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走廊 铺展绿色发展画卷
——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中的廊坊实践
潮白河水汩汩流淌,河畔密林葱郁,不时有几处别致的民宿点缀其间,一派生动的田园风光……5月23日,记者在香河县蒋辛屯镇苍头村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一幅绿色发展画卷正在铺展开来。这,也是廊坊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廊坊市毗邻京津、接壤雄安,区位特殊、责任重大,廊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摆上最突出的位置,把大气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扛起首都政治护城河责任的重大政治任务,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盯住突出问题,向污染宣战,坚持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取得明显成效。廊坊市在国家生态环境部2017年秋冬季考核中综合排名第一;在全省2017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中排名第一;被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授予“2013-2017年度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先进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优美的环境勾勒出大厂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只要天气好,家住大厂回族自治县的李华就会在潮白河万亩银杏林走一走,徜徉在美丽的风景与满眼绿意中。5月24日,记者来到这里时,万亩银杏林已经建设完工,大厂高新区国土规划建设局局长王义全介绍,这是环京最大的银杏森林,累计种植银杏近14万株,已成为京东生态绿洲、北京副中心旅游后花园。
像这样的亲绿、亲水、亲自然的佳地,在大厂还有很多。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何让生态惠民、利民、为民?2018年,廊坊持续强化生态修复,大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机场、雄安新区边界地区生态修复为重点,启动大规模、高档次、新机制国土绿化攻坚行动,全年营造林10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1%以上。
在香河县蒋辛屯镇苍头村,水色天光、特色民居融为一体,为绿色发展带来商机。“就是看中这里环境好,我才来投资的。”香居小筑主题民宿创始人李建华告诉记者,“附近的万亩紫薇园、潮白生态园正在加紧建设,未来这里的发展前景会更好。”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更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在大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廊坊市更加注重提升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在大厂生态科技馆,“地球你好”“从我做起”“幸福之城”等板块不仅让参观者体验到地球之美,更让人感受到大厂生态建设取得的不俗成果。像这样以生态为主题的展馆,在我省还是第一家。记者还注意到,生态馆外许多树上都有二维码标识,扫码即可了解该树的“前生今世”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贡献。从小处着手,体现着廊坊人生态环保的大情怀。
科学精准治雾霾,打赢蓝天保卫战
蒋辛屯镇环保所工作人员郑巍、路健正在检查空气检测设备。周岩 摄
“一旦有数据突然升高,有污染的情况发生,我们会第一时间采取措施。”5月23日,记者在蒋辛屯镇采访时,镇长刘斌正在点击手机上的网格化精准监测平台,这为深入治理大气污染源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记者看到,平台上显示着蒋辛屯镇监测数据的排名在全县乡镇中列第二位。而在距离蒋辛屯镇不远的安平镇,这样的监测设备覆盖了全镇29个村庄。
这些监测点为廊坊市精准治霾提供了数据基础和有力保障。目前,廊坊市在全省率先建成147个乡镇(街道)、园区环保所、90个乡镇空气质量监测站,全市布设传感器5000多个,构建起大数据监测平台。
依靠科学、精准治霾是突破治理瓶颈的前提,廊坊市持续深化与PM2.5专家组合作,依托院士牵头的智慧环境生态研究院,秋冬季应急响应期间实现PM2.5削减25%,重污染天数从36天减到5天。
调整产业结构是治霾之本。2017年,廊坊从最大最难啃的“骨头”入手,霸州市新利钢铁公司、前进钢厂先后退出,累计退出钢铁产能914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6500吨。此外,香河县多次聘请环保专家对全县涉及VOCs排放企业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318家涉VOCs排放工业企业已全部完成治理并通过验收,污染排放大幅减少。
调整能源结构是治霾的关键。作为北方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市,廊坊市去年彻底取缔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4175台,市主城区新增大热电集中供热480万平方米。启动30个城中村、9个危陋住宅区拆迁改造,拆除面积1.6万亩,消灭了大量小煤炉。农村地区完成69.5万户煤替代工程,基本实现“禁煤区”散煤清零。
在严格治理的同时,廊坊市还启动了严格的问责机制。去年以来,该市根据每周综合评价排名,对落后地区落实处罚1亿多元,对4县(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实施约谈,对115人进行问责。下一步,该市将实施问责倒逼、处罚倒逼、关停倒逼、限时倒逼、风险抵押金倒逼、监督举报倒逼“六个倒逼”机制,以铁的劲头强力推进工作落实。
一系列措施换来了更多的蓝天。廊坊市环保局党组副书记、市大气办副主任李春元介绍,今年1-4月份,廊坊市达标天数为79天(其中一级天数11天),达标率为66.9%,与去年同期相比达标天数增加了7天,达标率上升了6.9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为5天,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3天。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全面推动绿色发展
城在林中建,人在画中游。大厂旅游环线引来很多骑行爱好者。
初夏的廊坊,绿意盎然、风清雨润。在大厂影视小镇,英伦风格的建筑有序排开,高标准的影棚错落有致,大门处有醒目的“梦之瞳”。作为两大抓手之一,文化产业在大厂蓬勃发展,影视小镇已形成了覆盖人才孵化、前期拍摄、后期制作、产业配套、关联领域的全产业链,且每个环节都有龙头企业。央视和许多省份的知名栏目都在此录制推广,“全产业链”让大厂影视小镇在全国独树一帜。
同时,全域旅游作为另一大产业发展抓手,与文化产业并驾齐驱。今年,大厂将实施文旅互动,着力打造清真食品国际小镇、中国出版融合小镇、夏垫非遗古镇、中国戏剧小镇、创意田园小镇、影视小镇6个特色小镇,将旅游要素融入特色小镇建设中。在大厂,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正在崛起,基本替代了原有的对环境有污染的产业。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廊坊正在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
走在香河机器人小镇,记者首先听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业内“巨擘”飞马机器人在落户小镇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又刚刚做出了扩大生产的决定,今后还将在这里测试新机型。未来飞马机器人在香河将实现年产500-1000架工业级无人机的规模,销售收入将突破亿元。
机器人小镇对高端企业、创新型企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奠定了香河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产业高度。从家具产业到机器人小镇,香河县的产业变迁也是廊坊新旧动能转换、重塑生态经济体系的缩影。
在霸州,钢铁产业“退市”之后,以休闲与烘焙食品、中央厨房为两大重点方向的都市食品产业快速崛起,世界500强、中华老字号、全国知名品牌纷至沓来,休闲食品产业园入驻企业目前已达24家,总投资达到101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利税将达到40亿元。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路上,廊坊找准了新路径,发展方式实现了新转变,“大智移云”、高端装备制造、生态旅游、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等环境友好型产业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润泽科技、华为云计算、京东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等一大批百亿元、十亿元级高端项目相继在廊坊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