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为要
改革开放的河北探索与实践(上)
编者按
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书写了改天换地的壮丽史诗。燕赵儿女攻坚克难、奋发图强,成就了令人振奋的“河北篇章”。
回首来路,我们备受鼓舞——河北改革步伐扎实坚定,对外开放日益深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展望前程,我们信心满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河北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阔步前进。
今起,河北日报推出改革开放的河北探索与实践系列述评,反映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发展进步的壮阔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鼓舞广大干部群众把新时代改革开放伟大旗帜举得更高更稳,为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勠力同心、不懈奋斗。
□记者吴艳荣安人和
5月2日,省会天空湛蓝,白云朵朵。 记者赵海江史晟全摄
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
改革开放40年,虽然在时间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却开创了一段波澜壮阔、山河日新的历史进程。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这是全省经济跨越发展的40年——
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78年到2017年,全省生产总值由183.1亿元增长到34016.3亿元,年均增长10.2%。
这是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的40年——
居民收入增长上百倍。201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48元,是1978年的110.7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81元,是1978年的113倍。
这是财政实力显著增强的40年——
2017年全省全部财政收入5086亿元,是1978年的112.8倍,年均增长12.9%,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
40年间,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河北赢得了历史的荣光与辉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把新时代改革开放伟大旗帜举得更高更稳,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河北号”发展列车正在驶向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
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决定着一个地区当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也决定着未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当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资源约束和环境承载力约束日益加剧,传统产业大省河北,如何才能摆脱“路径依赖”、顺利爬坡过坎,实现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河北要树立知难而上的必胜信念,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精准指出了河北经济发展的难点所在、希望所在、出路所在;
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坚定不移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河北不断“去”出发展新空间,“调”出发展新优势,“转”出发展新动能。
11月23日,一则喜讯从武汉传来:我省两项产品荣获2018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
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是经中央批准的中国工业设计领域唯一国家级政府奖项。当天,在第二届中国工业设计展览会上,中车唐车“工业化平台动车组”、长城汽车“WEY P8插电式混合动力SUV”获产品设计奖金奖,终评成绩分别位列第一第二。
两个设计金奖都出自河北装备制造领域,绝非偶然,其背后是河北经济发展的理念之变、结构之变、动力之变。
2016年,我省装备制造业在规模、速度、比重、贡献率数据中全线超越钢铁,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2%,成为河北第一支柱产业。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此前河北产业的首席首位,钢铁已稳坐了十余年。
装备制造业的后来居上,折射出钢铁大省的毅然转身。
凭借燕山、太行两大山脉富集的铁矿资源,河北在战国时代就以冶铁著称。到了工业化突飞猛进的当代,河北钢铁骤然崛起。进入新世纪,河北跃升为全国产钢第一大省,年产量突破亿吨大关,相继超越德、美、日。
钢铁,创造了一个个财富神话,但在历史性辉煌中,风险也加快聚集。2008年,在享受了近8年的高利润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产能过剩、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整个钢铁行业的利润率呈断崖式下降,吨钢利润一度连一根冰棍也买不到。
钢铁高速增长,让资源、环境等不堪重负。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收益、高速度低质量,粗放的增长之路难以为继。钢铁转型,迫在眉睫;传统产业大省转型,刻不容缓。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我省依靠资源禀赋,建立起以钢铁、化工、建材、能源、基础原材料为主体的重工业占绝对优势的工业体系。1978年至1990年以轻纺工业加速发展为主,1991年至2010年以重工业加速发展为主。伴随总量“做大”,我省不断推动结构调整,谋求“做强”,但多年发展起来的传统优势产业,在支撑起全省经济发展的同时,结构偏重、大而不强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2013年,国家开始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当时,我省钢铁产能为2.8亿吨,占全国四分之一。国家要求此后5年我省不仅不能有一吨增量,还要在存量基础上压减6000万吨,占全国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总量的四分之三。
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
