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廊坊开发区。(资料片) 本报记者 卢锋 摄
阅读提示:
2016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全市人民,认真贯彻中央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瞄准加快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发展定位,深入实施科技领引战略,大力推进“大智移云”首位产业发展,倾力推进转型升级,不遗余力深化改革,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在全省率先走上一条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的新路。
岁末,一份别具深意的经济发展年报出炉。
2016年,全市财政收入累计完成595.5亿元,首次跨过500亿元大关,增长23.7%,增速居全省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38.7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居全省第2位。
有些数据下降了、有些数据上升了:2016年,预计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43:49,一产和二产比重同比分别下降0.3和1.6个百分点,三产提高1.9个百分点,经济运行的稳定性相应提高。
有些数据增长了、占比提高了:2016年,预计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提高6个百分点。民营经济上缴税金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0.5%,提高5.2个百分点。全市经济增长活力明显增强。
过去的一年,市委、市政府稳定驾驭全市经济发展巨轮,带领全市人民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的新路,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增长更有效益、更有质量、更可持续。
结构更优,经济增长稳定性增强
出门前,通过网络约车或在“掌上公交”APP查询车辆到达时间;中午,拿出手机订购午餐,顺便查询理财产品收益;下班后逛逛购物中心,连接“i-Langfang”免费无线局域网,团购订张3D电影票; 晚上回家,查询智能手环监测的全天运动数据,顺便浏览旅游网站通过网络订票安排春节出行……
市民日常生活的一天,也是居民消费的一个案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之后,消费支出将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1至11月, 全市消费稳步提高。全市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39.7亿元,同比增长10.1%,比1至10月份提高0.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6.3个百分点。数据变化可以看出,我市以依靠投资和外需为主、依靠要素提升增长的经济结构正发生变化,消费需求正在成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动力。由于消费本身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这就意味着我市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也得到了增强。
这一年,全市经济结构优化带来的经济增长稳定性增强,不仅体现在消费层面的需求侧——
服务业比重增加,产业结构向优。2016年,预计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20亿元,增长12.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提高3.4个百分点。由于服务业发展往往比工业更稳,在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高且保持稳定的条件下,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也相应提高。由此可知,服务业已成为我市稳增长的有力支撑。
“补短板”与“中高端”并进,投资结构更优。2016年1至11月,全市投资较快增长。分产业看,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3.7亿元,增长36.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166.3亿元,增长21.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35.2亿元,增长9.8%。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和工业技改投资双提升。工业投资完成1165.8亿元,其中,工业技改投资713.3亿元,工业和工业技改投资增速分别为21.3%和12.6%,增长持续加快,体现出转型升级领域的投资增速加快。
投资结构逐步改进。2016年,我市对实体经济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城乡项目投资增速加快,从1至7月份增长4.9%到1至11月份增长18.7%,比1至10月份提高1.9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回温,完成285.8亿元,同比增长7.8%。城乡基础设施投入同步提升,共同支撑全市经济稳定发展。
与此同时,2016年,全市加速对接京津、融入京津、服务京津,奋力推进同城融合发展,协同发展迈出新步伐。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全年引进京津项目139个,资金596.8亿元,为全市经济平稳发展再添助力。
效益更佳,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速
位于廊坊开发区的廊坊高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主要生产高、低压开关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为突破困境,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组建“新型互感器技术研发中心”,成功研发出无机非金属新型材料“纳米导电陶瓷”和“电阻分压电子式组合互感器”,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其研制的以电阻分压电子式互感器计量为核心技术的电动汽车智能精确计量快速充电站,10分钟就能完成磷酸锂电池汽车快速充电,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无独有偶。传统自行车生产企业河北镁轮镁合金科技有限公司,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积极向新材料领域转型,开展镁合金制品的研发生产,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镁合金熔炼、成型、焊接、表面处理于一体”的先进工艺技术,申请国家专利20余项,市场利润率大大提高。
在我市,像这两家企业一样在市场竞争面前顶住压力再上层楼的企业不在少数。在全球实体经济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许多企业通过苦练内功,实现了提质增效,有规模,更有“含金量”,为“十三五”开局之年递交了一份合格的成绩单。
