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位于廊坊开发区的润泽国际信息港A-1运维监控大厅,技术人员正对机房13套子系统进行集中监控。润泽国际信息港项目总投资98亿元,其中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的一期A-1项目已投入使用。近年来,廊坊开发区大力发展“大智移云”产业,加快华为云数据中心、中国联通华北基地等龙头项目建设,积极承接北京数据中心转移业务。 河北日报记者霍艳恩 通讯员王卫国摄
加快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
通讯员张洎 王卫国 河北日报记者 解丽达
翻开2016廊坊经济年报,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亮眼: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06.3亿元,同比增长8%;全部财政收入完成595.5亿元,同比增长2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65亿元,增长了15.5%……
另一组数据则更具含金量: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43:49;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42家,60%集中在“大智移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
“廊坊的经济发展不只是量的增长,质的提升更为明显。其中科技创新的分量在大幅提升。只有把科技创新作为主攻点,经济发展才更有底气。”廊坊市市长陈平说,今年他们将继续发挥毗邻北京的区位优势,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加快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
以创新链支撑产业链
提升“大智移云”产业首位度
2月3日上午,廊坊开发区润泽国际信息港,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数据应用感知体验中心项目建设现场,塔吊高悬,百余名工人穿梭忙碌。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的楼群已完成地上一层的钢结构建设。
几个月后,大数据应用感知体验中心的神秘面纱将在这里揭开。身临其境体验物联网,感受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个人数据中心监测健康状况等等,该中心将引入最具前瞻性的大数据技术和企业,并与公众互动分享。
未来的廊坊将在京津冀大数据走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去年12月,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将加快打造以北京为创新核心、河北做承接转化的大数据产业一体化格局,试验区中的应用感知体验中心就落户在廊坊润泽。
以“大智移云”为代表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在廊坊大地上集聚、壮大。华为云计算基地、联通华北基地、润泽等已有的项目做大规模,华夏AMOLED项目加快推动,京东电子商务产业集群项目一一落地。截至2016年底,廊坊市“大智移云”重点企业超过200家,营业收入达到1200亿元,同比增长20%,总量居全省第一。
全面提升“大智移云”产业首位度,廊坊市今年继续实施“大智移云”引领产业升级计划,以华为、联通、润泽、华夏、京东等重点项目为龙头,着力培育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电子商务、大数据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把廊坊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显示和智能重点产业集聚区,全国领先的大数据应用先行区,以智慧物流为重点的京津冀“互联网+”创新示范区,以优质政务服务为特征的河北智慧城市引领区。
为传统产业插上创新的翅膀。廊坊还启动了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专项行动计划,运用“互联网+”和先进适用技术,投资700亿元实施500项技改项目,推动绝热节能材料、家具制造等特色产业优化升级,力促传统产业智能化、信息化。
融入“协同创新”格局
吸引全球创新资源
2月4日上午,香河机器人产业港尼玛克焊接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对装配好的机器人焊钳进行检验。两个月前,该公司通州的工厂整体迁至香河。
“在产业港,尼玛克将全速研发、生产全新一代机器人焊钳。”据尼玛克焊接技术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孙亮介绍,行业巨头尼玛克在国内技术一流,是大众、奔驰、沃尔沃等众多名车的焊接装备供应商。
2017新年伊始,京芯开悦集成电路设备服务、瑞星衡RFID电子标签、安德里茨信泰高端装备生产与运维基地等8个高科技项目,联袂落户永清新区。据介绍,此次集中签约的8个项目中,2/3以上的投资商来自北京。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京津科技创新型企业在廊坊扎根成长。目前,全市共有科技型中小企业4303家。今年,该市将持续壮大创新主体,继续实施苗圃、小壮大、小升高、企业上市四大工程,全年力争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3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85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
紧抓协同发展的机遇,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廊坊今年加强孵化转化平台建设,重点推进华航e创空间、润泽大数据应用众创空间、浪潮大数据孵化器等平台建设,力争新增众创空间和孵化器20家以上,新增孵化面积20万平方米。
提升创新平台,廊坊进一步完善开发区发展规划,着力提升综合配套能力和项目承载能力,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开发区聚集。目前全市6家省级以上高新区聚集科技型企业5800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700亿元。
北京研发、廊坊转化。廊坊加快与京津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的深度融合,成为与京津协同创新最为紧密的共同体。截至目前,廊坊与京津共建了清华大学中试孵化基地、中关村软件园等15家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吸引京津科技型企业和成果项目2600多家。
廊坊把创新的视野放大到全球。美国硅谷、韩国首尔、德国柏林……廊坊利用社会资本在全球创新资源最富集的城市设立了15个域外孵化器,实现与科技创新源头的零距离接触,畅通了高科技项目落户廊坊的绿色通道。
优化营商环境
增强创新聚合力
日前,投资7.8亿元的京东跨境电商保税区北方中央仓项目在廊坊开发区开工建设。这是一个外资项目,审批事项办理繁琐,开发区管委会成立专门小组全程代办,仅12天就把营业执照送到项目负责人手里。
“一方面,我们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另一方面,我们把骨干企业和在建重点项目纳入了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全程代办。”据廊坊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局长付万成介绍,高效的政务审批环境直接促成京东集团随后两个投资200亿元的大项目成功落地。
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廊坊强化金融支撑、环境支撑和政策支撑,实施发明专利提升、优势企业培育、专利护航三大工程,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进程,今年计划重点培育100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并设立创业投资基金。
最大程度释放人才的创造活力,廊坊加快制定“人才特区”政策,对来廊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在居住、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保障。同时,加快推进京津冀就医即时结算、社保关系无障碍转移,提高对京津科技型人才的吸附力。
廊坊还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支持北三县、固安等环京县(市)尽快缩小与京津收入差距;针对创新型人才,将人才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绩效、实际贡献及成果转化效益直接挂钩,鼓励高层次人才以专利、技术、科研成果等要素参与分配等。在廊坊,支持科技创新的氛围越来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