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论底线思维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维方式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论底线思维

吴瀚飞


底线思维,就是居安思危,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的思维。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底线思维是量变质变规律在思维方式中的延伸和运用。所谓底线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一旦底线突破,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向全党明确提出要坚持底线思维。这一要求迅速在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中引起广泛共鸣,国内理论界也展开热议,并把它看作一项至关重要的改革方法论进行研究。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提高底线思维能力,自觉运用底线思维分析研究工作中面临的风险和挑战。2014年7月,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他指出:“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全面把握和准确判断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各种新挑战的准备。”2017年1月,在视察驻张家口部队时,他强调:“要深入抓好练兵备战,强化使命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提高训练实战化水平,促进部队实战能力提升,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2018年6月,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告诫全党时刻牢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2019年1月,党中央专门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分析了要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的重大风险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几乎对各个领域、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强调运用底线思维分析和研究。对于新时代以来为什么突出强调底线思维,他作出深刻揭示:“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这是我一直强调底线思维的根本含义。”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对问题的分析看,底线思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我们党是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的,增强忧患意识贯穿我们党的整个奋斗历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运用底线思维分析治国理政遇到的问题的过程中,深刻指出党面临着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要求:“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从2012年12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全党全国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到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仍然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那么,什么是忧患意识?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答案:“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

之所以强调增强忧患意识,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既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也是党的历史经验和革命精神的传承,更是从实现伟大目标和客观现实出发作出的重要思考和选择。2017年12月,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指出:“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心存忧患、肩扛重担,才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尤其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时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知危图安,尽职尽责、勇于担责,着力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2018年1月,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明确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但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

在治国理政中,对于做好各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都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对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他指出:“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风险空前上升,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对于发展经济,他指出:“做好经济发展工作,要正确把握形势,既坚定信心、增强紧迫感,又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对于人才工作,他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对于军队建设,他指出:“人民军队永远是战斗队,人民军队的生命力在于战斗力,必须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对于党的建设,他指出:“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总结运用好党积累的伟大斗争经验,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掌握斗争策略,练就斗争本领,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气概,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可以看出,增强忧患意识鲜明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对于增强忧患意识,习近平总书记还要求注意把握好度,防止过犹不及。2014年12月,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他指出:“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但也不能过了头,不要杞人忧天。”运用这样的思维去研究经济发展问题,他分析指出:“不是经济发展速度高一点,形势就‘好得很’,也不是经济发展速度下来一点,形势就‘糟得很’。经济发展速度有升有降是正常的,经济不波动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只要波动在合理范围内,就要持平常心,不要大惊小怪,更何况我们具有宏观调控的主动性。”

坚持明确底线、守住底线,防止最坏结果出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诸多难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立足长远,加强谋划,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在增强忧患意识的基础上管控好风险,守住底线,防止最坏结果出现。应该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底线思维的核心内容。守住底线,首先要明确底线。习近平总书记为一切领域和各方面工作都划出了底线、红线,形象地说是加上了“安全阀”“制动器”和“保险杠”。对于政治方面,他指出:“对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危害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危害国家制度和法治、损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反对,不能让其以多样性的名义大行其道。这是政治底线,不能动摇。”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他指出:“要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维护金融安全,他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在全面做好金融工作基础上,着力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科学防范风险,强化安全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金融业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对于农村人口脱贫,他指出:“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他指出:“加快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对于香港问题,他坚定地提出:“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权威、利用香港对内地进行渗透破坏的活动,都是对底线的触碰,都是绝不能允许的。”对于加强干部教育,他指出:“要加强警示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矩。”

划出底线的目的是为了守住底线,因为如果不守住或守不住底线,问题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党和国家事业就会受到重大或根本性影响。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如何守住底线也提出了对策和办法,就是排查风险、心中有数、对症下药、化危为机、坚守底线。比如,针对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后,面临的风险“一点也不会比过去少”的考验,向领导干部提出:“要增强底线思维,定期对风险因素进行全面排查。要善于经一事长一智,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练就斗争的真本领、真功夫。”又如,针对维护金融安全,他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在全面做好金融工作基础上,着力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科学防范风险,强化安全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金融业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再如,针对农村改革,他指出:“我多次强调,农村改革不论怎么改,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这些底线必须坚守,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风险点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并要求防止风险演变为全局性风险或风险综合体。2015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他指出:“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需要注意的是,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2016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他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在国际国内面临的矛盾风险挑战都不少,决不能掉以轻心。各种矛盾风险挑战源、各类矛盾风险挑战点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如果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传导、叠加、演变、升级,使小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大的矛盾风险挑战,局部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系统的矛盾风险挑战,国际上的矛盾风险挑战演变为国内的矛盾风险挑战,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领域的矛盾风险挑战转化为政治矛盾风险挑战,最终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危及国家安全。”由于有了这种认识,所以在思维上就要特别重视防范风险综合体的出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路径就是“要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出手及时有力,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

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牢牢把握主动权

明确底线、坚守底线,不仅是为了防止最坏结果出现,更是为了掌握主动、争取最好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预判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他要求:“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做好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社会上、外交上、军事上各种斗争的准备,层层负责、人人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艰巨而伟大的社会革命,各种敌对势力绝不会让我们顺顺利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而,他向全党反复强调:“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也正是因为坚持了底线思维,才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这几年,我们掌握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主动,对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国家政权稳定,危害国家核心利益,危害人民根本利益,有可能迟滞甚至打断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挑战,果断出手、坚决斗争,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同时,对于各方面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都要求打好主动仗,争取最好结果。2012年12月,他在广东主持召开经济工作座谈会时指出:“面对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既要充分肯定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的态势,也要看到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2017年7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2020年10月,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2021年2月,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要求:“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对已经存在和潜在的各种不利因素进行研究,全面分析预估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并主动采取各种有效的应对措施,努力争取最好结果,是底线思维的重要内容。

上一篇: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下一篇: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