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字为先·狠抓落实——2016廊坊脚步”系列综述之五
——2016年全市民生工作提升百姓幸福指数记录
|
——2016年全市民生工作提升百姓幸福指数记录
本报记者 张欢
阅读提示:
关于民生,廊坊如何诠释?从校园改扩建到兴修水利交通设施,从关心困难群体到提高保障水平,回望过去的一年,我市在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公共财政支出的方向和重点越来越多向民生领域倾斜。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寒冬时节,一项项落地开花的民生工程,升腾起百姓幸福生活的温暖度: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保障房里传出欢笑,均等教育铺通坦途,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民生工程就像一股春风,细致入微地穿掠过百姓柴米油盐的生活。
2016年,我市在教育、卫生、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大刀阔斧,啃硬骨头,涉艰险滩。伴随着一项项民生新政、一桩桩民生实事的落地,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保持全市经济平稳发展、做大“蛋糕”的同时,我市注重分好“蛋糕”,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互促并进、良性循环,围绕百姓所需铺就了一条条民生坦途,直通百姓心中的美好未来。
贫有所济 完善的社保体系增强百姓幸福感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现在的日子过得十分舒畅。”安次区落垡镇东小营村低保对象倪树群今年56岁,几年前,村里给他办了低保,现在他除了每年能获得低保救助金外,还有每月做手工所赚的钱。
扶助一户贫困户,温暖着一个家庭;实施一项惠民工程,造福着一方百姓。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全面推进我市民生事业转型升级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的背后,是老百姓幸福指数的进一步提升。
2016年,我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深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人事制度和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各项重点工作和重大改革都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截至2016年11月底,我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3万个,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转移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474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87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全省最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2.5%。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企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进校园、组织高校毕业生入企入园观摩实践等专项活动,突出抓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各类群体就业。
每一组数字都体现着温情,每一项政策都表现出关切,每一次改革都渗透着希望。
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市企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分别新增扩面5.26万人、1900人、5000人、8.3万人。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整合工作全面实施,大病保险赔付起付线由原来的2.7万元提高到3.2万元。
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分别人均月增161.48元、234.44元,增长7.83%、6.56%,惠及12.96万人。
这一年,我市还启用新的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智慧医保及微信平台正式开通,全市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信息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工伤保险业务全面实现网上申报,大力推动建筑行业工伤保险全覆盖……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廊坊市民享受到了越来越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百姓的幸福感从每一项惠民实事中体现出来。
病有所医 全方位的医疗保障助力百姓幸福
2016年8月,京冀廊三地联合在我市召开了健康京畿·中医药先行“8·10”工程启动大会。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和廊坊市人民政府签署了“中医药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引入北京6家三甲中医院10个重点专科到廊坊开设300张病床、北京13位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到廊坊、北京10家三甲中医院与廊坊10家中医院建立医联体、北京10个中西医结合科研指导团队“1对1”促进廊坊中医药科研能力提升、北京10项优势传统技术传播到廊坊等,着力推动京廊两地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的全方位发展。
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2016年,我市不仅在中医药领域加强改革,还在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这一年,我市扎实开展创建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活动,确定香河、大厂、固安、霸州4个县(市)为创建活动省级示范县。目前,各试点县(市)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全部推行了临床路径管理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初步建立了以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法人为核心的治理结构。
作为全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试点,我市把“强基层”作为工作重点,出台了《廊坊市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构建分级诊疗模式”等3大类、11条具体任务,目前该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主动承接京津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按照“优势互补、互惠双赢、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我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规划层面对接,从成熟领域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所有三级医院均与京津医院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合作,与北京部分市属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有20余家与京津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使廊坊老百姓享受到了京津医疗的同城待遇。
深化“平安医院”创建,进一步完善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医疗风险负担机制有机结合的“三调解一保险”制度体系建设。市医调委自2014年正式挂牌成立以来,共接待当事人350余人次,劝阻有上访苗头的纠纷11起,受理医疗纠纷56件,调解成功42件,调解成功的医疗纠纷患方索赔额832万元,协议赔偿263万元,协议履行率100%。
从上面的每一句话中,我们都可以看出,在以民为本的大民生事业中,我市迈出的每一步都坚定有力,每一步都真真切切。
学有所求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均等教育
冬日暖阳下洁净开阔的操场上,学生们正在认真听体育老师讲解运动技能。虽然天气很冷,但孩子们的情绪高涨,每个人都跃跃欲试,等不及老师讲完要点就急着去尝试。校园明亮宽敞的教室,以及记录着学校辉煌发展足迹的光荣榜,让人很难与基层农村学校画上等号。
“现在学校硬件与城里学校已经基本一样。”永清县别古庄中心校半截河小学校长说,作为基层农村学校,学校配备了各种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建成了新的教学楼,成为乡村教育中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变化,悄然发生;幸福,油然而生。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让每个孩子都能沐浴阳光。
2016年,我市在“教育提质工程”方面持续推进,“全面改薄”工程得以深入实施。投入19363万元,用于改造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240所。目前,已开工学校62所,竣工学校51所,新建改扩建运动场开工面积38675平方米。设备购置项目已完成学校294所,完成设备购置总量501611台(件、套)。
把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也是市委、市政府“教育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2016年,全市下拨中央、省级和市级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48414.14万元,用于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取暖费和补助公用经费。为51万名义务教育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价值5038万元,为10433名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1313万元,免除25162名中职学生学费3606万元,为5530名中职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553万元,为93名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67.6万元。
为解决“入园难”“择校热”等教育民生问题,我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加快市城区学校建设步伐。明确了市城区7所中小学和4所幼儿园建设项目,目前,大部分都已完成建设任务,不久的将来,孩子们将走进新校园,住进新校舍,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2016年初,我市还对各县(市、区)下达了创建标准化学校90所、新改扩建农村幼儿园50所的任务指标,扎实推进标准化学校和农村幼儿园建设。目前,全市标准化学校建设已完成146所,农村幼儿园建设项目已完工38所,其余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对内要深入发展,对外要协同发展。2016年,我市与北京市大兴区、天津市北辰区建立教育联盟,启动“一十百千万”工程。三方围绕协议内容,在资源共享、学校共建、研讨培训等方面实施16项合作交流项目,促进了三地教育事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促进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京津冀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形成了新的助推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强大合力。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回顾我市一年来的发展成果,无不饱含着民众的期待,并凝聚起强大的发展合力。“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2017年的新年贺词里,习近平勉励大家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新的一年,廊坊人也将勾画出自己的“民生蓝图”,擘画出未来的努力方向,用智慧和力量走好自己的“新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