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总结全市年度工作 廊坊交出2015满意答卷

今年以来,廊坊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优生态、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综合实力显着增强

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385亿元,同比增长8.5%左右,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全部财政收入完成478.3亿元,增长17.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00.7亿元,增长2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60亿元,增长1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10亿元,增长6.2%;实际利用外资7.5亿美元以上,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89亿元,增长9%左右。总的看,我市经济保持了有质量、有效益的良好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三项指标增速预计保持全省第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6%,税收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达到91.9%,民营经济上缴税金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9%。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着眼绿色高端定位,全力推进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日益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加快培育电子信息、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7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7.5%以上,规上工业高新技术领域企业实现增加值170亿元,增长13%。服务业带动能力不断提升,完成增加值1049亿元,增长13%,总量超过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实施项目攻坚“十百百千”工程,建设亿元以上项目841项,完成投资1766.7亿元,其中现代服务业项目占20%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占40%以上。列入省重点项目33项,位居全省第一,开工率100%,投资到位率完成104%。技改投资力度持续加大。申报国家工业技改重点项目24项、省技改重点项目84项。市级技改专项资金由5000万元增加到1亿元。实施工业投资项目1024项,完成投资1057.3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工业技改完成投资716.1亿元,增长25%,增速分别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投资增速9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率达到68%,4个农业园区获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协同发展取得实质进展

紧紧围绕产业、交通、生态三项重点工作,建立推进机构,制定实施意见,明确了“三区一地”功能定位。着力推进交通互联,津保高铁廊坊段建成通车,京台、京秦、密涿高速等瓶颈路、断头路加快对接,燕郊跨潮白河大桥加快建设,北京新机场全面开工建设,顺利完成一期、二期征迁任务。着力承接非首都功能,燕达医院与北京天坛医院、朝阳医院等全面合作,北京五中、八中等分校落户廊坊,北京教育、医疗、文化等机构与我市合作向深度拓展。着力与北京实施园区共建,亦庄·永清高新区获批省级高新区,机构设置获省批复,7个项目进场施工,永清国际服装城商贸中心开工建设,西城物流园确定选址,中关村固安园、京冀通航产业园签订合作协议,与清华大学共建中试孵化基地、与北京大学共建京津冀(廊坊)协同创新创业基地、与中关村合作实施“慧谷·中国”项目等进展顺利。着力强化生态联防联控,生态护城河作用更加凸显。

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

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全面推进“放管服”工作,衔接取消国家、省行政审批事项29项,彻底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推进向城区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广阳工业园顺利承接省级审批事项。挂牌成立市县不动产登记局和不动产登记中心,清理非法占地和盘活闲置土地4.3万亩,超额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任务。廊坊开发区在全省率先开展机构撤并、全员聘任等综合改革,整合审批事项,成立行政审批局。全面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编制发布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在全省率先实现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全面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新增注册民营企业1.26万家,增长35.4%,千人拥有民营企业10.8家,比去年增加2.3家;新增市场主体4.5万户,增长24.3%。成功争列第一批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列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重点区域。金融创新活力增强,存贷款余额增量分居全省第一、二位,增速均居全省第一。新增挂牌上市企业15家,其中在港交所上市3家。“5·18”经洽会、“9·26”农交会规模、效益创历届最好水平,京津冀产业转移对接活动成效全省最佳,签约项目37个,引资1685亿元。成功举办大数据产业周、第二届军民融合展洽会、绿色产业博览会等系列经贸洽谈活动。创新发展成效明显。全力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编制科技成果转化总体规划,打造创新孵化、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十大创新平台,全国第一家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落户固安,依托优势产业集群,与高校院所共建了绝热节能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和钢木家具技术研究院。设立10支、17亿元科技金融基金。引进域外人才7000余名,新增“千人计划”专家2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多家,是去年的两倍多;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112家,达到171家,居全省第一位。建成省级众创空间2家、省重点培育众创空间3家、市级众创空间20家,建设省级以上孵化器11家,廊坊企业在北京、深圳、上海及美国、以色列等地建成各类孵化器突破10家,全市孵化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集聚科技企业和创客团队800多个。

环保工作扎实推进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力推进大气、水污染治理和总量减排,综合运用行政问责、依法查处和经济处罚等手段,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十条,强力实施控煤、抑尘、限车、治污、治烟五大工程,全部淘汰市县建成区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推广型煤40.2万吨、神华清洁煤145.1万吨,三河电厂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拆除实心粘土砖瓦窑126座,完成12.9万户农户清洁炉具替代,全面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四大行业治污项目全部完成。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12.7%,PM2.5、SO2、NO2、CO浓度分别下降16%、36.1%、6.1%、11.1%,达标天数同比增加33天,重污染天数减少19天。积极推进重点河流水污染治理,通过全面清理垃圾、封堵排污口、关停沿岸排污企业、新建污水处理厂等手段综合施治,流域水质进一步改善。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6%,总量减排完成目标任务。恢复湿地6.3万亩,造林绿化57.55万亩,超额完成“两年攻坚战、造林一百万”目标。

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中心城市承载力、带动力不断增强,香港新世界、步行街改造提升工程等加快实施,完成18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北凤道、金光道等7条道路延伸工程全面推进,主城区园林绿化品质不断提升。市垃圾发电厂全面投运,万庄和铁路北污水处理厂启动建设。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县域规划编制全部完成,打造了一批特色街区和风貌建筑,县城面貌明显提升。城镇化率达到54%。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推进北三县和固安两大省级重点片区和6个市级精品示范片建设,290个省级重点村村容村貌显着提升。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

实施就业、社保、教育、卫生、安居、帮困等民生提升工程,预计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到81.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到31900元和13100元,分居全省第一、二位。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4万个,培训农民18.6万人次,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2.9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连续十年全省最低,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全省领先;城镇、农村人均低保标准分别达到532元和292元,保障标准全省第一。率先在全省实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全面推行城镇职工和新农合大病商业保险,主城区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开展了一批“医养结合”养老项目试点建设。建立4家市级残疾人康复示范基地,帮助6000名农村残疾人稳定就业。市中心医院开工建设,市一中具备开工条件,启动104所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工程,完成82所,全市一半以上中小学建成标准化学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6万套,竣工1.02万套,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市区新开5条公交线路,新购置100辆新能源公交车。南水北调三大干渠全面完工,8座地表水厂全部建成,引黄调水1.2亿立方米,解决农村2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8座。市群艺馆、县乡村“两馆一站一室”达标建设进展顺利,荣获全国合唱城市,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编制完成,举办“幸福廊坊”文化艺术节、半程马拉松赛、第什里风筝节等一批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食药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信访积案化解率达94.1%。圆满完成“9·3”阅兵等重大活动安保任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上一篇: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
下一篇:凝心聚力绘宏图 砥砺奋进谱新篇——市委五届八次全会侧记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