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聚焦市两会】市长冯韶慧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一、“十二五”时期 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廊坊应对严峻复杂形势、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的五年,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全市上下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这五年,我们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着力扩内需稳增长,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1351亿元增至2015年的2401.9亿元,年均增长9.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3.2万元增至5.3万元,年均增长8%;全部财政收入从195.4亿元增至481.3亿元,年均增长19.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05.9亿元增至303.4亿元,年均增长23.4%,成为全省第三个突破300亿元的设区市;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全部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14.5%提高到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7.8%提高到12.6%,民营经济上缴税金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由84%提高到89%。全部财政收入总量由全省第六位升至第三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由全省第四位升至第三位,占全省比重由9.2%提高到11.5%。

       这五年,我们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主动作为、深度对接、重点突破,协同发展实现良好开局。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三区一地”发展定位。持续强化与京津常态化沟通,扎实推进交通、产业、生态等领域务实合作,与大兴、通州、西城、武清等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立体化交通网络加速形成。产业协同持续深化。功能承接实现突破。生态共建不断强化。

      这五年,我们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积极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现代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项目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建设亿元以上项目2289项,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项目占比达到60%以上,争列省重点项目199项,居全省首位。三次产业比例由11.6:53.6:34.8调整优化为8.6:44.3:47.1。新兴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8%,成为发展最快的支柱产业;高端制造业增加值从107.4亿元增至201.8亿元,年均增长13.4%;服务业增加值从470亿元增至1131.3亿元,总量超过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38.1%提高到61.6%。传统产业改造步伐持续加快。圆满完成压减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过剩产能任务,单位GDP能耗提前一年完成省定任务。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281项。近三年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60家。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建成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1家、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8家、国家级5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7.5%。

      这五年,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引领区,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70亿元,五年增长1.16倍,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3.9%。创新主体持续增加。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从2013年的1211家增至326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从2014年的59家增至171家,均居全省前列。创新平台建设全面加快。建成国家级高新区1家、省级高新区5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43家、院士工作站14个。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4人,设立10支、17亿元科技金融基金,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8%,专利授权量9082件,是“十一五”的3.2倍。

      这五年,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强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决向大气污染宣战。近三年财政投入大气污染防治资金23.6亿元。深入开展“蓝天行动”,全面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PM10、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分别下降25.5%和22.7%。认真落实《环境保护法》,深入实施“利剑斩污”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强力推进水环境治理。对重点河流开展全流域综合治理,新建和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7座。完成京南森林湿地生态走廊项目论证,潮白河大运河湿地公园列入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赵王新河湿地公园成为省级湿地公园。大力推进植树增绿。实施了“两年攻坚战、造林一百万”等工程,五年累计造林164万亩。

      这五年,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成功争列第一批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列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简政放权深入推进。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五年削减29.7%。“一办两中心”、“三级平台”全面建成,“两个代办”高效运转,“三个清单”编制发布,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商事制度改革实现突破。全面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五年新增市场主体15万户,万人拥有市场主体由改革前的398家提高到487家,四个县(市)跻身全省民营经济十强县。财税金融改革全面推进。绩效预算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深入实施,引进7家域外银行,存贷款余额均比2010年增长1.5倍,新增挂牌上市企业39家。农村综合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展开,土地经营权流转85.7万亩。对外开放广度深度不断拓展。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9家,实际利用外资33.8亿美元,比“十一五”增长64.5%,累计外贸出口134.3亿美元,比“十一五”增长59.5%。廊坊成为中国十佳优秀会展城市。省级以上开发区达到39家,居全省第一位。

       这五年,我们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城镇布局全面优化。完成城市总规修编和城乡统筹规划、各县(市)城乡总规编制,中心城市确立“大四点”、“小四点”组团发展格局,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新改扩建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批城市综合体,在全省率先实施市、县两级数字城管,被列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县域经济实力全面增强。集中开展了县城和重点镇提升行动,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所有县(市、区)全部财政收入均超过10亿元。三河、固安、香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进入全省十强,三河、固安跻身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百强。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公路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路网密度达到160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41公里。南水北调三大干渠全面建成,在全省率先具备受水区全域通水条件,引调黄河水2.6亿立方米,建成文安县城防洪圈。新建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6座,移动通信4G网络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高标准建设省级新民居示范村392个,851个村街村容村貌显著提升,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观摩会议连续两年在廊坊召开。

      这五年,我们坚持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财政民生支出累计达到1239.9亿元,是“十一五”的3倍,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81.2%,比2010年提高了7.6个百分点。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分别增长62.5%和84.2%,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5.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十年全省最低,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农村低保标准全省最高,五保集中供养率保持全省领先。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均比2010年增长2.2倍。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11年上调,市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93%。惠民实事扎实开展。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7.5万套;改善老旧小区80个,7万多市民受益;建设农村集中供水水厂138座,在全省率先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市区公交出行分担率从5.7%上升至13%。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级各类教育长足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荣获“中国书法城”、“中国合唱基地”。全民健身条件大幅改善,体育健身设施覆盖70%村街和85%以上社区。法治廊坊、平安廊坊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食药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深入开展。民族宗教、新闻出版广电、外事侨务、人民防空、史志档案、气象地震、地理信息、援藏援疆、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就。

