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好雨知春润花红——“十二五”时期我市民生事业发展述评

寒冬时节,一项项落地开花的民生工程,升腾起百姓幸福生活的温暖度: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保障房里传出欢笑、均等教育铺通坦途、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民生工程就像一股挟裹着暖流的春风,细致入微地穿掠过百姓油盐柴米的生活。

此外,就业率提高,创业平台拓宽,养老金提高,医疗保险完善,新居新村林立,菜篮子稳定……我们欣喜地看到,廊坊各项民生事业在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行,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祥和的民生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行民生之举 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实践证明,民生工作千头万绪,群众满意才是最根本的标尺。

几年前,从前锋机器有限责任公司退休的老职工程岩患上了尿毒症,需长期透析治疗,在这上面的花费一度让这个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今年2月,老人顺利领到了市医保中心发放的5000余元医疗救助金,这让老人很是欣慰。“这笔钱代表着党和政府对我们老百姓的关心和爱护,对我来说更是雪中送炭的情意,太珍贵了。”

从老人的话语中,我们听到了温暖,看到了肯定,同时也看出,我市医疗保障事业的最终目标,正是让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三大支柱之一,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2015年,我市医保工作整体平稳,城镇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工作取得巨大进展。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信息管理系统分别上线运行,参保人员在全市范围内看病就医将实现“一卡通”。新系统的投入运行也为将来京津冀医疗保险“一卡通”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着市级统筹新政策的实行,参保人待遇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参保职工普通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可达90-99%,门诊特殊疾病病种由原来的10种增加到17种,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由原来的25万元提高到40万元。

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将提高到30万元以上。参保人员跨参保地就医医疗保险待遇水平不降低。低保、重度残疾人员及低收入家庭中老年和未成年人全部免费参加居民医保。

另外,为我市常驻京津人员提供异地上门报销服务,为大额、重病等需要资金量大的参保人开通绿色报销通道服务,针对长期卧床不起或行动不便的离休干部,指定定点医疗机构为其提供上门服务等都体现着我市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

截至目前,全市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近百万人,基本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在医保覆盖范围扩大的同时,医疗保障能力也在不断增强。随着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的推进,参保人员待遇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看病就医更加方便。

谋民生之策 完善养老服务结构

民生之计,不仅是一餐饭、一份工作、一座房子、一段路······而始终与民生福祉如影相随的是养老,汇聚民生,关乎大局。

三年前,大城县留各庄镇留邻居村的周广运在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筹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所养老院——“帮德美”老年护养中心。今年,他又在朋友的帮助下开设了两家分院,镇上大部分无人照顾的老人都能在养老院里得到悉心照料,老人们也觉得自己的养老问题得到了解决,晚年生活有了依靠。

这是我市农村养老的一个缩影。这一年,市委、市政府时刻把养老问题放在心上,把发展养老服务业作为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的一项重要举措。

养老服务工作连续3年写入市委全会报告;连续4年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重点考核内容,并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创建“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创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两个重要工作试点专项规划;市政府还专门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两个促进和发展养老服务业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以政府名义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老龄事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高龄老年人补贴制度的通知》等几个配套性规范文件。

所有的一切,都足以看出政府对养老事业的用心,对养老问题的重视。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相关意见,今年初,我市还制定出台了《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中期目标,确定了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要内容和政策保障。

一系列数字见证着廊坊重视养老事业所取得的成效。

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我市着力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采取公办民营的方式,累计配套落实社区养老服务用房1.84万平方米。积极引进长沙万众合、上海爱晚等先进养老服务企业与服务模式,先后投入2400余万元,在市辖区建设了2个区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16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初步形成了“区级中心、街道照料中心和居站”三位一体的社区养老延伸服务网络。可为老年人提供日常娱乐、理疗按摩、配餐送餐、家政服务、日间照料、卫生康健等6大类20余项服务。

今年,“华寿之家”养老项目也已在我市建设完成了1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15个居家养老辅助中心,累计有6000多名老人从中受益。

机构养老方面,目前全市现有公办养老机构42所(农村敬老院),养老床位6342张,集中供养农村五保户3306人。市辖区城市“三无”老年人由市社会福利院进行集中供养。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20所,养老服务床位5314张。

按照推进城乡养老统筹发展的思路,我市还加快推进农村互助型养老,积极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采取改建、扩建,与村民文化中心、活动中心合署建院等方式,累计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2235个,占全市村街总数的70%。

现在,我市的养老服务业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政府与社会共建、公办与民营互补、网络健全、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强民生之基 改善百姓生活环境

今年11月20日上午,在廊坊市区空置房源实物配租公开摇号活动中,来自广阳区的蔡玉金成为中签幸运儿。蔡玉金平时以做零工为生,家境贫困,一家五口人“蜗居”在一个小房子里,此次获得的公租房将缓解其“住房难”问题。

其实,对于大多数百姓来说,房子不仅仅是一个居所,更是一个可以安放心灵的港湾。

对政府而言,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百姓住有所居,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最大最温暖的政绩。

今年,河北省下达我市的保障房任务为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24万套、竣工8000套。为圆满完成这一目标,我市在省任务基础上上浮20%作为全市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其中新开工1.6万套、竣工1万套,并通过《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明确。

4月中旬,我市专题组织召开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小组会议,与各县(市)政府签订了住房保障责任状。

说得多不如做得多。民生工程,关键在落实。

目前,我市纳入开工、竣工任务计划的项目已全部落地,落实比例为100%。截至10月底,全市已开工建设13926套,占市目标任务的87%,竣工10187套,占市目标任务102%,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一直以来,民生问题总是一头连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一头牵着党和政府的执政方略。今年以来,我市还在城市建设方面加大力度,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急需的问题为重点,高效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小街巷改造项目。

截至11月15日,全市2413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已开工2411户、开工率99.9%,竣工2351户、竣工率97.4%。290个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重点村危房改造任务262户,已竣工258户,竣工率98.5%。市以上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3443.9万元已全部下达拨付到县,12月底前发放到户。

小街巷改造方面,对花园楼市场路面改造和荣福道、发改委宿舍胡同(康庄道南侧)、新民道(新华路东侧)、瑞祥里胡同(新民道北侧)、春茂胡同(光明西道南侧)等5条小街巷进行整修改造,目前各项工程都在有序进行。

为改善道路交通状况,给百姓创造一个舒适的出行环境,我市实施了解放道东延工程和古县桥工程。这不仅是补齐城市建设“短板”、实现一体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市民渴求幸福生活的热切期盼。

回首这一年,一幅幅幸福的民生图景,在群众的眼前、身边徐徐展开;一个个热切的民生期盼,在百姓的心里、口中娓娓道来;一项项务实的民生新政,带着温度,在廊坊大地落地生根。改善民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站在新起点,新征程上,廊坊奔向全面小康之路必将更加宽广。


上一篇: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二〇一六年经济工作 研究部署城市工作
下一篇: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专题报告会昨日举行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