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走廊明珠奏妙曲 蓝天白云映家园——2018廊坊发展成果重大主题集中报道·环境治理篇

走廊明珠奏妙曲  蓝天白云映家园

2018廊坊发展成果重大主题集中报道·环境治理篇

       本报记者 陈正 本报通讯员 樊博 卢艳丽
       秋日的早晨漫步廊坊,处处生机盎然,丰收的果实在绿意衬托下十分诱人。尤其让人开心的是,蓝天白云已成常态,人们用笑声诠释着美好环境带来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廊坊拱卫京津,接壤雄安,是全国距首都天安门广场最近的地级市,也是京津冀治霾战场“1+2”核心城市、“2+26”重点城市。特殊的区位、特殊的要求,决定了廊坊在治理大气污染上必须承担更加特殊的政治责任和使命。

2013年以来,特别是2016年以来,廊坊坚持把对着任务定措施、盯着问题抓整改、瞄准问题抓落实,作为持续传导治霾压力、持续增强治霾动力、持续激发治霾活力的重要工作,作为坚定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省委、省政府要廊坊当好首都生态护城河、排头兵要求的有力抓手,借势发力,以披坚执锐的决心和干劲,依法落实责任、依法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依法向污染宣战,向不落实、难落实宣战,治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继2016年在全省第一个退出全国74个重点监测城市倒排前十之后,我市又取得了2017年持续退十、秋冬防攻坚作战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传输通道城市综合考核优秀城市第一名和2018年上半年在全国169个排名城市倒排第51位的优异战果。

向依法依规制定和落实各项治霾措施要蓝天,向严肃整改治霾不力问题要蓝天,是坚决打好、打赢大气污染攻坚战的重要工作手段。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提高政治站位,通过围绕压减产能、散煤治理、燃煤锅炉治理、工业污染源治理、扬尘综合治理和环境监管等治霾重点工作任务落实,严肃认真制定相关保障措施,并一以贯之狠抓落实,织密扎紧制度笼子,不断加大追责问责力度,有力解决了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领导重视不够、目标责任不清、整改落实不力、监管措施不严和完不成工作任务等关键问题,推促各地各部门强化责任担当,确保省委、省政府关于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各项决策部署和制定的各项举措得到有效落实,实现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工作目标。

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铁腕治霾传导压力

为依法持续传导治霾压力,市委、市政府坚持每年依照“一法一条例”和上级要求制定年度大气污染防治作战计划,每年修订县(市、区)、乡镇和市直部门空气质量考核奖惩办法,持续抓好重点工作保障措施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始终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抓在手上,在中央和省环保督查的关键年度、关键阶段,坚持每周组织召开大气污染防治挂图作战会议,解决存在问题、每天利用微信群发布整改问题,实时调度;市政府明确各位副市长管行业必须管环保,必须带头抓住问题整改。通过上述系列举措,引领全市上下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一把手抓一把手,一级带着一级干和部门协同、全民动员向不落实宣战的良好氛围。

用专家引路、精准防控、科学治霾,有效解决现实问题

为依法、科学、精准解决和防范治霾不力问题发生,廊坊与国家千人计划PM2.5防治专家小组签定框架协议,持续开展联合治霾、深度治霾合作。请治霾专家驻市指导,请院士下乡坐诊把脉,建立多功能的廊坊市空气质量智能管控平台和廊坊市智慧环境生态产业研究院,为标本兼治、科学有效解决治霾不力问题提供持续智库服务。

与此同时,市政府不断加大人技联防资金投入,市主城区117个建设工地全部安装扬尘在线和视频监控系统、全市涉农区域全部安装红外视频监控系统,全市90个乡镇全部建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与国省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联网运行,形成覆盖全市的联防联控在线监测治理体系。

用服从大局、挺身担当、协同治霾,集中解决重点问题

深入清理、认真整改,彻底解决去产能、促转型、治理“散乱污”等工作中存在的治霾不力问题,廊坊有3块难啃的硬骨头:一是钢厂去产能;二是传统产业聚集区去污升级;三是建无煤区。

