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拼搏奋进新时代 全力筑梦雄安城

拼搏奋进新时代 全力筑梦雄安城

——河北认真履行主体责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纪实

鸟瞰白洋淀淀区美景如画。(资料片)   记者田明 霍艳恩摄

燕赵大地,雄安新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这是一片习近平总书记倾注大量心血的土地——

2017年2月23日上午,华北平原雪后初霁,万物润泽。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南海出发,驱车100多公里,专程到河北省安新县实地察看规划新区核心区概貌,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9年1月16日,隆冬时节的华北大地寒气袭人,滴水成冰。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雄安新区考察指导工作,为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给河北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多次主持会议研究部署,并作出重要指示。

拼搏奋进新时代,全力筑梦雄安城。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转化为担当担责和拼搏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两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举全省之力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先谋后动建设“未来之城”

2017年4月1日,载入史册的一页。新华通讯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消息一出,犹如平地春雷,响彻大江南北。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的雄安新区,迅速成为海内外高度关注的焦点。

然而,近两年时间过去了,在《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实施前,万千瞩目的雄安新区风景依旧,一望无际的原野,仿佛凝固了时光。除了基础性项目和保障运行的临时性建筑外,雄安新区几乎没有动工一砖一瓦。

建设历史性工程,必须保持历史耐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

重大国家战略在河北的实施,既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宝贵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考验。河北唯有统一思想、强化担当,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新区规划建设,才能不辜负信任与重托。

两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组织推动下,在国家有关部委、京津两地及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下,省委省政府带领河北干部群众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一方面坚持科学管控,不舍昼夜守护好“这张白纸”,一方面紧锣密鼓筹备新区规划建设,为这座未来之城夯实根基。推进规划编制、基础性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都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先谋后动,规划引领。雄安新区正是这两年里在纸上酝酿了影响未来的力量,一笔一画勾勒了千年大计的发展蓝图和“施工图”。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新区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多种形式汇聚国际国内高端智慧,由中规院、中科院牵头,吴良镛、张锦秋等60多位院士和设计大师,以及300多名规划建设领域顶级专家参与规划编制和评审论证,把国内外的顶尖人才、一流团队、专业力量吸引到新区规划编制中来。2018年4月,河北雄安新区刚满一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在春光里诞生。

2018年12月,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国务院批复《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进一步明确了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目标、城乡空间布局、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等方面内容。这一总体规划,是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深化和落实,符合中央对雄安新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要求,对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雄安新区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对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进行顶层设计,认真组织实施。

这座承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重托的未来之城,向世人铺展开一幅美丽画卷。

蓝图绘就,雄安从顶层设计阶段转向实质性建设阶段,将很快形成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局面。

1月1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仔细听取新区总体规划、政策体系及建设情况介绍,察看启动区城市设计征集成果模型和即将启动的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展示。他强调,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新区首先就要新在规划、建设的理念上,要体现出前瞻性、引领性。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高质量高标准推动。要打造一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标志性工程项目,新开工建设一批交通、水利、公共服务等重大基础配套设施,让社会各界和新区百姓看到变化。

按照总书记“让社会各界和新区百姓看到变化”的要求,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雄安新区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听取有关重点工作和专项规划汇报,安排部署下一阶段任务。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强调,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政治站位,自觉践行“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列出任务清单,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全力推动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要求,要高质量高标准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树立大局观念,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抓紧完善规划体系,扎实推进工程建设,强化全方位要素保障,新区需要什么就支持什么,举全省之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志亮点。

改革开放初期,作为率先突破的深圳经济特区创造出“深圳速度”;如今,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中国迎来“雄安质量”。

2019年是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落地实施的开局之年,也是新区全面建设之年。我省将全力抓好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十大工程,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奠定坚实基础——

