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识世界”到“与世界共舞”
——河北开放历程的“5·18视角”
今年5月18日,来宾们在5·18经洽会核心展区参观“大智移云”新技术。(河北日报资料片) 记者赵永辉 张昊摄 制图/展茂光
1984年10月22日,河北省首次举办河北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亲历的人们还能记起,省会河北宾馆南楼广场上响起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会场上出现大鼻子外国人时引起的轰动。从1995年开始,除了2003年因非典与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合并举办过一次外,洽谈会每年都固定在5月18日举办,因此被称为河北“第一展会”的洽谈会又有一个“昵称”——5·18。
从河北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河北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暨出口商品洽谈会,到河北省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东北亚暨环渤海国际商务节,再到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从“初识世界”到“与世界共舞”,34年来,洽谈会名称虽几经变化,但河北的对外开放是从这一平台上,开始了奋力起跳,它就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客商、项目、资金、技术、人才涌向河北,它的成长记录着河北省对外开放的坚实步履。
破土萌发,河北打开走向世界的大门
1984年,秦皇岛成为国务院批准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河北对外开放的激情被空前点燃。那一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广交会已成功举办了50多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借鉴广交会的办会形式,河北省决定在当年10月举办自己的洽谈会。
省政府原副秘书长郑荫远曾参与河北省上世纪八十年代举办的洽谈会的组织工作。回忆往事,他感慨万千:“那时候办会,邀请外商最难。”
为了请外商,1984年8月9日,河北省把发布会开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当场发布了60个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向外商宣传河北省吸收外资引进技术的优惠政策。一个多月后,省政府又派代表团飞赴香港,发布第二批50个合作项目。
就这样,河北要办洽谈会的消息,引起一些国家和地区商界人士的关注,美国、日本、西班牙、英国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外商确定参会。
1984年10月22日上午,省会河北宾馆南楼广场高悬起“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共同繁荣”的大幅标语,首届河北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隆重召开。此后的三届洽谈会,这一标语都会出现,传递着河北省加快对外开放的强烈愿望。
首次举办洽谈会,河北省高度重视。在当年的报道中,能看到这样的细节:为搞好接待,河北宾馆从8月份便开始美化环境,整修、装饰客房,还购置了150台彩色电视机。为适应一些外宾喜欢喝0℃左右凉开水的习惯,还专门购进了10台电冰箱……
与外商打交道,语言交流是个大问题。郑荫远回忆,那时河北省非常缺乏对外交往的经验,很多企业甚至没有想过带一名翻译。他记得,首届洽谈会延续了10天。受场地限制,洽谈往往都是在外商下榻的房间里进行。“来自全省各地的厂长攥着参会客商名单,一次次压着忐忑的心跳敲开外商的房门。”
当时河北的工厂,都是在用上世纪50、60年代的设备,70年代的设备都很少,亟需加快技术改造,因此,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对于企业来说最为迫切。首届洽谈会上,河北省与外商达成的合作,基本都是向外商购买工业设备。相反,河北省产品鲜有出口订单,引进外资更是若干年后的事了。
引进设备,为河北省早期加快开放打开了一扇窗。郑荫远告诉记者,那时,一些外商在向河北省企业售卖设备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河北产品的独特优势,转而将贸易合作转为生产合作,以设备、技术折价入股,设立合资企业,并将这些产品逐渐带到国外市场。
从1995年开始,除了2003年因非典与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合并举办过一次外,洽谈会每年都固定在5月18日举办。从为河北经济发展寻求助推动力,到为全省经济结构调整注入活跃因子,河北经济发展的脉动,都能在5·18上听到。
创新机制,迈向市场的脚步日益坚定
如果说5·18以开放立身,改革创新则是它前行的不竭动力。
2000年移师廊坊,是5·18办会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向省政府建议将5·18开到廊坊的报告,是省投资招商促进局局长安静起草的。
到京津走廊上的廊坊办5·18,主要是考虑邀请高端客商方便。安静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河北省刚建成京石高速,先期只是通了石家庄至定州段,且是半幅路,再加上没有机场,外商到石家庄只能从北京转火车,为此,省里每年都要部署人力去接站。“5·18移师廊坊,可以发挥河北环京津、环渤海湾的区位优势,扩大以‘两环’为重点的全方位开放。”
