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经济思想统筹把握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科学回答了当今中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不仅推动中国经济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而且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方向指引。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独特贡献,不仅是历史性的,而且是世界性的,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世界意义。
深刻把握历史前进逻辑,开启科学社会主义新视野
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世界,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创造性提出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这一思想深刻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从未遇到过、西方经济理论始终无法解决的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一系列时代之问,为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逻辑、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引下,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提高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00元增加到81000元;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党领导人民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印证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科学指引和真理力量,让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强大生机活力,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力量对比关系严重失衡局面,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习近平经济思想不仅深刻回答了关于中国发展的问题,也深刻回答和解决了经济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路径选择,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惠及世界各国人民。
深刻阐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习近平经济思想把握历史发展大势,以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历史自信、历史主动,科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动力,在解决中国自身发展问题的同时引领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深远的历史感召力和实践引领力。
社会是个由人和全部社会生活条件、要素构成并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发展着的复杂的有机体,其中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看作是人类发展的两个最基本问题,认为人类的理想状态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即实现“两个和解”。“两个和解”提出了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根本任务,扬弃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异化现象,这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崇高价值追求。
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体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让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经济思想拓宽了经济发展的内涵、视野和路径,有助于我们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去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从社会有机体的整体性要求出发,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一方面,有利于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克服资本主义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异化现象。习近平经济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真正把人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克服资本主义人与自然的异化现象。习近平经济思想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相统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社会全面发展相统一,坚持人的发展与尊重自然相统一,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两大关系认识进行系统总结和科学归纳,为人类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中实现自身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注入“中国确定性”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近年来,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强,许多国家发展徘徊不前,中国却顶住了重重风险考验,取得“当惊世界殊”的辉煌成就,展现“风景这边独好”的发展态势。这其中,习近平经济思想蕴含的科学思想方法、科学思维、科学理念至关重要。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21世纪世界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经济思想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防止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情况。
在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作为科学回答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方法,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在驾驭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实践中,形成了“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等一系列正确策略和科学方法,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提供了指引。只有掌握这一系列重要方法,才能切实增强推动经济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始终保持战略主动,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
习近平经济思想把科学思想方法、科学思维、科学理念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紧密结合,实现了科学的认知态度和求实的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实现了科学思维方式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有机统一,实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对破解发展这一世界性难题、防范全球经济风险、提高全球经济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启示,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面对世界地缘政治局势震荡,面对风急浪高的国际环境和严峻的全球性挑战,更需要熟练掌握和科学运用习近平经济思想蕴含的科学思想方法、科学思维、科学理念,稳住中国经济大盘,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注入“中国确定性”。
引领中国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习近平经济思想立足中国国情,深刻回答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怎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其影响是世界性的。
长久以来,因占据现代化发展早期红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了现代化话语霸权。很多人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甚至认为现代化只能在西方文化土壤中发生。纵观二战后世界历史,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寻找自身发展道路时,因复制昔日西方现代化路径而陷入发展困境。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非凡成就。实践证明,现代化不是单选题,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有着明显区别,是富有中国特色、民族特征的现代化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一种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又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具有特定社会属性的现代化。事实证明,我们能够成功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根本就在于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进。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中国不断推进和拓展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现路径。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主要内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现代化的内涵扩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优势越来越显著,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持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引领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整体迈入现代化;坚持协调发展,增强发展后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步推进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把美丽中国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首先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中国的现代化探索,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展现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新图景。
作者:丁晋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