大力实施征迁安置工程,为新区建设发展腾出空间。大力实施容东片区和高铁站片区建设工程,塑造新区品牌和形象。大力实施启动区建设工程,打造新区建设的示范和样板。大力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筑牢绿色智慧城市基础。大力实施综合交通工程,构建内外结合的快捷高效交通网络。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努力构建国际化创新高地。大力实施智能城市建设工程,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大力实施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植树造林工程,打造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大力实施县城改造提升和特色小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不断优化新区城乡格局。大力实施民生保障工程,增强新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千年大计只争朝夕,国家大事必作于细。

让每一个项目都成为精品、珍品,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典范。全力推进十大工程,彰显了省委省政府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办好国家大事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全省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新时代业绩。

蓝绿交织建设“绿色之城”

建设,规划先行;动工,生态先行。

从2017年秋季开始,雄安新区启动了以建立城市森林为目标的“千年秀林”工程。与传统的城市造林不同,新区的“千年秀林”以近自然林为主。截至2018年底,植树造林完成11万亩,全力建设天蓝、树绿、水清的美丽雄安。

“对每一棵树从设计开始,就运用信息化手段管林护林,在地上种一棵树,在‘云’上就有一棵树,现实与虚拟通过大数据紧紧相连。”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彭旭更介绍,新区通过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高科技建立智能平台,可追溯每一棵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里集成了每棵苗木的树种、规格、产地、种植位置、生长信息、管护情况等,既可以加强过程管理,也便于后期管护。

1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一区造林区域,乘车穿行林区察看林木长势,并在秀林驿站结合展板听取雄安新区生态建设总体情况和“千年秀林”区域植树造林情况介绍,登上二层平台远眺林区全貌,对他们运用科学方法植树造林、运用信息化手段管林护林的做法表示赞赏。他强调,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新理念。良好生态环境是雄安新区的重要价值体现。“千年大计”,就要从“千年秀林”开始,努力接续展开蓝绿交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

得到总书记的肯定,新区植树造林的干劲更足了。

1月18日,雄安新区召开2019年植树造林工作动员会。今年,雄安新区将在前两年植树造林11万亩基础上,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20万亩造林目标任务,分为春、秋两季实施,这标志着2019年新区十大重点工程之一的植树造林工作率先启动。

蓝绿是雄安的底色。打开雄安新区生态空间格局规划图,满眼都是蓝色的水域、绿色的林带。

白洋淀之于雄安,犹如西湖之于杭州。白洋淀不仅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而且是雄安新区蓝绿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家孙犁笔下的荷花淀,小兵张嘎家乡的芦苇荡,无不令人神往。但白洋淀也曾遭遇“口渴”、污染等威胁。雄安新区开好局、起好步,重要基础是保护白洋淀生态功能和强化环境治理。

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实地考察雄安新区建设规划时专程前往白洋淀。总书记在考察中强调,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将来城市距离白洋淀这么近,应该留有保护地带。要有严格的管理办法,绝对不允许往里面排污水,绝对不允许人为破坏。

牢记总书记重托,省委省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白洋淀流域治理深入开展,为新区规划建设打好蓝绿交织的底色。

让白洋淀的水多起来活起来——

水从哪里来?建立长效生态补水机制,确保白洋淀达到区划水位,增加水环境容量,提升水质。

2月1日零时,雄安新区设立后的首个永久性水利工程——白洋淀引黄泵站启用。随着白洋淀引黄泵站三台水泵陆续启动,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开始以每秒15立方米的流量向淀区内输水。黄河水经过482公里的不息奔流,正源源不断地输入淀区,成为白洋淀生态补水重要且稳定的水源。这次生态补水于2月1日到28日实施,总调水量约3500万立方米,将有效调节白洋淀水位,提高白洋淀水动力条件,改善白洋淀水环境质量。

让白洋淀的水净起来美起来——

2月14日上午,安新县大赵庄村村南,九标1号纳污坑塘,满坑的污水和污泥已经清空,坝体已经修葺完成。困扰村民们20年之久的垃圾和污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将是一道美丽风景。

工程项目负责人曹大仲说,公司负责治理的安新县25个纳污坑塘已完成治理,他们对治理后的纳污坑塘,将创新生态环境管理方式,以利用促保护,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目标。

