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笔记】“哲”样的社会科学工作不可替代

   “学习笔记”按: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鞭辟入里地指出:“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这一论断指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在国家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新要求。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说到底就是用中国理论来解决中国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都强调过它的重要性,那究竟总书记说过哪些重要言论呢?快随“学习笔记”小组一探究竟。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学习笔记批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写出的科学社会主义“新版本”,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赫然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上,熠熠生辉。

  2.领导干部掌握好看家本领,学好必修课

  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

  ——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学习笔记批注: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贯优良传统。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官僚主义,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力量,战胜各种艰难困苦,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时常处在矛盾包围当中,经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学哲学能提高驾驭矛盾的艺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2013年12月3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

  学习笔记批注:马克思主义是真科学、大学问,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人类社会必然走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大道的必然规律。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就是要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中国优秀文化的优秀基因贯通其中,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

  4.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价值观是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产生与发挥作用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

  ——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

  学习笔记批注:离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理论必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扎根中国实践,必须聚焦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理论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但一点也不差,还更先进。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5.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推进各项工作,要靠实践出真知。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要坚定不移坚持。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015年1月23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

  学习笔记批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就是融通马、中、西三“学”,不断进行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的结果,三者分别处于“马学为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中。“马魂、中体、西用”融通生成、综合创新也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实质内涵和必由之路。

  6.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要加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研究,引导学员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好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回答普遍关注的问题,注重解答学员思想上的疙瘩,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防止空对空、两张皮。

  ——2015年12月11日至12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学习笔记批注: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的实质,就是“知行合一”。“学”的过程就是知的过程,是基础、是前提,“用”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行”的过程就是通过实践,将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古人云:“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学习,最要紧的是学以致用。自觉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许多难题都会豁然开朗,痼疾沉疴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

  7.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是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要把这支队伍关心好、培养好、使用好,让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要大力弘扬优良学风,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学习笔记批注: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度都有属于自己的问题,善于发现并解决这些理论与现实问题,促进学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乃是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彰显马列之魂,融会中西之学,加快构建具有继承性和民族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系统系和专业性的综合创新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结语:哲学社会科学在意识形态领域居于核心地位,更加直接地承担着说明和论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铸什么魂、弘什么道的历史重任。“道不欲杂”,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始终不渝地、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主导”地位、“灵魂”地位、“文化领导权”地位,才能保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上一篇:[ 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闻言: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的行动指南
下一篇:冯颜利: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