让总书记“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河北加快落地。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反复强调,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钢铁、煤炭、水泥等去产能力度,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水平。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也多次指出,要壮士断腕坚决去、着眼未来主动调、利用优势加快转,实现“长大于消、长优于消”。
采取集中攻坚行动、严格执行法规标准、构建市场化产能交易平台、国有企业带头压减……河北去产能动真碰硬,打出组合拳——
2017年,霸州市提前一年完成两家钢铁企业去产能任务,成为无钢县级市;保定关闭涞源奥宇钢铁,成为全省第一个无钢设区市……2013年至2017年,我省累计压减炼钢产能6993万吨、炼铁产能6442万吨、水泥产能7057万吨、煤炭消费量4416万吨、平板玻璃产能7173万重量箱,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6643”工程任务。
产能压下去了,产品质量提上来了,钢铁产业的竞争力提升了。河钢集团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家电板供应商和第二大汽车用钢供应商。大型民营钢企河北敬业集团跨界进军3D打印领域,建成国内首套500公斤级微细金属粉末制备生产线,两公斤高档粉末能卖一吨钢的钱。
增减之间,一场新旧动能转换的深刻变革正在河北大地上发生。
适应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要求,新时代的河北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向世人递出一张张崭新的名片——
我们有动车组。今年6月,我国首列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从中车唐车下线,7月在京沪高铁线上正式投入运行。
我们有君乐宝。近年来,君乐宝在国内外质量领域连续获奖,今年11月代表国产奶粉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我们还有更多的“河北智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在河北设计制造完成;保定生产的长城汽车,成为民族汽车业的标杆;石药生产的恩必普,是治疗中风的国家一类新药……
破立并举,河北经济的“颜值”越来越高,“气质”越来越好。
经济新常态下,我省重新认识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把消费需求放到显著位置。2017年,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1.7%,高于投资需求14.4个百分点。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抓手和基本途径,服务业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第一支撑力。
转变蕴含希望,转机预示曙光。
推动《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落实,以重点突破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跃升;深入推进“万企转型”,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产业……在推动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河北闯关夺隘,一往无前。
融入协同发展大局
俯瞰京港澳高速公路与邢衡、邢汾高速公路互联互通立交桥。 记者霍艳恩通讯员樊连贵摄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河北要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让三地发展合作告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告别简单的来回相互走动,告别孤立地签订几个协议,走上了用顶层设计指导、引领、推动合作的坦途。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让三地真正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和市场壁垒,在相互融合中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3689”——对于河北来说,这可不是一组简单的数字。
对标对表党的十九大精神,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要突出抓好三件大事,打好六场硬仗,实施八项战略,深化九项改革,扎实推动河北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等重大国家战略,为河北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省委九届六次全会要求抓好三件大事,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全力以赴做好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机遇,把自身发展放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去定位,放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去谋划,今天的河北,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力、步伐更加坚实。
到今年10月29日,位于高碑店市的河北新发地市场建成3周年。疏解北京商户5800多户,市场辐射13个省份——运营3年,这个北京农批产业疏解的首个项目就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
不仅引来了老客户,还开拓了新客源,被圈里人称为“豆角大王”的孙永彬经常感叹:“从北京来到河北新发地,我这步棋真是走对了!”
北京现代“驶出”北京,在沧州建设北京现代第一家京外工厂。这个被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以来单体项目体量最大、建设时间最短的重大项目,成为沧州乃至河北的产业明星,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标杆。围绕着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整车制造产业核心,零部件、物流、服务贸易、金融、对外出口等产业日益繁荣,一个千亿级汽车产业链正在渤海湾加速形成。
积极主动融入重大国家战略,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4年多来,我省与京津在交通、生态、产业协同上不断突破,向深度广度拓展——
京津冀三地间已有11条“对接路”被打通,里程共计1092公里;
今年上半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为44.9%,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
河北与京津合作共建各类科技园区55个、创新基地65个,吸引1400家京津高科技企业落户河北。
如果把深圳、浦东、海南、雄安排放在一起,你会读出怎样的信息?