       这五年,我们积极转变政府职能,驰而不息改进作风,政府自身建设明显加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加大正风肃纪力度,“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成为全国完善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试点单位。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进一步提高。开通961890群众服务热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建立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工作的常态机制,承办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2353件,全部及时办复。

      刚刚过去的2015年,经济总量大幅提高、发展速度领跑全省、结构实现质的突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8%,全部财政收入增长18.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4%,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7.4%和30.6%。地区生产总值、全部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存贷款余额等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二位。一年来,我们突出在六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着力保运行、稳增长;二是着力谋合作、促协同;三是着力增投资、上项目;四是着力抓创新、强动能;五是着力治污染、优环境;六是着力办实事、惠民生。

二、“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又好又快”工作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守发展、生态、民生三条底线,牢牢抓住新机遇,努力适应新常态,按照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的部署,大力实施协同发展、科技领引、开放带动、生态支撑主战略,着力做强城市经济,着力发展高端产业,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重塑环境优势,着力防范社会风险,加快建设科技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引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努力率先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奋力开创绿色、高端、率先、和谐发展新局面,确保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三个前列、两个翻番、一个提前”。“三个前列”,就是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900亿元,年均增长8.5%;产业发展迈入中高端,质量和效益位居全省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接近5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环境治理大见效,生态建设水平位居全省前列,PM2.5浓度下降25%。“两个翻番”,就是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并努力在全省率先实现翻番。“一个提前”,就是确保在2020年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我们将强力推动协同发展开创新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京津内外连通、便捷高效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取得重大成效,“京津研发、廊坊转化”的产业协同模式和共建共享、联防联控的生态建设格局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接近或达到京津平均水平。

       今后五年,我们将强力推动科技领引取得新突破。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初步建立起特色鲜明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000家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今后五年,我们将强力推动开放带动迈出新步伐。到2020年,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双向开放水平显著提高。

       今后五年,我们将强力推动生态支撑形成新优势。到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72%,重点河流水质达到国家考核指标要求,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控制和总量控制要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30%以上。

今后五年,我们将强力推动转型发展实现新提升。到2020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3%。

      今后五年,我们将强力推动统筹发展构筑新格局。到2020年,将中心城市建设成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城镇体系更加完善,在全省率先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

      今后五年,我们将强力推动共享发展达到新水平。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8万元和2万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文明程度和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三、2016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6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出口总值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以上和8.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用水量、主要污染物减排、空气质量改善绩效指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使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好更快一些。

2016年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推进稳健增长,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开展帮扶企业集中行动。紧紧围绕实体经济企业实施政企面对面帮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以上、限上商贸企业80家以上。开展降本增效专项行动。降低企业交易、财务、物流、人工等各项成本,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开展融资扶持行动。建立政银企多层次、多形式的常态沟通机制,鼓励发行债券、上市等直接融资,上市后备企业动态保持100家,新增挂牌上市企业20家。开展营商环境优化行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更多市场主体;推进信用信息公开监督和信用产品市场化,提升社会信用水平;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提升企业家素质,壮大廊商团队。

加大项目投资力度。实施项目建设“十百千”工程,申列省级重点计划新开工产业项目10个以上,实施建设市级重点产业项目100个,谋划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000个。紧盯国家“7+4”重大工程包、国家专项建设资金和省配套资金,谋划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进保险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挖掘消费和出口增长潜力。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积极发展健康、医疗、教育、文化等各类消费。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

(二)全力推进协同发展,加快同城融合发展步伐。

      编制“三区一地”规划。逐项编制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各县(市、区)也要编制相应规划,构建市县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规划体系。

      精准打造承接平台。谋划和争取在我市建设集中承载地。谋划建设一批 “微中心”。

抓好合作园区共建和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北京新机场建设。积极跟踪国家临空经济区规划编制。加快建设北京亦庄·永清高新区;力促中关村固安园和永清国际服装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积极推进大兴固安电子商务产业园、中关村(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固安合作园、京冀通航产业园、霸州智能装备产业园等合作园区实质性运作。

全力推进交通互联互通。积极做好京唐、京霸、廊涿、白沟支线和城际铁路联络线的启动建设工作,推动平谷线项目建设。加快北京新机场外围综合交通项目建设。全力争取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延伸到廊坊,积极引进北京公交进主城区。加快密涿高速公路建设,力促唐廊、津石高速公路早日开工,102国道南移项目完成前期工作,争取105国道与北京达成对接协议。加快燕郊潮白河大桥建设。

(三)全力推进转型发展,着力提升产业层次水平。

       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发展以大数据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做好廊坊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和大数据产业园区规划,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力促新项目落地开工。实施互联网+天基信息应用工程,建设航天遥感产品民用化示范市。继续举办大数据产业周,培育一批大数据众创空间。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制定推进“中国制造2025”实施意见,重点发展精密机床制造、通航设备制造、智能制造、专用装备制造、医疗设备制造。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力促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式发展。加快发展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打造省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