开到廊坊的5·18,有了更多新气象。这一届5·18,由以对外经济贸易为主,转变为对外对内经济贸易相结合;由以引资为主变为“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在招商方式上,5·18还首次把展会搬到了网上。
2000年5月17日,省领导坐在廊坊市会展中心新闻中心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后,5·18网站瞬间打开,制作精美的“河北省网上经贸洽谈会”网页展现在人们眼前。传统的洽谈会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但河北省招商引资的各种信息却会长久地在网上流动。5·18成了“永不落幕的洽谈会”。
此后的5·18,办会机制常变常新。
2010年,廊坊的一家能源企业找到组委会,他们自称是中国APEC发展理事会的常务理事单位,希望把他们筹办的APEC智慧城市智能产业高端会议放在5·18,作为会中会来办。
此前5·18的各种论坛,基本上都是政府组织,由相关部门作为硬性任务来领办。如今,这家能源企业主动上门要求办论坛,实在出人意料。
那一年的5·18,耳目一新地刮起了有关智慧城市和智能产业的头脑风暴,靠传递顶级“大脑”们理念的影响力,5·18也提升了自身的品牌知名度。
“2010年之后的5·18,一直在坚持‘升三化,去两化’,这让它更务实,更有生命力。”安静说,提升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水平,去行政化、去形式化,背后是5·18从“政府主导型”展会大步迈向市场的转变。“改革不断深化是时代要求,也是5·18自身发展提升的不二选择。”
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5·18升格为国家级展会,改由商务部与河北省政府共同主办,定名为“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目前,5·18依然是河北省唯一的国家级经贸类展会。它集论(高端论坛)、展(贸易展览)、谈(对接洽谈)功能于一身,强力推进环渤海地区的区域合作,在国内众多展会中独树一帜,一度收获“南有9·8(厦洽会),北有5·18”的美誉。
顺应时代,打造全面开放、互利合作的国际交流新平台
今年的5·18,刮起了强劲的“深圳风”。58家企业机构、130人组成的深圳代表团,创下了5·18参会代表团人数的新纪录。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在这40年间脱胎换骨、蓬勃发展。而在河北,要做中国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的雄安新区,迫切渴望吸收深圳特区的成功经验。
为了让深圳与雄安这“一老一新”在5·18上擦出耀目火花,5·18组委会提前谋划。去年12月,活动承办地廊坊市在深圳设立招商联络处,多次组织省内开发区负责人赴深圳参观学习,讲雄安,说协同,开展招商活动。
“深圳客商抢着要上5·18,着实出乎我们的意料。”让廊坊市商务局局长李克俭难忘的是,5月17日举办的冀深企业家合作论坛上,深圳商界“大咖”争着上台,主题演讲严重超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冀两地互派干部,安静于今年年初挂职北京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因为难舍5·18情结,他联系了20家京企,组成代表团参加了今年的5·18。会上,代表团共对外发布合作项目276个,达成一批合作意向。协同发展,让安静感受到了5·18对京津项目的求之若渴。
参会身份的变化,也让安静换了个角度审视5·18——新区规划展让他看到了5·18的“雄安范儿”;“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产能合作对接洽谈会让他看到了5·18的“国际范儿”;张家口冬奥会主题推介,则让他看到了5·18的“奥运范儿”。“能够看到,河北顺应时代潮流,不仅要利用5·18这一重要平台诠释国家战略,还要推动国家战略,践行国家战略。”
近年来的5·18,还有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和全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紧密联系。5·18正在成为河北省推动创新发展、开放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演练场。
科大讯飞是国内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产业的领军企业。2017年,他们首次参加5·18,就被河北发展大智移云产业的激情所感染。让科大讯飞京津冀大区总经理周佳峰印象深刻的是,这一年的5·18,不仅把开幕式的举办地放到廊坊开发区的京津冀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还把展馆一楼最黄金的位置,给了大智移云展。
去年5·18的大智移云产业发展论坛,成了科大讯飞展示“讯飞听见”的最好舞台。看到5·18的神奇魔力,今年第二次参会的科大讯飞,又把最新“黑科技”——基于病史采集的“智医助理”人工智能辅助诊疗产品的发布会开到5·18现场,并透露,将在廊坊开发区建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如今的5·18,成了河北强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引领产业、技术创新的“风向标”。
“创新、协同、开放”,正如今年5·18的主题一样,河北这个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展会,正在成为河北打造新时代全面开放、互利合作的国际交流的新平台。(记者李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