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心声
永清县曹家务乡南小营村村民陈喜旺:
以前往市区送菜,凌晨三四点就得装车,赶上堵车或者雨雪天,没两个小时到不了。路上费劲倒是小事儿,时间长了菜不新鲜,价格也受影响。这两年,廊坊的大路小路修得又平坦又宽敞,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咱们菜农也跟着得实惠。特别是最近,外环路全部打通了,我们去万庄、九州送菜又多了条近路,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广阳区南尖塔镇北王庄村村民李友城:
从我们村骑车去市里,要穿小道、走河边,坑坑洼洼,绕来绕去,折腾一个多小时。我在这个村生活了30多年,天天盼着家门口能有条通畅平整的路。现在好了,新华路向北延伸到了桐万路,20分钟就能骑到市区,不仅路好走了,下雨也不淹了。我现在的愿望就是公交车早点通过来,让出行更快捷方便。
安次区新城林湾小区居民王志彬:
2015年,我在这里购买了一套住房,因为当时位置较偏、交通不便,各种配套设施不健全,房价较低。时隔4年,小区住房已升值不少,除去房地产市场自身因素,主要得益于永兴路南延工程的开工建设。现在,小区各种配套设施从无到有、日渐完善,大大满足了市民日常生活需要。相信随着廊坊交通快速发展,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必定带给市民更多获得感。
本报讯(记者 郭伟 通讯员 尹皓伦 郭贵宝)家住广阳区锦绣花苑的段艳伟在廊坊开发区上班,以前只能绕行北凤道或爱民东道,路程远不说,还经常堵车。“现在广阳道延伸到了开发区友谊路,从家门口直通公司门口,上班至少省出一顿早餐的时间!”
广阳道东延工程建成通车,是我市构建完善内畅外联交通路网的一个缩影。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京津冀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基础设施三年提升总体安排部署,我市在去年启动实施11条道路、15个区段的“断头路”基础上,今年再谋划实施新开路北延等5个区段,进一步打通“中梗阻”、畅通“微循环”,为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让百姓共享获得感幸福感提供强有力的引领支撑和服务保障。
作为横贯东西的城市路网主轴,艺术大道东西贯通工程全力抢工期、赶进度,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一半以上,正在进行机动车道沥青面层摊铺和人行便道施工。“这条路西连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东接天津武清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成为廊坊的迎宾大道、财富大道。”大皮营引渠—西环路项目工程师张建国说。可以预见,未来新机场投入运营后,廊坊将承接大量产业人群及客流物流,一个坐拥“新国门”的亚洲重要门户之城呼之欲出。
全长8.6公里、连接廊涿引线与主城区的外环路西南环线,更是将廊坊带入新机场交通圈。“打通外环圈这最后一节,不仅实现了外环路全线闭合,还能有效缓解西昌路、光明西道交通压力,减少机场方向大型车辆驶入市区,助力大气污染防治。”项目总工程师韩江伟介绍。
路网建设带来的效应还有很多。“过去,‘断头路’沿线的地下管网建设也跟不上,经常一下雨就内涝。打通后,我们配套跟进了排水、雨污管网建设,并在有条件的路段试点启用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有效缓解了城区内涝现象、提高了水资源利用价值。”韩江伟说。
城市向外,路网体系四通八达;城市向内,道路建设如火如荼。
从地图上看,光明西道与光明东道在同一水平线上,距离只有几百米;但实地开车,需从解放桥绕行,长达数公里。短短几百米的“断头路”,已困扰附近居民和过路车辆多年。
经与北京铁路局等有关部门交涉协调,光明道上跨铁路立交桥工程即将进入全线施工阶段。该项目集道路交通优化、跨铁路桥涵新建、片区旧城改造、公共广场配套于一体,全长2公里,估算投资8亿元。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路网格局、缓解南北城区域交通压力,成为串起廊坊高质量发展的“金腰带”。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体现在一个个民生“小”坐标中。在从大处着眼以路通络、舒筋展骨的同时,我市不忘从小处发力写好民生答卷。
“近200米的土路,一到下雨天,坑洼地形成的积水点一个接一个,来往车辆堵了一路,车开过时水花四溅。”在安次区北昌新苑居民孙静芳的记忆中,家门口的这条育才路是附近居民多年的“心头病”。今年9月9日,育才路道路新建工程正式开工,坑洼小街巷即将华丽变身。
在城市发展中,小街巷治理成为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民生课题之一。去年以来,市区99条小街巷完成改造升级,便道及便道外硬化完成铺装20万平方米,过去的“堵心路”“泥土路”,变成了“舒心路”“畅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