吐芬芳 勾勒“品质之城”
3月,市区北凤道迎宾线上,朵朵盛开的玉兰花如同一只只花蝴蝶,优雅地伸展着婀娜的身姿;4月,广阳道上的西府海棠竞相开放,花蕊嫩黄,浓淡适中,令人赏心悦目;5月,廊坊文化公园内53万株郁金香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现如今的廊坊,可谓是四季有花,常年有景。
今年以来,我市立足市情,对标先进,秉承“现代化、生态型、园林式”的城市发展定位,以公园游园、绿道绿廊、景观节点建设打通城市绿色“经脉”。目前,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7.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56平方米,城区街头游园数量已达112个,一幅“绿在林中,路在树中,人在园中”的美好人居环境画卷已经形成。
2017年8月,我市将月季花确定为市花。今年,我市依托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路径,加快月季花增植步伐。在公园、广场、街巷、游园“见缝插绿”种植月季,在市区主要迎宾线、新建道路、路口节点等绿化工程成片种植,使城区内的月季花景观效果得到全面提升。我市还计划投资2.5亿元,打造占地约500亩的朝阳月季主题公园。建成后的主题公园不仅为市民提供集中观赏月季的休闲场所,还将吸引全国的游客前来游览。届时,片片的月季花海将成为廊坊又一张特色名片,廊坊也将成为真正的“月季之城”。
除了片片花海,一步一游园也是市区一道靓丽的景观。今年我市将海绵城市理念、生态城市理念融入游园建设之中,在主城区主要十字路口及重要节点提升改造、新建游园,通过下凹式绿地、集水型绿地、雨水花园、立体绿化景观等营造生态游憩空间,让更多市民百姓见到绿地、亲近绿地。
此外,我市继续推进中心城区河渠修复及景观建设工程,加快启动二期河渠护坡和重要节点工程建设,实施老六干渠和大皮营引渠河渠护坡加固、绿化,提升河渠边坡的景观效果。在大皮营引渠与老六干渠及艺术大道的交汇节点、新六干渠与主干道交汇节点等重要节点打造亮点、重点、名片式城市河道景观。
“市花”月季遍植公园游园,将城市“围”进月季花海;文化公园53万株郁金香争奇斗艳;瑞丰公园充分挖掘古安次文化,提炼千年传承的农耕文明;城市里,每隔500米可见一处“绿色客厅”,树木葱茏,花繁叶茂……一大批精品亮点工程为廊坊城市增绿添彩,使城市形象迈上新台阶。
竭力惠民生 洁净提颜值 打造“宜居之城”
“公厕24小时开放,里面干净整洁,每天都全面擦拭,有取暖设备、新风系统,还喷洒专门的空气清新剂,为市民如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北凤道带状公园旁的一处公厕,市环卫局城肥处副处长张桂林介绍说。
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入推进“厕所革命”,三年间城区公厕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市区共有各类厕所275座(土建类厕所129座、装配式厕所87座、移动式厕所59座)达到了每平方公里4座的设置标准,补齐了厕所总数的短板。
城市建设和民生息息相关,让群众满意是推动城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市坚持把提升城市功能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补齐发展短板、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生活环境,先后实施了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防汛排涝、扬尘防治、地下管网、公厕改造等工程,努力实现群众的“安居梦”。
——弥补城市防汛排涝长期欠账,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的顽疾。2018年启动市区6座泵站项目建设,目前,6座泵站正在紧张施工中,预计到6月底前投入使用。届时,市区总排水能力将提高到154.1立方米/秒,较上年排水能力翻一番。
——实施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程。在2018年全面完成市区“厕所革命”任务的基础上,扎实推进静脉产业园项目,将生活垃圾、医疗垃圾、餐厨垃圾、粪便、炉渣、破旧大件家具聚集于园区之内,统一收集处置,闭合垃圾终端处理体系。
——实施公用事业服务提升工程。推进供水管网改造,加快码头新兴产业示范区用水单位接水工作,3月底前完成了大外环(地表水厂—和平路)供水管线铺设和中心城区河渠治理生态引水工程,确保年底前市区江水用量达到16.5万立方米/日。
——谋划广阳道供水管线改造,北凤道、广阳产业聚集区、机场回迁区域给水管线铺设,加快“三供一业”改造,力争全市总的地表水用量达到24.48万立方米/日。加快供热管网和燃气管网改造,今年全市将改造老旧管网94.9公里,改造老旧燃气管网29.4公里,进一步提升群众生活保障水平。
——探索出台支持农村贫困农户危房改造意见,督导各县(市、区)落实对“四类重点对象”住房基本安全的保障政策,确保到2020年基本解决现有贫困户住房安全无保障问题。
……
园林绿化出精品、夜景提升上强度、小街巷整治出成效、雨污排水系统优化和功能持续提升……这座城市面貌变化彰显了惊人的“廊坊速度”,传递着民生至上的温度,体现着品质优先的态度。
天蓝,树绿,水碧,道路通达洁净,广场和公园里锻炼、散步的市民络绎不绝……京津乐道,绿色廊坊,一座美丽、绿色、幸福的城市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本报记者 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