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京畿沃野起新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经济建设综述

记者 刘杰

五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

在历史的长河中,五年转瞬即逝,但在廊坊的发展征程中,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

这五年,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协同发展机遇,在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确保了廊坊经济发展的航船行稳致远、破浪前进。

这五年,我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794.3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2706.3亿元,年均增速达8.8%,处于历史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增幅最大的黄金跨越时期。

五年风雨兼程,五年砥砺前行。如今,紧邻京津两大都市、地处协同发展核心区的廊坊,已经成长为一座现代化的中等城市,正朝着加快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的宏伟目标加压奋进、砥砺前行。

五年,一条主线贯穿始终——

 

始终服从服务大局,于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努力加快发展好自己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作出规划建设北京新机场、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等重大决策部署,廊坊全域尽享重大国家战略支撑。

就如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市委书记冯韶慧提出明确要求:“必须始终服从服务大局,努力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

产业协同、一体发展,是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五年来,廊坊充分发挥区位环境优势,加强与京津深度对接,积极建平台、吸资金、引项目,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

从京台高速永清出口驶出,远远就能看到北京亦庄•永清高新区的展牌。短短两年时间,这里已有京东方集团、京东集团等40个项目签约落地,储备项目超过180个。

“我们将用10年时间,打造一个产值千亿元、税收百亿元的升级版‘新亦庄’。”高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邹本雨信心满满。北京亦庄•永清高新区,成为廊坊主动对接京津、加快发展自己的简单缩影。

当前,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京冀通航产业园等进展顺利,为廊坊与京津协同发展搭建了载体平台,也为产业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以京东电子商务产业集群为例,京东集团在固安、永清、广阳和开发区打造京东华北电子商务产业园等6个项目,总投资547亿元,建成后年销售额超过2600亿元,将在廊坊再造一个全新的“京东”。

目前,云谷科技第6代AMOLED显示器件及模组、香河机器人产业港、华为云计算等一大批百亿元级高端项目相继在廊坊落地生根,有力推动了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按照“北京研发、廊坊转化”思路,廊坊加快建设协同创新共同体。

目前,清华大学中试孵化基地等20个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和全国首家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落户我市,引进转化科技成果500余项;与中国技术交易所等30余家技术交易机构资源共享,仅2016年就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30亿元。

与此同时,廊坊还积极承接京津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等产业转移。

数据统计,2012年以来,共引进京津项目830余个,引进京津资金1590亿元,以中核研发中心、中安信碳纤维为标志的一批重量级产业项目落子廊坊,汇聚起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合力。

五年,一个主题毫不动摇——

 

始终坚持转型升级,于加快培育新动能中,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效益

8月10日,在霸州云谷第六代AMOLED模组项目建设现场,施工车辆穿梭不息,生产车间及附属用房正在加紧施工。

“该项目建成后,将与固安云谷第六代AMOLED生产线项目形成产业上下游配套,共同打造国内AMOLED新型显示产业高地。”项目负责人张德强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霸州两大钢铁企业之一的新利钢铁已于今年4月份全面停炉停产,退出炼铁产能182万吨、炼钢产能270万吨,提前8个月完成“确保退出1家”的工作目标。

霸州加快去产能、增动能的生动实践,正是廊坊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之路的生动展现。

“加快产业转型跨越提升,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方向,是路径,更是破题之道。”市长陈平介绍,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四年前的11:54:35调整到今年的6.9:45.1:48,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

转变,源自科学判断。在产业选择上,廊坊有扬有弃,坚决将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拒之门外,加速转型、淘汰现有低端落后产业,着力发展绿色、高精尖产业。

今年4月,文安强力开展“散乱污”企业治理。仅3个月,就关停整顿2000余家人造板企业,取缔扒皮厂、粉料厂、劈板厂5000余家,淘汰燃煤锅炉1395台。

告别“傻大黑粗”,带来了产业高水平、税收高贡献。文安原有的2000家胶合板厂中,规上企业仅39家,年纳税2.18亿元。整合后,近100家企业将达到规上标准,年税收贡献率是过去的2倍以上。

“动产业之刀,治污染之本,促转型之变。”四年来,廊坊实施技改项目2585项,技改投资2495.1亿元,年均增长20.1%,居全省首位。河北钢木家具技术研究院等省级产业研发平台投用,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廊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动能。2013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642个,完成投资1914亿元,分别占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的31%和28.7%。

如今的廊坊,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京津冀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投入使用,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联通华北基地等“大智移云”标志性产业项目聚集发展;精雕数控机床、科达装备、航天振邦等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发展;康德复合材料、碳纤维宝马车体等新材料产业壮大发展;阿里巴巴菜鸟智慧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势头强劲……

重工业密集、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繁重的廊坊,闯出了一条产业结构调整引领绿色发展的新路。

2016年,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36.8%,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43.8%,休闲旅游业收入增长41.55%,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1%……

五年,一种精神坚定不移——

 

始终抓好改革创新,于扩大对外开放中,不断激发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原以为至少需要5天,没想到只用了2个小时——

2015年10月8日,大度尊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友秀拿到了廊坊首张“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即便是亲身经历,也感到难以置信,效率极快!”

这一变化的背后,在于深化改革。自我市启动以“多证合一、一照一码”为主要内容的商事制度改革,效果立竿见影。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万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637户,较上年增长47户,全省排名第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蹄疾步稳的改革步伐,正转变为推动廊坊发展的强大动力。

2015年以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22次会议,形成了“每月一会”甚至“每月两会”的常态化会议制度,共有《廊坊市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廊坊市行政审批局机构组建工作方案》等76个专项改革方案审议通过,其中经济体制改革占大头。

受益于开发区改革,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由32个优化整合为14个,在3.7%的土地上,创造了全市90%的GDP和72%的财政收入。

受益于财税金融改革,“营改增”全面推开,绩效预算制度逐步健全,全市挂牌上市企业由四年前的8家增加到65家。

受益于放管服改革,全部取消130项市本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衔接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16项,四年来市场主体从14.4万户增加到29.4万户。

……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三年来,廊坊先后出台“1+4+N”等30多项科技创新政策,让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重要支柱。

目前,全市共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500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97家、高新技术企业226家;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分别达到15家和13家,分居全省第1位、第3位。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103.1亿元,同比增长9.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6.5%,科技创新成效明显。

对内改革创新,对外开放合作。五年来,廊坊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对外开放的格局越来越大。今年上半年,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85.65亿元,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24.18%,涨幅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纵观廊坊今年的经济形势,“好”是主基调,“进”是主格局,“优”是主旋律。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60亿元,同比增长7.5%;全部财政收入完成428.5亿元,同比增长22.5%……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当前,廊坊发展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的特殊时期,已经进入跨越提升、爬坡过坎最为较劲的关键阶段。今年召开的市第六次党代会,明确今后5年要努力实现两大奋斗目标——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

“撸起袖子加油干,京畿沃野起新城。”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推动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廊坊落地生根,在铿锵步伐中攻坚克难,在砥砺前行中聚势崛起,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上一篇:全省各地通过多种形式学习《“把百姓的事放在心里”》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下一篇:当前经济形势述评之一:把握积极变化势头 确保供给侧改革深化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