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记者 王泽明
“金钥匙”开启高质量发展大门
伴随着新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承载460万人民梦想的廊坊又走过了坚实的一年。
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80.6亿元,同比增长6.8%。全部财政收入完成673.1亿元,同比增长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31.5亿元,可比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31.8亿元,同比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80.4亿元,同比增长1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7474元和15487元,增长8.2%和8.4%……数字的背后,是廊坊思变求新、聚势发展的证明。
2017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执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抢抓机遇、迎难而上、苦干实干、砥砺奋进,紧盯年初既定工作目标不动摇,狠抓各项任务落实不松劲,整体工作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为新时代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廊坊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2017的廊坊答卷,认真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时的重要指示要求,在服从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加快发展自己,成为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和新常态。
顽强拼搏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过去一年,全市上下精诚团结,顽强拼搏,着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交出了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的答卷。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7.3:44.2:48.5调整到6.5:43.8:49.7,三产占比居全省第2位。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20亿元,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4.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72.7亿元,同比增长33.2%。“大智移云”产业首位度持续提升,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及增速、实现利润、上缴税金均居全省首位。
发展方式实现新转变。坚定不移去产能。整体退出2家钢铁企业,消化产能1000万吨;治理“散乱污”企业12003家,关停取缔数量达到86.2%,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下降27.3%。聚焦重点增动能。全年工业技改投资完成772.4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60.8%;实施技改项目590项,列入省千项计划76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6.2%,创历史新高。推进创新添势能。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37家、科技小巨人企业77家、高新技术企业126家;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10家,居全省第1位,新认定市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1家;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达24亿元,同比增长13.8%,专利申请量达到6292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
营商环境得到新优化。实施国家级试点19项、省级试点30项。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任务顺利完成,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扎实推进,廊坊综合保税区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将成为我市开放度和自由度最高的开放平台。规范组建市县两级行政审批局,审批人员由240多人减至70人,压减审批环节77项,平均提高审批效率68%;全面实行“三十八证合一”,在全省率先实施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在线审批模式,企业反映普遍、社会影响较大的222个热点难点问题全部办结。全市新增市场主体6.4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达到32万户,增长19%。
扎实探索 协同发展取得新进步
廊坊与京津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廊坊的发展也得益于借势京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时的重要指示要求,在服从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加快发展自己,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和新常态。
在过去的一年中,廊坊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对京冀交界地区和雄安新区周边地区的管控政策,积极做好地方服务工作。配合编制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扎实做好北京新机场供油、空管工程等项目建设地方工作;全力完成白家务水源地迁建、天堂河改移工程;实质启动和扎实推进新机场回迁区安置房建设。主动做好京雄、廊涿、城际铁路联络线等轨道交通和新机场北线、唐廊等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津石高速廊坊段开工建设。
主动加强对标对接。强化规划对接,聘请编制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雄安新区规划的知名专家和设计团队,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强化产业对接,严格落实《河北省京冀交界地区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严禁承接和布局一般性制造业、中低端第三产业项目。强化高端项目对接,中安信碳纤维一期正式投产,中信国安影视中心建成投用,京东跨境电商保税区北方中央仓、中关村互联网文创廊坊园加快建设。强化主城区功能对接,强势启动30个城中村、9个危陋住宅区拆迁改造,拆除面积1.6万亩;打通11条断头路,新增大热电集中供热面积480万平方米;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全部完成,主城区日均有效减采地下水10万吨;大厂县获得国家级园林县城称号,文安县等7个县城被评为省级文明城,104个村庄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
着力推动区域协同。与通州区、武清区共同签署“通武廊”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组建了10个基础教育协同共同体,开发了3条旅游精品线路,实现了区域气象数据信息共享,首批“通武廊”人才服务绿卡正式颁发。北京亦庄·永清高新区等7个园区和载体项目被“京津冀三地协同办”列入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深化京津廊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共同推进大运河保护和生态建设,“平三蓟”京津冀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
以人为本 群众获得感有了新增强
增进福祉,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过去一年,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年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方面的资金达到470.6亿元,同比增长11.9%,占财政支出比例达到80%,妥善解决了一批民生难点问题,使人们群众的获得感有了显著增强。
持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从最困难、最弱势的群众做起,全面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孤儿救助、低保家庭高中生补助6项社会救助标准,分别达到全省最高标准,其中3项与北京持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平均达到123元,为全省最高。支出就业补助资金1.54亿元,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6万个。在市级层面对2304个支出性贫困户、6113名贫困人口全部建档立卡,并出台精准脱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对口帮扶张家口5个深度贫困县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
加快补齐教育卫生文化短板。全市启动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62所,完成23所、新增学位1.8万个,改善义务教育学校252所,建设标准化学校140个,补充教师2256名。顺利实施12家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取消药品加成,药价平均降低12.7%。建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00个,城市社区和农村健身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80%以上。
全力保障社会安全稳定。我市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河北省双拥模范城、河北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空气质量得到新提升。连续两年退出空气质量国控城市“倒排前十”。PM2.5年浓度为60μg/m3,超额完成年度62μg/m3的目标。恢复和改造提升湿地1.45万亩,植树造林26.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66%。全市147个乡镇(街道)、园区全部设立环保所,90个乡镇全部设立空气质量监测站,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监测全覆盖。在农村完成61.4万户“气代煤”、8.1万户“电代煤”工程,占到全省近三分之一,基本实现农村地区散煤清零目标。在全省142个县(市、区)空气质量排名中,我市9个县(市、区)进入前20名。人民群众明显感觉到天更蓝了、空气更清新了,蓝天幸福感越来越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