雄安新区设立后,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启动白洋淀综合整治攻坚行动,结合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的难点,确定了入河入淀排污口整治攻坚、纳污坑塘整治攻坚等六大专项攻坚任务。去年11月,新区三县606个有水纳污坑塘全部治理完毕,三县按照《坑塘整治验收销号建档督导四项制度》进行后续工作,因地制宜实施生态修复,改善周边环境面貌,实现景观使用功能。

将生态环境视为新区发展生命线,强化标本兼治,推进综合治理,2018年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整治取得突破进展。白洋淀淀区水质与上年相比有所好转,主要污染物总磷、氨氮浓度同比分别下降35.16%、45.45%,改善效果明显。新区空气质量有所改善,综合指数为6.86,较上年下降7.42%,PM2.5浓度比上年下降5.97%。

“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织密生态网络。雄安,将镶嵌在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之中,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再现“林淀环绕的华北水乡,城绿交融的中国画卷”。

城与淀相互辉映,林与城相融,林与水相依。展望新区未来,这是多少都市人向往的绿色家园!

先行先试建设“创新之城”

1月1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察看服务窗口,了解雄安新区深化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服务型政府工作情况,充分肯定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推行“一枚印章管到底”全贯通服务的做法。他指出,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便利化水平,让群众少跑腿。

对雄安新区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从北京来雄安创业的侯宗宾有着切身体会。

2月13日,侯宗宾来到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变更了公司经营范围。去年10月9日,侯宗宾注册了河北雄安雄容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主要包括环保技术服务、机器人等业务。前不久,他提出增加光电材料研发内容。

“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好了,雄安新区的办事效率真是高。”侯宗宾收好证件,对大厅服务赞不绝口。

雄安新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实施“一枚印章管到底”行政审批局改革模式,不断优化审批流程,着力提高办事效率。《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正式批复后,雄安新区开通北京企业单位进入新区的绿色审批通道,推进政务服务中心线下和网上办事大厅线上一体化审批工作,进一步融合“网上办”“马上办”,实现便民服务事项基层就近办。

完善治理体制机制,打造服务型政府,仅仅是雄安新区的创新举措之一。

日前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九项重点任务——强化创新驱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建设现代智慧城市;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建设高端人才集聚区;深化土地和人口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生态文明改革创新,建成绿色发展城市典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构筑开放发展新高地;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完善治理体制机制,打造服务型政府。

牢牢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这个初心,紧紧围绕创造“雄安质量”、建设“廉洁雄安”和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雄安新区被赋予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为全国改革开放大局作出贡献。

新区之“新”在于“以新破局”。这个京津保环抱中的新城,从诞生那天起,就把创新写入了基因。坚持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不断加大改革力度,理顺新区管理体制,在创新、土地、人才、住房、收入分配等方面完善政策体系,有效增强了新区开发建设活力。

高标准,高起步。

雄安新区绝非传统工业和房地产主导的集聚区,创新驱动将是雄安新区发展基点,进行制度、科技、创业环境的改革创新,吸引高端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建设集技术研发和转移交易、成果孵化转化、产城融合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设立近两年来,雄安新区持续深化财政、金融、科技管理、“房地人”管理等体制改革,努力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区。目前,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超过百家高端高新企业和驻京大型央企在雄安新区开展工商注册登记,雄安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和应用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高要求,新机制。

雄安新区坚持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一座创新发展之城。

2016年6月开始,雄安新区规划区域内,已逐步实行房屋等不动产、规划、土地、项目、户籍的冻结,为筹建新区做准备。雄安新区将制定全新的住房政策,严禁大规模开发房地产。国家将在这里探索全新的房地产改革道路,控制房地产价格,保障民众住房需求。

户籍改革、医疗改革、公共服务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大部门制和负面清单管理、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对外合作促进贸易便利化、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城市管理规则和体系……体制机制改革将是新区发展的制度保障。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棋局中,雄安将争当“改革先锋”,一些改革举措在这里先行先试,在“深水区”中趟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子。

