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4日,“稻改旱”之后,滦平县代营子村潮河两岸,科技农业园区拔地而起,现代新农村的美丽图景扑面而至。面对“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解决贫困问题”的发展课题,承德市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当地生态环境发生着可喜的变化。(资料片) 记者贾恒摄
原标题:创新协同机制 推进生态共建
编者按
今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指导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周年。三年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历史性工程实现良好开局,京津冀三地悄然发生着深刻变革。
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本报与北京日报、天津日报合作开设“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时·三地党报同题采访”专栏,每期就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一个相同主题深入采访三地代表委员,倾听他们在生态共建、交通一体化、产业协作、协同创新、民生共享、城市圈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以期更好推动京津冀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敬请关注。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北京市委主委葛剑平:
构建京津冀生态经济协同发展区
□北京日报记者方芳
“环境保护既要关注空中漂浮的,也要关注地面流淌的,三地应加强水治理的协同。”永定河、潮白河流经河北、北京,从天津入海,贯穿三地。为此,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北京市委主委葛剑平建议,以“两河”为纽带,以“两河”流域为生态涵养圈,构建京津冀生态经济协同发展区,促进三地生态文明建设。
葛剑平委员建议,依托永定河、潮白河水系构建生态长廊,大力发展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电子信息、高端制造、环保节能等产业,形成京津冀高端绿色发展经济带。他说,北京已制定了《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规划》和《潮白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综合规划》,提出将以生态为基础,以科技文化为支撑,山区段承担提升生态涵养功能,城市段则形成生态化、高品质、有特色的滨水城市风貌,打造景色秀美、内涵丰富、业态高端、宜居宜业的水岸新区。这些经验和实践均可推而广之,以“两河”为纽带形成两条联结三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高速通道。建设企业总部在北京,发展在“两河”流域的产业体系,扩展北京经济发展空间,将“两河”流域打造成为未来新的区域经济发展高地,促进三地的社会经济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串起了永定河、潮白河两大水系,在这个区域中汇聚了京津两个直辖市、石家庄和保定城市群、唐山和秦皇岛及廊坊城市群、张家口和承德城市群等。葛剑平委员建议,借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基本完成的契机,依托贯穿三地的永定河、潮白河两大水系的生态修复,将“两河”流域构建成为环境优美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集群,形成北京与周边区域城市群生态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葛剑平委员建议,围绕永定河、潮白河流域广阔的山区、乡村生态涵养区,积极推广普及“沟域经济”“美丽乡村”建设的经济发展新模式,特别是向潮白河的发源地——河北的张承地区辐射,将北京生态服务经济成功模式推广和外延,大力发展永定河、潮白河“两河”水系流域的生态服务型经济,建立以“京津”两核为中心,以“两河”流域为基础的京津冀生态服务型产业圈。
住津全国政协委员提交联名提案
京津冀水资源协同保护刻不容缓
□天津日报记者刘平徐丽
“京津冀地区位于海河流域,流域内河流水系众多,但由于城市众多、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54立方米,属于严重资源型缺水地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远超过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住津全国政协委员在提交的联名提案中认为,“目前,加强京津冀水资源协同保护刻不容缓。”
“要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的框架下,由环保部、水利部等部委牵头,组织做好京津冀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的顶层规划。”委员们表示,要按照流域协调、区域联动的原则,对跨区域的主要河流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以主体功能区、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等相关规划成果为基础,明确生态水量及水质目标,根据区域自然地理特点和水资源分布特点,按水系划定规划单元,提出措施及布局,合理制定水质达标方案等。
“在产业合作、教育合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生态联动保护和加强公共服务等方面对引滦上游地区开展一系列的帮扶工作。充分发挥京津冀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和国家有关部委作用,协调推动潘大水库水源地及黎河输水河道划定为饮用水源保护区、深化开展流域内面源污染防治,推动建立生态补偿帮扶工作机制。”委员们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对跨省界河流断面水质水量的监测考核,研究相关政策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由下游受益省市对上游污染治理省市进行补偿。
委员们认为,要就京津冀地区水污染防治、饮用水源保护、防汛应急处置等关切问题,探索建立跨界河流省级河长联席会议制度,推进三地涉水问题的统筹协调,推进京津、津冀备忘录和框架协议涉及的水污染治理和引滦水源保护各项措施的落实,探索建立相关共享机制。建立水污染事件分级预警和应急联动机制。环保、水务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跨省联动执法,尽快妥善处理跨界河流污染问题。
张家口市政协副主席祁万利代表:
尽快启动京冀水环境生态补偿工作
□河北日报记者王成果
近年来参加全国人代会,全国人大代表、张家口市政协副主席祁万利的发言或建议中,连续六年同时关注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生态,一个是京津冀。今年,亦不例外。
祁万利代表说,当前,京津冀地区是全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突出的地区之一,其中,河北面积占比最大,生态空间拓展潜力最大,是京津冀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的主战场。这个区域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河北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基础和京津冀三地协同共建机制的有效运转。
“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张家口市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祁万利代表说。
张家口市是京津重要水源地。北京市饮用水源——密云水库上游的白河,其流域面积5300平方公里,就是张家口市赤城县全境。备用水源——官厅水库上游的洋河、桑干河,其流域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就是张家口市的中部和南部全境。
“生态环境保护要实现共建共管,打破行政区划很重要,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统一规划、联动机制、合作模式。”祁万利代表说。
祁万利代表以密云水库上游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例告诉记者,2014年,京冀两地共同调研后,联合编制密云水库上游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其中就包括张家口市的赤城县。截至目前,北京提供支持资金约2亿元,首批1.155亿元已拨付到位,我省也筹措资金5250万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如今,密云水库上游首批50平方公里建设任务已经完成。由于上游来水增加,2016年底,密云水库蓄水量超过16亿立方米,创2000年以来蓄水量新高,水质也更好。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张家口市与北京合作实施了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和水环境治理工程,建立环京三县与交界的北京四区森林防火联防机制和林业有害生物防御体系。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正式启动,通过联手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执法行动、排查水污染隐患等工作,逐步实现了京张环保一体化,共同打击区域内环境违法行为。
“生态共建是一项长期任务,未来,京津冀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协同共建机制还应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祁万利代表建议,京冀两地联动,尽快启动京冀水环境生态补偿工作,建立潮河、白河流域环境保护补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