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可以涵养一座城市的气质。
书香,可以让一座城市的会展业升级。
在夏日清风中,书博会的成功举办,让廊坊这座城市进一步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6月2日晚,随着当天最后一名观众抱着心仪的图书满意地离开,人流不息、热度不减的廊坊市国际会展中心,在夜色中恋恋不舍地安静下来。
安静中回望,收获厚重——一众文化名家交流碰撞出的阅读理念和思想火花注定要在广大读者那里留下深入灵魂的思索;被廊坊市民抱回家的图书注定将在他们的书架上经久不息地散发出余香;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和全国各大媒体的受众也注定会因书之名在记忆中强化一个城市的名字——廊坊。
“会展之城”冉冉升起
这座城市的热情似乎从早春开始就“疯狂生长”到“如火如荼”。
党代会、“两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会、“5·18”经洽会、书博会……接踵而至的重大会议不断“撩拨”着大家的热情。
在一份《廊坊国际展览中心展会一览》计划表中我们发现,计划在廊坊国际展览中心展出的各种类型的展览,从钓具、糖酒到服装、电梯,从文身、热气球再到农产品,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继“5·18”经洽会之后,又一个国字头的盛会——书博会花落廊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是我国新闻出版界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化盛会。图书交易博览会已经成功举办了26届,并由最初单一的图书交易活动,发展为融出版物展销、信息交流、行业研讨和倡导全民阅读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盛事。廊坊市民文化消费潜力在书博会期间的集中释放,以及文化产业对相关服务业惊人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廊坊发出了进入文化发展关键机遇期的强烈信号,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空前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廊坊这座城市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有力契机。
借力“5·18”经洽会、“9·26”农交会、书博会,廊坊正在这个开放平台上实现着自己环渤海会展之城的梦想。握有“区位、交通、产业、认同”四大优势在手的廊坊已成为京津冀城市群冉冉升起的“会展新星”。
“大气之城”风华渐显
“你出国了吗,那儿怎么这么美?”
书博会期间,来自河北广播电视台即通客户端的记者张洁,随手在朋友圈里发了几张书博会主会场周边的街景,结果朋友们竞相留言点赞询问,问她去了什么好地方。
在多数人的眼中,廊坊只是与北京、天津联系在一起的一座小城市,这座小城市与“阅读”“文化”这样的词不相干。
书博会给廊坊带来了什么?本届书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展商和媒体,首先打破了外地客人对廊坊“小城市”的印象。廊坊的生态环境、城市建设,书博会的服务工作等给与会嘉宾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环境也是生产力”———廊坊人深谙其意。的确,这座城市的面貌,见证着它翻天覆地的变化。破旧的三角地跃起了银河高架桥,贯通南北城;迅速崛起的万达广场、新朝阳购物中心、自然公园、人民公园、时代广场、廊坊会展中心、国际饭店把廊坊装点得富于时代感;市博物馆、新图书馆、市体育场等一批精品、亮点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本就光彩绽放的城市,因为书博会的召开,愈加锦上添花——场馆及周边环境绿化、美化,增植绿树、摆设盆栽、铺设草坪,靓丽的环境让来访宾客眼前一亮。规范、细致、热情的服务,让每一位客人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王瑞是黄河出版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她感慨道:“读书让这座城市‘包容大气’的品格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英国客人詹姆斯·布莱维特面对年轻的城市颇有感触,留下一段美好的赠言:
“如果我是一只鸟,
就会在这里筑巢。
用这座城市的激情,
丰满我青春的羽毛。
……”
“书香之城”文化浸润
廊坊人对书籍展现出的极大热情,还打破了外地客人对廊坊人“土”的印象。
多家媒体记者在书博会展区采访时发现,“这书卖吗?”成为展区内流行语。不少廊坊读者不仅想要买书,还询问新书的出版情况。来自湖南省攸县新闻网的记者左振华在自己的采访本上写道:“此起彼伏的询问声,令出版人倍感暖心。由于带来的参展图书数量不多,参展单位原计划于6月3日零售图书。但读者购书心切,问询太多,6月2日就破例开始售书了”。
读书的重要性,无论是对于个人、城市,还是国家,都是不言而喻的。廊坊城市的决策者们更加深知用书香可以沉淀城市的底蕴,凝聚市民的精神。近年来,廊坊市全力推进“全民阅读”工程,2016年被命名为全省首个“书香城市”,完成了一座城市不屈不挠的文化攀升,塑造了一座城市独有的文化魅力。
“出则繁华,入则宁静”,这是人们对图书馆最好的褒奖。在廊坊,从城市到农村,从高楼大厦到阡陌小路,遍布城乡的阅读设施为“书香城市”建设打足了底气。 在市区,通过“横纵联合”的建设模式,建立了具有廊坊特色的“图书馆总分馆制”。在农村,大力推广“文化超市”建设模式,为全市3207个农家书屋各配备了1名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每个农家书屋配备不少于2000册图书;投入461万元,购置了22辆流动服务车,分别配置到市、县图书馆和文化馆,开展公益流动服务,年均下基层开展各种活动和培训辅导700余次。
据统计,两年多来,廊坊各级撬动社会资金投入49.05亿元,形成了政府支持鼓励、财政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如今,驻足在廊坊的城市街角,徜徉于乡村小巷,你会发现,捧起书本静心阅读的廊坊人渐渐多了起来。阅读,让廊坊这座城市变得静谧而美好。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书博会落户廊坊,使廊坊不仅因毗邻京津而著称,更为其文化品位的提升提供了不竭动力。一个由区位优势而崛起的城市,正逐渐向一座书香弥漫的会展之城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