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念
——纪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刊发四十周年
时间定格在这一刻。
中国上百台印刷机转动,不同的报头之下,出现了同一个标题;校园的阅报栏前挤满年轻的面孔,无数学子闻风而至,阅读同一篇文章;千百人重新铺展稿纸,千百支笔重新抖落尘埃,准备书写同一个主题;被一种沉重的沉默笼罩的中国大地,随着第一声响动,忽然爆发出轰鸣。这是1978年5月,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在《光明日报》一版刊发。它掀起了席卷中国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那支撬动改革开放的哲学杠杆。
短短六千字,激荡四十年。
这场讨论,成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哲学宣言,不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凝聚了思想共识,而且确立了中国改革进程中的理论原则和思维模式。
这场讨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深入,既成为改革开放的前奏,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奏,使中国在道路探索上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检验的良性互动。
这场讨论,成为中国社会思想现代化的重要一环。解放思想的力量、实事求是的精神,强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演进,从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过渡。
“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充分显示了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2018年4月,在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窗口海南,习近平主席如是说。改革开放的破晓之光,同样普照改革开放再出发之路。
(一)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回到1978年的历史现场,透视这场思想理论界的大事件,马克思的名言再次成为最好的总结。
那一年,中国正徘徊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无数等待凭票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长队,几亿人单调的绿、蓝、灰,知识界的焦虑与纠结,共同构成了1978初春的历史印象。中国发展的逻辑是什么,中国现代化到底要通过何种方式抵达?自近代以来就盘桓在中华民族头上的问题,再次成为时代之问。
“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观点已由邓小平同志提出,以实践标准破除“两个凡是”教条的声音也开始在理论界出现。5月11日,历时七个月撰写修改的理论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刊发,则是将这些问题和盘托出,给时代之问以坚定回答。
如同江河破冰,中国社会思想解放的巨大热情藉由这篇文章喷薄而出。刊发当天,新华社就立即向全国发出通稿,几个月间,上百家媒体加入了转载的行列。以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为代表,各省区市和各大军区的负责人陆续亮明了自己的态度,公开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荡气回肠的一个年头。
丰富的细节不断向后人展示,理论与新闻工作者被赋予了怎样的责任与荣光,写在新闻纸上的文字又是如何一勾一画雕刻了历史:它将潜流变为潮水,印证了一种改革突破之前必有思想突破的传统;它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获得了不仅广泛而且坚实的共识,树立了在未来改革关口破路前行的思想方法——
1978年年末,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从1978年再次出发的中国,开始缔造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
1992年初春,新的改革瓶颈亟待破局。88岁的邓小平走向了南中国,以其巨大的政治气魄和宽阔的历史视野,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姓社”“姓资”的辩证解读、“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的高超提炼,推动改革再入历史新境。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全球化纵深发展背景下的中国改革开放面临着新一轮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一方面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利益格局开刀,一方面致力于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300多个重大改革方案,发出了“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的时代之音。
向“实事求是”集结,以“解放思想”为号令。40年春潮带雨,每一个“涉险滩”“啃硬骨头”的历史关头,真理标准讨论的精神都始终“在场”。
(二)
思想解放,就是摆脱藩篱。
《时务报》之于戊戌变法,《新青年》之于五四运动,皆是如此。真理标准大讨论在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扮演了相同的角色。
思想解放,也是开启新篇。
从1978年的时间节点看历史,真理标准讨论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权威;从历史的动态进程看1978年,它其实呈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化,是这一主题在特定历史时段的显现。
自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们从遥远欧洲“盗来”思想火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程度就一直在深层次上决定着中国的发展节奏。而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达到了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完整准确的理解,促成了对中国国情及中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正确认识。在当年的时空背景下,正是真理标准大讨论所创设的这些条件的有机耦合,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阶段。
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基本实现现代化”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持续思考中,在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贫穷”的持续探索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领这项伟大而崭新事业,接续照亮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
“大锅饭”成了“大包干”,“以阶级斗争为纲”变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单一公有制转化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国的大地上划出了经济特区,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市场经济体系。凭借“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实践勇气,凭借“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智慧,改革开放实现了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回答了中国发展之问,回应了时代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现实命题。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改革开放40年来,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关于党的建设、关于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每一个问题的展开和推进,都始终贯穿着实践检验真理的原则。在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深化中,在将实践成果系统化、理论化的进程中,在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齐头并进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两个纪念节点的“汇合”,让中国社会有了回望与前瞻的历史契机。像翻阅一本无字却磅礴的史书,更多的中国人,感受到了共和国的历史命运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命运的深层共振,感受到了实践检验与理论创新的深层互动。
新时代的中国,势必要在这种厚重的历史感当中迈向前路。
(三)
思想的大门打开不易,思想的共识形成更难。
真理标准讨论在破除思想枷锁的同时,凝练了亿万大众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共识、对改革开放的共识,促成了“人的现代化”与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同程推进。
在蛇口,一块巨型的广告牌被树立了起来,上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几个大字,率先亮出了解放思想的深圳态度。这个口号也随之从蛇口走向全国,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及性理念;
在北京,十几位全国政协委员在社会各界的反复呼吁下联名提案,建议设立教师节,以表征教师“应当享有的崇高社会地位”。最终,教师节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议的形式被确定下来,崇文重教逐渐形成社会大气候;
在央视首届春节联欢晚会上,因为观众的普遍呼唤和热线点播,饱受争议的《乡恋》最终在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文艺舞台上唱响。从一首歌开始,多样共融、多态共生的社会文化逐渐形成……
采撷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历史镜头,一个社会变革后的蓬勃朝气昭然可见。由真理标准大讨论肇始,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敢试敢闯的创新思维、开放自信的国民心理、竞争共赢的社会意识、破除积弊的思想魄力。也是由真理标准大讨论锤炼,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内化成为中国人的认识基础、精神力量、社会责任。
为有源头活水来。依靠这样的共识,中国在百舸争流的世界格局里实现了后发超越,在万象一新的科技事业中创造出了大国重器,在全球治理革新的进程中贡献出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今天,站在真理标准讨论40年的历史节点再度回首,一个向世界敞开的中国已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大国英姿背后是大国心态,开放格局背后是开放气度,现代化成果背后是现代化精神。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如这句话所深刻提炼的,真理标准讨论,正是一场揭示历史逻辑、推进时代潮流的过程,也是形成对历史逻辑和中国发展坚定信念的过程。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向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对外开放的历史任务,眼前的雄奇景色、耳畔的历史长风,都在发出呼唤: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观念革新中凝聚力量,坚定被实践检验过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让曾经开启改革的巨大力量,再次为全面深化改革赋能。
实践拓路,真理在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改革开放再出发,新的历史已经开启。
(作者:关铭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