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廊坊,风景如画。本报记者 金志超 摄
(记者 陈正 )天蓝水清,绿带环绕……处于京津冀核心区域的廊坊,春潮涌动,风景如画。
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必然选择。廊坊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污染防治作为扛起首都政治护城河之责的重大政治任务,围绕建设首都生态涵养区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举全市之力向污染宣战,促进了环境质量根本向好。
蓝天白云新常态
“天蓝了,空气质量一天比一天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成果如何老百姓有最直观感触。
凭着举全市之力向污染宣战的这股狠劲儿,廊坊在京津冀协同治霾的战场上交出了满意答卷:2016年,廊坊首次在74个国控重点城市中退出“倒排前十”,倒排第12位;2017年又稳定退出“倒排前十”,倒排第13位。去年,廊坊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94、同比下降10.14%,在169个国控重点城市中倒排第39位,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52微克/立方米,为近年来最好水平,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廊坊先后制定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制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办法》及市直及县(市、区)大气和水污染防治考核办法等政策措施,从制度保障、考核办法、目标任务等方面建立起完善的政策体系。
坚持科学精准治霾,廊坊与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开展深度合作,组建廊坊PM2.5特别防治专家组,60多名专家和工作人员常驻廊坊市全程指导。廊坊市在全省率先建成147个乡镇(街道)和园区环保所,率先建成90个乡镇空气质量监测站,全市布设传感器5000多个,构建起大数据监测平台,组建市主城区联防联控指挥部,形成精准靶向治理快速反应机制。
廊坊2017年彻底取缔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4175台,市主城区55台 10-35蒸吨燃煤锅炉全部淘汰或清洁化替代,全市76台3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实施提标改造,彻底消除了小煤炉。主动自我加压,将“禁煤区”扩大到全市域,3年累计完成农村“煤替代”99万户,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市域散煤清零,全域基本实现“气代煤”、“电代煤”、清洁能源供暖的根本性变革。
2017年底,全市12003家“散乱污”企业全部整治到位,率先构建起防反弹长效机制。探索出市场化去钢铁产能新模式,霸州市新利钢铁和前进钢铁顺利停炉、通过验收,退出钢铁产能914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6500吨。
九河下梢荡清波
“大清河又现碧波荡漾,文安重现洼淀水乡风貌,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这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谈起我市的水体治理成果,市民纷纷伸出大拇指。
我市处海河流域的中下游,北三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子牙河水系等海河流域四大河系汇聚于此,素有“九河下梢”之称,且京津冀区域内多条河流一脉相通。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水体治理不放松,下大力度整治水体污染,全市水质量持续改善。
责任落实到人,我市域内河流全部实现河长制,将全市180条河渠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2018年以来,共清理河渠垃圾38.14万立方米,治理入河排污口271处,清除涉河违章116处,清理树障567.9亩,治理黑臭水体10条。
我市持续加大治污能力建设,不断完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新改扩建生活污水处理厂12座,完成14个省级以上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联网,全市污水总处理能力达到100万吨。环京各县(市、区)新建污水处理厂全部执行北京市污水排放B类标准,大幅提升了全市污水处理水平。
持续恢复河流生态功能,全面实施泃河、北运河清淤疏浚等修复工程。开展大清河、泃河、龙河、潮白河、北运河流域7个生态扩容工程,新增人工湿地处理能力38.5万吨/日,实现了廊坊湿地建设零突破,并位居全省湿地工程建设前列。聘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等单位11名权威专家作为市政府特聘专家,指导编制了《廊坊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和《廊坊市重点河流水质达标方案》。
通过一系列工程的实施,我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全市7个国、省控考核断面中5个已完成劣V类消除任务,超额完成了国家和省给我市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并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三五”消除劣五类水体的目标任务,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水环境治理工作贡献了力量。
绿韵铺靓森林城
走进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隔河相望的大厂万亩银杏林,笔直修长的树干挺拔向上,行列整齐的树阵一眼望不到边际,令人心旷神怡。在充分发挥万亩银杏林生态功能的同时,这里还建设了集休闲、餐饮、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银杏主题精品公园,着力打造亲绿、亲水、亲近自然的京东森林生态休闲旅游胜地。
着眼于更好地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和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我市明确了“四区一城”(与京津协同发展示范区、发展临空经济对外开放引领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先行区、高端高新产业聚集区、京津走廊生态宜居城市)城市定位,全力打造“京津走廊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
我市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前沿,特殊的区位,赋予为京津提供生态保障、建设首都生态护城河的特殊使命。我市以北京、天津和雄安新区的顶层设计理念谋篇布局全市造林绿化,以谋划好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河北雄安新区周边的绿化规划为重点,把全市总体规划与京津雄、通武廊专项规划搞好对接,突出地域特色,努力做到“与京津雄生态规划一张图、生态建设一盘棋、生态保护一张网”。
我市深入实施造林绿化,推动“营造百万林、决胜森林城”等造林绿化工程。以高速、高铁和主要河渠路堤等生态廊道为骨架,县乡村道路为网络,公园、游园、村庄为节点的平原森林生态体系初具规模,由于工作突出,全省造林绿化现场观摩会在我市召开。扎实推进冬季植树造林工程,2018年全年累计完成营造林107.8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2.22%,涌现出“千亩樱花海”“万亩银杏林”等一批高水平景观项目。
今后,我市将继续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进一步加大与京津雄交界区域造林力度,着力打造零梯度对接、无差异连贯的生态过渡带。全年计划新造林50万亩,其中春季新造林30万亩,全面完成三河矿山复绿。积极推进龙河景观提升改造、三河郊野公园、大城和平公园等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绿地率,力争使全市绿化规模、档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年来,廊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撸起袖子加油干,苦干实干拼命干。如今的廊坊,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正阔步向京津走廊生态宜居城市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