      推动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智慧物流产业,推进快递业发展。加快发展金融产业,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加快发展会展业,全力打造会展城市。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争列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市。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文创产业。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打造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态。加快发展电商产业。加快发展设计产业。

      推动传统产业上档升级。坚定不移去产能,坚决完成省下达压减过剩产能任务。落实好省制造业升级专项行动,促进产业整合与跨界融合。落实省千项新产品开发和千项名牌产品培育工程,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启动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工业技改投资增速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重点抓好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一二三产融合、产加销游一体化发展。新增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市级8个。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加快建设县域特色产业电商交易平台,6月底前各县(市、区)实现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全覆盖,建设永清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基地。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服务京津市场,打造高效、优质、生态、品牌农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8.5%。

(四)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切实增强创新发展能力。

      培育创新主体。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60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每个县(市、区)力争建立一个产业技术研究院或技术创新联盟,新增市级以上各类企业研发机构80家。鼓励社会力量加大研发投入。

       提升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孵化器。提升现有孵化器孵化能力,每个省级以上开发区至少建设一个创新创业园、一家孵化器。加快培育众创空间。每个县(市、区)至少打造一个高标准众创空间,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创客新城。

强化协同创新。抓好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京南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区建设,推进京廊科技资质互认。

优化创新环境。发展科技金融。构建以政府资本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强化人才支撑。支持科技人才创业,新建院士工作站2家。完善政策和服务。建立科技服务、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等一体化服务支撑体系。

(五)全力推进生态建设,确保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打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强力开展大气污染治理、环境执法监管和“两法一条例”百日宣传三项集中行动。加快燃煤治理和清洁能源替代。全力控制扬尘。加强与京津联防联控,强化监测预警和信息共享,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PM2.5浓度下降9%以上。

      打好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开展重点河流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实施集中式水源地安全防护行动。

       打好生态修复攻坚战。持续实施造林增绿。启动“两年大提升,创建森林城”活动,全年造林18万亩。深入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落实省对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任务。

打好环境执法攻坚战。严格落实生态环境督办问责制,开展生态环境责任审计。深入开展环保执法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六)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切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推进两大改革试点。扎实开展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通过三年试点,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产业转移做出示范。扎实推进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创新发展提供示范。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大力简政放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抓好社会领域改革。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加快用地体制机制创新。

        提升开放发展水平。完善园区体制机制。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七)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强化规划引领。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路网。实施疏堵保畅集中行动。实施景观绿化工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壮大城市产业。

      力促县域经济增比进位。加强县城建设。全面修订完善县(市)城乡总体规划。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开展县城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行动。加强产业支撑。推动产业园区向新城镇、新城区转型。制定县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推动县域经济增比进位。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全面落实“四美”要求,突出抓实产业支撑,着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特色手工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在264个省级重点村推进“四美五改”,实施民居改造、安全饮水等12个专项行动。

(八)全力推进民生改善,尽心竭力办好惠民实事。

       居民收入提升工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500元和14300元,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开展农民技能培训18.6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社保扩面提标工程。落实各项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实施社区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工程,市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95%,县级达到70%。

      精准帮扶工程。加大低保兜底力度,开展残疾人帮扶,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对贫困群众及因病致贫家庭,落实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和重特大疾病专项救助。

      教育提质工程。继续着力缓解市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240所,创建标准化学校90所,新改扩建农村幼儿园50所。积极引进京津教育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网络教育、特殊教育,大力提升全民素质。做好贫困学生救助。

医疗惠民工程。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加快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积极承接京津优质医疗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办医。依法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农村设施提升工程。引导各类资金投向农村基础设施,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以上,实施农村电网、配网改造升级,加大农村通讯信息网络建设,推进光纤通讯网络进乡入村,新增公交化农村客运班线25条,实施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节水配套改造工程。

      文体惠民工程。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做好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组织百项文化品牌活动,推进建设千个文化惠民中心,培育万户文化示范家庭。办好市第七届全民运动会、世界围棋大赛、国际马拉松赛、第什里风筝节等重大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农村健身设施覆盖率达75%以上,社区达90%以上。

(九)全力推进风险防控,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强化金融风险防控,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强化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食药安全风险防控,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强化公共安全风险防控,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

       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拥军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新闻出版广电、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民防空、气象地震、防灾减灾、史志档案、援疆援藏等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以开展“政策落实年”、“素质提升年”活动为契机,振奋精神、锤炼作风,强化执行力、提高公信力,扎实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坚持解放思想,持续提升创新破难能力;

坚持转变职能,持续提升服务发展能力;

坚持依法治市,持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坚持改进作风,持续提升推进落实能力;

坚持干净干事,持续提升廉洁持政能力。

上一篇: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李克强重点部署这三件事
下一篇:努力将廊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新水平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