工业增速提升。2016年1至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08.8亿元,同比增长 6.4%,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2个行业大类中,26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其中,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拉动作用明显,共拉动全市增加值增速提高3.4个百分点。
稳中提质,传统产业加快升级。2016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保持增长,1至11月,工业技改投资713.3亿元,增速提高12.6%。
稳中有进,高新产业阔步崛起。2016年,全市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不断加快,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前11个月,共实施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89项,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33.6%。其中,“大智移云”项目加速集聚,投资14亿元的华为云计算二期建成投运,投资55亿元的润泽二期、8.7亿元的联通华北基地二期加快建设,投资300亿元的AMOLED项目开工建设,为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大后劲。
稳中增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在传统脚垫生产企业——霸州市恒利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如今,网络销售部和3D打印车间是最繁忙的部门,“互联网+”销售模式为这家传统制造业企业插上了时下最新潮的“大智移云”翅膀。“2016年‘双11’,网销部几十名员工干了一个通宵,10个小时接到订单2000多张!”公司董事长任凤成说。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我市不少传统企业不断加大自主研发投入,以保障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并通过对传统生产线的改造升级,逐渐完成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速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步伐。
活力更足,市场主体释放正能量
带上一副VR眼镜,即可在模拟现实环境中全方位任意遨游;通过一台电脑,即可获知远程卫星系统分析传送的区域气象、土壤等各种条件;足不出户,即可在网上预约挂号、查找全国医疗专家……
这些亮相于2016年“5·18”经洽会期间廊坊大数据创新展的新技术,为广大市民认识、体验、感知、应用大数据提供了一个可感可触的现实平台,也彰显出“创新廊坊”的蓬勃生机。一年来,在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的道路上,我市正在获得源源不绝的新动力。
——新动力来自企业创新。
走进位于龙河高新区的京津冀(廊坊)协同创新创业基地,科技成果孵化器、中试基地、科技服务中心等科学分布,创云汇、创培院、创客秀、创投港、创客之家、创客家园等一应俱全。这个由中国宏泰产业市镇发展有限公司主导运营的园区,主打科技创新牌,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主导力量之一。
2016年,我市大力推进科技之城、创新之城建设,加快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步伐,“京津研发、廊坊孵化转化”格局进一步完善。这一年,我市新增144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6家科技小巨人企业、38家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3家、市级孵化器12家,新增孵化场地30万平方米,全市科技孵化场地面积达到130万平方米;新建4家院士工作站,新增7家省级研发机构。
截至2016年底,全市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达到3336件和2007件,同比增长22%和1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652件,发明专利授权量264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63件,在全省居第四。
——新动力来自政策引导。
降成本。2016年以来,全市召开7次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53项改革任务,助力企业减负。
促转型。我市与中科院合作,利用其雄厚科研实力和众多科研成果项目,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项目支持。精心筛选200余项印制《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介手册》向企业发放,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利创业。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出台鼓励创业创新的“1+4+N”政策体系;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
——新动力来自深化改革。
该减的减。2016年,全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衔接国家和省取消行政审批事项45项,承接省级部门下放审批事项82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编制发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全面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新增市场主体5.7万户,全市达到26.4万户,增长24.9%。改革创新力度的不断加大,带来了发展动力活力的进一步增强。
该抓的抓。2016年,全市燃煤锅炉淘汰改造任务完成,市县建成区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和1741个机关事业单位燃煤设施全部淘汰。116家VOC企业治理任务完成,“四大行业”全面实施脱硫脱硝技术提标改造。全市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供远大于需”的矛盾日趋缓解,企业信心明显提振。
该放的放。大力推进金融改革,积极帮助企业融资,建立市政府与域内金融机构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廊坊优秀企业与全国创投机构、上市公司的常态化对接。全面推开“营改增”,为企业减税11亿元;新增渤海、中信等金融机构11家,新增挂牌上市企业23家。微观市场主体的活力接连释放,民间投资增速企稳回升。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2016年全市经济结构更优、效益更佳、活力更足,赢得了质量和效益的双提升。
开局良好,后程可期。新的一年,廊坊经济巨轮必将在更宽广的海域迎风破浪,扬帆挺进,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贡献更多力量。(本报记者 王文珩 本报通讯员 纪亚辉 王振国 褚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