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12月2日13版
寒冬,一股思想解放的热流在河北廊坊大地奔涌,在交通、生态、产业等领域,掀起大手笔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建设热潮。
“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同发展”,在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指引和推动下,廊坊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加速加力,绩效可圈可点。今年前三季度,廊坊市GDP完成1698.2亿元,增速全省第一。
解放思想,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
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9月29日,廊坊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明确推进协同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会上宣布,按照省委部署,即日起至明年底在全市范围内启动解放思想大讨论。
解放思想,从解放思想大讨论动员部署开始。摆脱以往以专题动员会安排活动的做法,廊坊的“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同发展”大讨论伊始就创新形式,紧密结合协同发展工作同步安排,强势开局,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吹响“冲锋号”。
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廊坊市的大讨论以“八破八立”,即:破除畏难等靠情绪,树立锐意进取意识;破除精力分散倾向,树立加快发展意识;破除资源依赖定势,树立转型发展意识;破除无所作为状态,树立勇于担当意识;破除大而化之习惯,树立精准发力意识;破除封闭保守的思想,树立开放创新意识;破除计划经济思维,树立市场经济意识;破除急功近利心态,树立久久为功意识。以此为主线,要求各级各部门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强化发展差距的认知,强化抢抓机遇的能力,强化勇于担当的责任,强化绿色高端的导向,强化“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在工作实践中在同城融合上求突破,在转型升级上求突破,在环境改善上求突破,在城乡统筹上求突破,在群众工作上求突破,在作风建设上求突破,抢抓协同发展重大机遇,推动全市大发展、快发展。
“要把大讨论做实、做好、要落地,要以‘三比三创’为抓手,比差距,创目标,不仅要解决精神状态问题,更要调高标尺解决标准问题,形成长效机制。”廊坊市委书记王晓东在市委常委会上说。所谓“三比三创”即:比精神状态、比“三致”(细致、精致、极致)程度、比贡献大小,创一流水平、创优质环境、创扎实基础,“三比三创”将推动廊坊各级干部走在前列、干在实处,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闯出新天地、建设新廊坊。
组织专题学习研讨、对照先进查找问题、强化认知破解难题、明确任务推动发展、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强化督导推动工作、开展评议督促整改、完善组织加强领导,在一系列强有力措施的保障下,大讨论在廊坊如火如荼展开,带动全市党员干部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强化使命担当。
交通先行,加快要素流动,促进经济融合
交通一体化,是加快区域要素流动、促进区域经济融合的“大动脉”,对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空间布局规划、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产业升级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借势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廊坊跳出一市一域的思想藩篱,站位京津冀都市群大坐标系中,以更长远的眼光重新梳理全市交通体系,全力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廊”。加快完善京津廊公路网、高速网,以交通协同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塑造一个快速、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新格局。
在轨道对接上,廊坊境内现有6条铁路连接京津,总里程达到229公里。京沪高铁开通后,廊坊到达京、津两市单程行车时间缩短至20分钟。 在公路对接上,与北京对接的干线公路达到11条段。与天津对接的干线公路达到11条段。全市9个县(市、区)已通达北京公交车,共18条班线,日均发车近3000班次;市区分别开通至首都机场客运专线和天津机场巴士专线。北京新机场建设为廊坊与北京同城化、京津廊交通一体化带来了新机遇,而京廊通勤高铁的开通运行,则为廊坊居住、北京上班一族提供了极大便利。
交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交通产业发展互补互促、交通资源要素对接对流……初步拟定的廊坊市关于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的实施方案,找准利益结合点、选准合作共振点,推动三地交通“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将在推动与京津轨道交通一体化、主动融入京津公路交通网络、加快北京新机场交通建设、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协同服务管理水平等领域,展开精度对接、深度对接。
生态支撑,增强发展协调性,守护发展可持续
重拳治理大气污染。为京津冀地区打造一片碧水蓝天的发展环境,廊坊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十条中,明确实行党政同责,要求市、县、乡三级党政主要领导责任共同担当,追责共同有份。
地缘相接,唇齿相依。敞开的生态空间,决定了京津冀生态建设必须共享共建、联防联治。着力做好与北京的沟通联系,廊坊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副市长为副组长的与北京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对接领导小组,每月与北京市环保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去年,廊坊启动“两年攻坚战、造林一百万”工程,通过科学规划、创新机制,因地制宜、植护并重,仅用1年完成省下达4年的造林任务,全年造林57.35万亩,市区新增绿地113万平方米。今年秋冬季又安排植树造林任务17.23万亩,确保完成全年造林57.55万亩任务目标。围绕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目标,实施生态廊道绿化等八大重点造林绿化工程。同时,加快推进生态修复工程,逐步构建北部以潮白河—北运河流域为中轴的园林风景生态区,中部以永定河流域为中轴的名优林果生态区,南部以大清河—子牙河流域为中轴的森林湿地生态区,全力打造京津冀生态涵养保护支撑区。
铁腕治污。去年以来,廊坊淘汰水泥产能1607万吨,压减炼铁产能115万吨,压减炼钢产能72万吨,削减燃煤27万吨等,并全部淘汰市、县两级建成区内10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
严控机动车尾气。在环廊进市口设综合检查站管控过境重卡车,落实全市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政策,禁止农用柴油车入城。聘请柴发合等国内顶级专家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研究解决大气污染防治中的突出问题。
实行最严治污制度。《廊坊市环境空气质量奖惩办法(试行)》规定,今年第三季度起,根据各地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及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率两项指标进行综合排名,分别对相关县(市、区)给予资金奖罚。同时,出台《廊坊市环境空气质量考核问责办法》,对各县(市、区)、廊坊开发区和市直相关部门进行细化问责。
产业协同,承接功能疏解,推进转型升级
览全局谋一域。廊坊解放思想,坚持规划先行、精准为要、政府和市场“两手”齐抓,推进与京津产业对接。
立足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全国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区、首都生态护城河、京津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城市的功能定位,廊坊确定以培育支柱产业为目的,以承接北京高端产业转移、服务京津都市需求为重点,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新型材料及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金属压延、食品加工和家具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提质提效,全力打造“5+3”现代产业发展格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产业定位。
几经修改的廊坊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战略部署、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传统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都市农业等产业发展和搭建产业合作平台六项具体任务,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先行示范区。
围绕承接北京的产业、科技、人才等要素外溢,立足自身功能及产业定位,廊坊认真谋划,扎实推进产业和项目对接,构建龙头项目引领的产业集聚模式。目前,已有大批项目落户。其中,首钢机电公司整体搬迁项目已投产,京东商城华北订单处理中心一期18万平方米的钢结构订单处理中心已投入使用。
提升承载平台,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亦庄·永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固安高新技术产业园、三河与平谷共建通航产业基地等合建园区顺利推进。深化现有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廊坊重点加快现有园区产业统筹协调,理顺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利益合理分配,实现共同发展,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产业转移提供重要保证。
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部鸿篇巨制中,廊坊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在交通、生态、产业等领域对接中率先起笔,在协同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借势赶超,且歌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