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7年,市民们惊喜地发现,廊坊的天越来越蓝了,空气越来越清新了,人民群众生活在共同一片蓝天之下,为我市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奉献着各自的力量。“天变蓝了”的背后,彰显着全市上下铁腕治霾保蓝天的决心,更体现了我市科学治霾、精准治霾的成果。持续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这是抓铁留痕、上下同心的一场硬仗;这是协同治霾、专家引路的成功探索;这是治转结合、促进发展的创新实践。留住蓝天碧水,逐梦生态文明,我市交出了一份扎实厚重的“绿色答卷”。
党政同责 压力层层传导
5年来,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始终把这项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党政主要领导紧紧抓在手上,强力调度指挥,形成了一套党政同责、以上率下、长抓不懈的工作机制。
雷打不动坚持每周调度制度。从2015年上半年开始,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坚持每周五在大气办指挥平台主持召开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挂图作战”视频调度会,由此层层形成“抓一把手”和“一把手抓”的压力传导机制。关键时期实行每日调度制度。每次应对重污染天气期间,市委、市政府都坚持每日调度、现场调度。市、县党政主要领导经常不分昼夜到一线督导巡查,组织发动各级干部包村、包片、包企业,严格落实各项管控措施,现场解决突出问题。
对突出问题实行一杆子插到底的调度制度。针对主城区各区大气污染防治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直接调度到乡镇(街道)、村的党组织书记和乡镇长(主任)、村委会主任。2017年5月,因企业“散乱污”问题,文安县被环保部实施挂牌督办。为帮助文安、霸州、大城三县有力解决“散乱污”集群问题,市委书记冯韶慧、市长陈平连续数月亲自带队,先后8次利用双休日时间到南三县现场办公,指导南三县干部群众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确立加速调整淘汰“散乱污”,推促树立转型发展、提质发展新思路,使一大批胶合板产业、岩棉和玻璃棉企业等低端落后“散乱污”企业得到有效治理,使环保部的指令性要求得到坚决落实。短短三个月时间,文安一带发生了绿色巨变。
部门协作 治霾形成合力
通过5年实践,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由原来的市领导分配工作转变为现在的市大气办指挥自如,各相关部门依照相关法规都在主动承担责任,各部门主动协作,形成了联合治霾的良好局面。
日常工作采取随时调度制度。建立“蓝天行动”微信群,市、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市直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组骨干成员全部入群,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共享信息,第一时间通报问题、发布指令,第一时间回应反馈、紧抓落实,形成了上下贯通、横向协同、指挥灵便的全天候调度平台。
依靠协同治霾,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强化市、县、乡三级管理体制,夯实基层基础。严格落实“三包三保”。实行市领导干部包县、县领导干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的分包责任制,严格落实市直(县直)有关单位及乡镇(街道办)的责任清单和工作措施,在目标任务上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加强基层环保能力建设。全市已建成乡镇(园区、街道办)环保所147个,在全省率先实现基层环保所全覆盖,并落实“六个到位”(机构编制、人员、办公条件、仪器装备、经费、制度建设及网格化监管)。
突出重点区域,实施联防联控联治。针对区域传输特点和主城区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管控最细的情况,今年市政府在市大气办现行体制内,组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指挥部,建立市级统揽、分区落实、联防联控、靶向治理的联防联控工作体系,重点聚焦主城三区和永清、固安、霸州三个传输通道县市,实现了查找问题和整改落实的快速高效。有效凝合了三区三县和市直部门的工作开展,走活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一盘棋。
专家引路 科学精准治霾
作为我市气污染治理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团队,PM2.5小组为我市大气治理制定并实施了科学定源、科学预警、科学考核的科学治霾方案。2017年上半年,我市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时间最长的重污染过程。但因有PM2.5小组专家团队的精准预判,全市采取了精准防污、重点防治,以及超前应急等手段,空气质量继2016年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排名中退出倒排前十之后,在今年上半年又一次退出了倒排前十。专家引路,科学治霾,是近两年廊坊市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形成的重要经验。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说:“廊坊治霾充分利用了科技支撑,特别是专家支撑。科学咨询支持了科学决策,科学决策保障了科学治理。”
为了科学治理PM2.5污染,解决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问题,2013年5月,由院士、中组部“千人计划”等国家级专家成立了“PM2.5特别防治小组”。2013年下半年,PM2.5小组进入京津冀地区开始典型城市试点工作。2014年2月,PM2.5小组与廊坊市政府正式签署《廊坊市PM2.5防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致力于协助廊坊市政府实现廊坊市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依托PM2.5小组,我市从2014年开始展开精准的源解析工作,以找出污染源头。经过两年多的科学研究与实践,我市现在的空气污染源解析,不仅可以做到实时显示数据并进行分析,而且可以实时了解污染成因的变化。
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政治任务,举全市之力向污染宣战。PM2.5年平均浓度60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45.45%,同比下降9.09%。年综合指数6.61;实现持续“退出前十”的目标,并超额完成“大气十条”PM2.5下降33%和年度PM2.5浓度达到62微克/立方米左右的考核任务。此外,10月1日至12月31日PM2.5浓度5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5.45%,浓度和削减率在2+26城市中分别正排第2和第4,超额完成秋冬季第一阶段(10月-12月)PM2.5下降18%的考核指标;重污染2天,同比减少16天,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