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期间,文安县界围农场万亩生态群落——鲁能生态区,迎来不少来自京津的游客。正式对外开园营业5个多月来,这个集居住商务、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主题娱乐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区,已成为廊坊休闲生态旅游产业的新标杆,成为全市力推区域经济增“高”变“绿”,借助生态优势加快发展的一个缩影。
“只有坚持把做优生态环境作为发展底线,突出绿色发展,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城乡空间格局、现代产业体系、生产生活方式,才能让廊坊绿地常在、清水长流、蓝天永驻。”廊坊市委书记冯韶慧介绍,他们始终坚持铁腕治污、科学治霾,从源头上减轻区域污染,并以钉钉子精神坚决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
廊坊面临着大气污染治理的严峻形势。曾几何时,这里雾霾严重,存在不少“散乱污”企业,空气质量长期徘徊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倒排前10名里,被环保部确定为大气污染防治“2+26”城市、“2+4”协作核心区、“1+2”核心城市。打好生态治理攻坚战,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既是廊坊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向往,也是廊坊必须担起的重大责任。
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写好“生态答卷”,廊坊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大气污染防治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市委书记、市长坚持每周调度、随时调度,启动应急响应时昼夜调度、重点调度。今年以来,廊坊举全市之力开展了以根绝散烧煤、严打严控供热锅炉超标排放、春节期间严控鞭炮燃放、清明节期间严控祭祀用品焚烧、集中清理取缔“散乱污”企业、臭氧污染综合治理为重点内容的雾霾阻击战。今年上半年,虽然经历了9轮极端天气的严峻考验,但廊坊市空气质量持续退出全国重点城市倒排前10名。
自加入廊坊治霾专家团队后,PM2.5特别防治小组执行团队负责人王奇锋博士,就成为市委书记、市长的常客。“市委书记、市长几乎每天打电话给我,沟通治污对策。”王奇锋介绍,他们利用空气质量实时管控平台,对廊坊及周边区域进行大数据综合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管控措施,确保了年度阶段目标的如期实现。几年来,廊坊市坚持科学治霾,采取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方式,与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开展深度合作,组建了廊坊PM2.5特别防治专家组,探索污染治理专家“坐诊”“巡诊”、精准治霾新模式。
壮士断腕、铁腕治污。文安县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关停整顿人造板生产企业2000余家,取缔扒皮厂、粉料厂、劈板厂等原料加工厂5000余家,取缔整治“散乱污”企业6800多家,淘汰燃煤锅炉1529台。霸州市加快钢铁产能退出步伐,新利、前进两家钢铁企业全面退出,共计退出钢铁产能914万吨,提前完成省委、省政府交付的任务。大城县对有色金属加工和绝热节能材料两个行业明确了治理整改要求,对无环评手续、排放不达标的一律予以取缔。
来自廊坊市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取缔各类“散乱污”企业12003家,全市3861家VOCs排放企业已全部完成治理。他们还取缔拆除燃煤锅炉4175台,取缔市民散用的小炉具100多万台,拆除19个长期使用燃煤的城中村,实现工程削减燃煤500多万吨。
7月30日,大厂回族自治县率先完成2017年“气代煤”改造任务,成为我省首个全域完成“气代煤”改造的县(市)。“以前冬天烧煤块取暖,烟多、粉尘多,还不怎么暖和。前段时间进行了‘气代煤’改造,今年冬天就能用天然气进行取暖了。”该县王唐庄村村民王德本说。
农村散煤燃烧是重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为此,廊坊在全市域实施了“气代煤”“电代煤”改造。今年10月底前,该市将完成73.2万户农村群众的散煤替代。其中“气代煤”2110个村街、65.5万户,“电代煤”244个村、7.4万户。截至9月28日,全市“气代煤”已完成全部任务的96.02%,“电代煤”已完成全部任务的83.8%,10月底前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域散煤“清零”。
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精尖项目在廊坊落户。润泽科技、华为云计算、京东电子商务产业集群、香河机器人产业港、中安信碳纤维、航天振邦等一大批百亿元、十亿元级的高端高质项目相继落户,有力推动了廊坊产业向着绿色方向发展。目前,固安云谷第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霸州云谷第6代AMOLED模组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将联手打造国内AMOLED新型显示产业高地;廊坊开发区“大智移云”骨干企业近50家,产业规模达500亿元……
“真抓实干厚植绿色发展根基,廊坊发展的步子才能迈得更稳、走得更快。”廊坊市市长陈平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60亿元,同比增长7.5%;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103.1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6.5%;三次产业结构由4年前的11∶54∶35调整为6.9∶45.1∶48,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张迪、孙占稳、解丽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