宜居宜业建设“人民之城”

“雄安”——未来之城的名字,取自“雄县、安新县”各一字。“雄”字意味宏伟、阳刚、英雄;“安”字包含稳定、牢固、安康。

寓意吉祥的名字,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人民情怀,始终是力量的源泉。

2017年在雄安新区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叮嘱:设立雄安新区,一定要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要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把总书记嘱托的事办好,就要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确保新区正常生产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2017年6月起,雄安新区集中开展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整顿软弱涣散基层组织、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清零”三项行动。2100多名机关干部组成驻村工作组,对新区全部村庄全覆盖进驻,和村民同吃同住,妥善解决了群众的住房、就业、就医、冬季取暖等现实问题。

切实解决群众在就业创业方面的困难,让百姓的饭碗越端越牢。雄安新区把2018年作为职业培训提升年,进一步优化培训结构,提高针对性和就业率,并坚持以创业引领就业,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去年,新区根据用工单位提出的岗位供给清单,委托38家培训机构开展精准培训439期,培训2.44万人,尽可能满足多数群众就近就业需求。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把城市还给人。雄安新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成为一座现代宜居之城。

这里有智能交通服务——

2017年12月,雄安新区进行了首次无人车开放道路测试。在双向窄路、中间无隔离带的多车道社会道路上,无人车自动识别红绿灯,并实时应对社会车辆、自行车、行人甚至动物。自动驾驶在新区落地测试,是雄安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的一个缩影。以“一张白纸”为起点,高标准从零建设,雄安新区迅速成为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试验场。

在雄安新区工作生活的人们,将享受到这样的智能交通服务:出门前,打开手机应用,各种路线选择、出行方式组合便展现在眼前,去目的地花费的时间、消耗的卡路里等都会计算出来。通过手机应用可以完成各类交通服务的预约与定制,人们只需要通过手机应用,一键下单、一键支付,便可完成“指尖上的出行”。

这里有优质教育资源——

新年伊始,记者刚走进北京市六一幼儿院雄安院区,就听到悠扬悦耳的串铃声从教室里飘来,沁人心脾。“在北京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举办了幼儿园成立以来首个音乐会。”从独唱、二重唱到小合唱,从手鼓、串铃到小撞钟,幼儿园负责人裴海华看着孩子们略显稚嫩而又充满激情的表演,连声欢呼“太棒了”。去年3月,经过对接交流,雄县幼儿园与北京市六一幼儿院牵手成功,北京市六一幼儿院雄安院区挂牌成立。北京总院输出的先进教学理念和管理文化,让这家幼儿园大变样。近两年有45所雄安新区学校“牵手”京津冀优质学校,让更多雄安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这里还将引入全球优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资源,打造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城……

切实解决群众在征迁安置、就业创业、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困难,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了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新区规划建设的生动局面。

请看,这是容城县西关村村民李文超的选择——

春节前,容城县西关村的李文超,结束了11年在外打工生涯,回到老家雄安新区。11年在呼和浩特、赤峰、北京等地的工作,让他增长了本领,他希望把这些能力用在新区建设上。“新区建设已经拉开序幕,需要大量的建设者,我希望找一份挖掘机驾驶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建设新区。”

请听,这是容城县八于乡南八于村党支部书记槐路成的心声——

南八于村位于容城县城东侧,津保公路北,全村共有352户962人。“设立雄安新区对我们来说是天大的喜事、好事,大家都感到无比荣幸,无比激动,都愿意积极投身到新区规划建设中。”槐路成表示,新区规划的容东片区项目就包括南八于村,村党支部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和村民代表要全心全意做好群众工作,全力支持容东片区规划建设。

一张蓝图绘到底,脚踏实地接续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河北人民一定会书写未来之城新篇章,描绘好新时代的“雄安画卷”!  (记者 吴艳荣 郭 东)

上一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课件全集
下一篇:党中央关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纪实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