廊坊共有4家钢厂,2017年,国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对廊坊提出到2019年成为“无钢市”的要求。廊坊市主动服从大局,主动自我加压、不讲条件、不计代价,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的模式,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创造性地运用市场化去产能新思路,于2017年4月和8月安全、平稳、提前实现了霸州市新利钢铁有限公司和前进钢铁有限公司两家钢厂产能整体退出的目标任务,两家钢厂共退出炼钢产能914万吨。今年底前,位于安次区境内的洸远钢铁有限公司也将实现全面停产。

聚集在民间乡下的传统产业区,是廊坊市治霾战场的一大心头之患,也是容易产生各种治霾不力问题的温床。其中文安县的人造板产业,是“散乱污”企业最为集中的地方,共有7000多家大大小小的企业、摊点,主要分布在左各庄、滩里和大柳河三个乡镇。每天进进出出运送燃煤、木料、板材的重型柴油车和冒黑烟的小型机动车不下5万辆;每天扒皮子、粉木料、劈板材的5000多家原料企业,持续不断地向空中排放粉尘;2000多家人造板生产企业,使用上千台燃煤锅炉,每年消耗燃煤上百万吨。因此,这里的大气污染十分严重。过去由于法规缺失,问责偏软,污染治理难以开展。

2016年“一法一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后,文安县传统产业聚集区的去污升级工作列入了市委、市政府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作战任务图、时间表。在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和约谈问责的强势压力下,市县乡三级主官挂帅、借势而为、树标立杆,以壮士断腕、吹糠见米的勇气,强力为产业转型升级铺路搭桥,依法取缔治理无望的各类“散乱污”企业和摊点6800多家,破坏性拆除燃煤锅炉1529台,全年削减燃煤上百万吨,减排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6500多吨、粉尘1600多吨。整治后,文安县的空气质量发生了巨变。

燃煤污染是廊坊的“黑老大”,也是上级督查、检查发现治霾不力问题最多的一个方面。2015年前,全市共有90多万户居民燃烧散煤。2016年以来,通过广泛动员、周密部署,在全市域展开了全民参战的“无煤区”建设。仅2017年一年,就通过使用国省市县4级专项投资60亿元并撬动社会资金80亿元,成功完成69.4万户“气代煤”、“电代煤”工程,基本实现禁煤区散煤清零。长期困扰廊坊的燃煤污染问题得到根本治理,仅此一项就减少燃煤200多万吨。与此同时,2016年以来,廊坊市还通过制定有力措施,压实部门责任,强力取缔整治“散乱污”企业13500余家、强力取缔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9285台、强力征迁拆除30个长期使用燃煤的城中村、强力实施重污染车辆绕城行驶、强力淘汰4200余辆老旧车辆、强力实施市主城区加油站和全市VOCs排放企业夏季高温时段错峰生产、强力实施市主城区烟花爆竹禁放和祭祀用品禁烧、强力实施热电联产工程,实现工程削减燃煤500多万吨,为长久实现空气质量一年比一年好的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用问题导向、民生导向,强化执法问责,巩固治霾战果

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央和省环保督查交办问题的整改工作,对原环保部强化督查交办的23批282个问题,做到了对每一个问题都依法核实、依法查处、依法追责、依法责令整改到位并在媒体公开曝光。与此同时,全市还依法强力开展“利剑斩污”专项行动。2017年以来,全市环保系统立案处罚2151件,处罚到位金额7784万元,查封扣押98件,移送案件177起。2016年以来,全市因环境问题问责领导干部68人,直接追责351人。为畅通群众对环境问题的信访举报渠道,市环保局还建立专门的环境问题信访接待室,随时接受群众信访举报,及时回应社情民意,推进公众参与、推进问题整改,推进全民共治和源头防治不断深度开展。

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抓好抓实治霾不力问题整改“回头看”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部署,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崭新课题,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期盼的有效途径。我们将以更加强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治霾“回头看”、整改加油干的坚强决心和昂扬斗志,坚决做好整改“回头看”各个阶段工作,在省市“一问责八清理”专项办的监督、指导下,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乘势而上,持续依法依规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坚决打赢未来3年蓝天保卫战,为建设幸福中国、美丽河北作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30余家主流新闻媒体聚焦农交会
下一篇:北京新机场北线高速公路廊坊段全线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