有人读出了“地标”。
的确,它们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地标。深圳“先行探路”、浦东“开发开放”、海南“最大特区”、雄安“未来之城”……改革开放40年间,深圳、浦东、海南等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华大地接连上演。
更有人读出了“机遇”二字。
牢牢把握机遇,深圳从30多年前的边陲小镇,崛起为一座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都市;浦东彻底摆脱20多年前“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尴尬,创造了发展的奇迹,陆家嘴成为堪比华尔街的金融区。
如今,雄安成了新地标,河北迎来了新机遇。
2017年4月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承担主体责任的河北,该如何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2018年4月21日,历经长时间深入调研、精心编制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正式公布,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全国城市样板蓝图跃然呈现。
设立一年多来,雄安新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持续深化财政、金融、科技管理、“房地人”管理等体制改革,努力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区。截至今年6月底,新区已与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科大讯飞等近10家高新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核准超过百家高端高新企业和驻京大型央企在雄安新区开展工商注册登记。中关村人工智能企业眼神科技已正式落户雄安。
作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河北雄安新区将全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用“雄安质量”引领高质量发展。
随着平昌冬奥会落下帷幕,冬奥会开启了“北京时间”。
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进张北地区建设,与雄安新区形成河北发展的两翼。我省紧紧围绕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要求,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
崇礼,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地之一,几千名建设者正在为冬奥重点项目建设协力奋战。按照科学和先进的理念,着眼高质量办好赛事、统筹考虑长远发展,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系列规划形成规范性文本,“10+7”规划体系初步构建。今年,冬奥场馆和基础设施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北京冬奥会筹办撬动了冰雪产业发展。目前,我省建成滑雪场37家、滑冰场馆33家。冰雪旅游蓬勃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产业蓄势待发。日渐火热的冰雪产业,对张北地区的带动作用逐步显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经济学上有一条著名的曲线,叫做库兹涅茨曲线,讲述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进程中大都遭遇到的一段困境:经济越发展,环境污染越严重。毋庸讳言,长期快速发展和由此造成的环境问题在河北这片土地上也同时存在。
发展,不仅仅是GDP的增长,更是绿色的发展;生态环境方面的欠账必须补上,经济发展再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在治理大气污染、解决雾霾方面作出贡献了,那就可以挂红花、当英雄”“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习近平总书记来河北视察时,多次对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当“绿色”被引入发展理念,当人民的生态需求不断升级、日益强烈,河北正在全力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窠臼,不断加大治理污染、修复生态力度,厚植生态底色,使生态环境既充分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成为后代人的财富;使自然资源既充分满足当下发展的需要,又为永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石家庄市和平东路,华北制药集团一座72米高的玉米机械化仓库工作塔十分显眼,它曾是石家庄乃至全省最高的现代化建筑。但随着2017年底华药总厂停产搬迁,它“下岗”了。
随之消失的,是周边居民曾不胜其扰的异味。
华药这个曾带来显著产业集聚效应、与石家庄厂城相依60多年的共和国“医药长子”,在城市发展和污染治理的双重压力下,搬迁改造已是必然。
大气污染,是省会市民的心头之患。最严重的是2013年,石家庄平均两天半迎一场霾,连续11个月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差。
经济高速增长,只是硬币的一面;硬币的另一面是污染问题凸显。人们开始更多地思考,该如何穿越这厚厚的“雾霾墙”?
这也是全省的“生态之问”!
拿出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不信蓝天唤不回!
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打好六场硬仗”,“污染防治的硬仗”名列其中。
坚决向大气污染宣战,我省狠抓压钢、减煤、治企、降尘、控车、增绿,环环相扣、招招不让。加强执法,环保长出了“钢牙利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我省启动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成为全国第一个省以下环保垂改试点省。
铁腕治霾成效显现。2017年全省平均达标天数为202天,比2013年增加73天,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显著下降。
还老百姓繁星闪烁、清水绿岸的景象。今年8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面打响。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是靠自然而存活的。以什么样的思想高度审视和把握自然生态问题,决定了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短短一分钟,塞罕坝会发生什么?
答案令人惊叹:能释放1.04吨氧气!
这片世界最大的人工林场,是塞罕坝林场三代人历时56年,扎根塞北高原,植树120多万亩建成的,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全面建设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我省需要更多的塞罕坝。
违背自然规律、过度索取,自然资源就会耗尽,大自然就会报复人类的肆意妄为。2000年春,我国北方发生13次强沙尘天气,其中9次影响京津。当时,处于北京上风口的丰宁满族自治县水土流失面积达到4791平方公里,仅小坝子乡就形成了82处大小流动沙丘,并且以每年3.5公里的速度向北京逼近。
植树、造林、固沙……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由此拉开帷幕。
2013-2017年,我省累计新增国土绿化面积256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7%提高到33%,生态底色日渐亮丽。
在传统的观念里,保护生态和经济发展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则告诉我们,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
当年,丰宁因“北京每落下10粒沙子,就有两粒来自丰宁”而饱受诟病。如今,丰宁植树造林不停步,老百姓靠林子“呼吸”就能赚到钱。2015年,丰宁大滩镇1544户村民成了我省因林业碳汇交易受益的首批林农。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需要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予以呵护。
新修订的《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于2018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省史上最严的水污染防治法规,其中河湖长制首次入法是新条例的一大亮点。目前,河北省市县乡全部设立了由党政“一把手”担任的双总河长。
今年6月,《河北省生态保护红线》印发,划定全省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4.05万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将成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及责任追究、离任审计的重要参考。
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如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千年古运河流经沧州市区,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湾流,1200亩土地三面环水,寸土寸金。但日前沧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包括这里在内的大运河市区两岸的2.8万亩土地都不搞商业开发,要为子孙留下天蓝、草绿、水净的生态环境,为沧州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建设美丽河北,唯有久久为功。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人民,是一个整体的概念,由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人”组成。发展为了人民,既要体现在“整体小康”上,又要体现在每一个人的幸福生活上。
最能衡量发展成果是不是由人民共享的,不是“富人”多么多,而是“穷人”多么少;不是所有人幸福指数的“平均值”,而是最低的“绝对值”。
当改革开放让我们从整体上告别短缺、走向富裕,河北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底线任务,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在脱贫攻坚、推进共享中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六次视察河北,每次都强调脱贫攻坚。
走最崎岖的山路,到最贫困的乡村。太行山区的阜平县、坝上地区的张北县——我省两个偏远的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都留下了习近平总书记风雪兼程的足迹,倾注了总书记心系困难群众、情牵脱贫攻坚的殷殷深情。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2012年12月,习近平同志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不久就到阜平访真贫,吹响了全国决胜决战脱贫攻坚的号角。当时,河北尚有62个贫困县、9000多个贫困村、694万贫困人口。
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省从省市到县乡,各级党委和政府逐级立下“军令状”,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中,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2013年以来,全省累计脱贫49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9.84%降低到2017年的1.86%,下降7.98个百分点。
牢记使命,风雨兼程,只为圆群众致富梦。脱贫攻坚战中,燕赵大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党员、好干部——
人们不会忘记李保国。
“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35年如一日,长期奋战在脱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动省内外10万山区农民增收58.5亿元。2016年4月10日,李保国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但他的光辉形象却铭刻在人们心里,“看见红苹果,想起李保国。”
人们不会忘记郑贵章。
广平县扶贫和农业开发办公室主任郑贵章,今年10月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但他却不能去北京领奖——因多年超负荷工作,2016年11月16日,郑贵章脑干大面积出血,病倒在工作岗位上,昏迷至今。在扶贫办工作的7年多时间,他走遍了全县每个贫困村,访遍了每个贫困户,帮助近10万农民群众脱贫致富。
人们不会忘记广大贫困村驻村干部。
聚焦精准脱贫,我省向建档立卡贫困村选派7364个驻村工作队、2.2万名驻村干部。他们背起行囊,走出机关,扎根贫困乡村,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攻城拔寨,战贫斗困,不胜不还!
今年,我省又有25个县(市、区)脱贫摘帽啦—— 9月29日,省政府正式批准平山县等1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广平县等14个省扶贫开发重点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是继去年望都、海兴、南皮3个贫困县退出后,我省第二批退出的贫困县(市、区)。
总结这些县(市、区)的脱贫经验,省扶贫办主任李志刚一口气用了“五个真”:真抓、真投、真帮、真干、真考。然而,脱贫攻坚的答卷质量究竟如何,群众才是最公正的阅卷人。
我省贫困县的退出标准,除了要求综合贫困发生率、脱贫人口错退率、贫困人口漏评率均低于2%外,还有一项需要群众打分:群众认可度要高于90%。
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下足绣花功,力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我省将张承坝上地区和深山区的康保、沽源、尚义、张北、阳原、丰宁、围场、隆化、阜平、涞源等10个贫困县、206个村确定为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村,在全国率先启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在这些地方,我省明确攻坚范围、攻坚目标,实施八大攻坚行动,在财政、金融、土地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截至今年11月底,已实施865个帮扶项目,投入资金62.9亿元。
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有两年多时间,正是最吃劲、最紧要的关头。继续完善建档立卡,深入推进精准施策,扎实做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重点工作……脱贫攻坚越到后期,难度越大,越需要真抓实干,吹糠见米。
昔日,那些贫穷的地方,住房、道路等看得见的贫困,与思想观念、内生动力等看不见的贫困,交织叠加,相互影响。
如今,扶贫又扶志,旧村换新颜,贫困乡村的人们精神面貌也为之一新——“我们有信心过上全面小康的好日子。”
“这是最绚烂的书写,用年华赋春秋卷,风云作砚,一划一重天。”
在大有可为的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正当其时、正应其势!
进入新时代,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全新的举措为支撑,信心坚定、意气风发的河北,必将用“最绚烂的书写”,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