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是一篇充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纲领性文献。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全党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2022年7月26日至2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个“所以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如果不能够完整、系统、深刻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那么,我们就不能真正领悟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也就不能够活学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
习近平同志指出:“立场,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从根本上讲是由人们的经济政治社会利益和地位决定的。”“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始终不脱离、不动摇这个立场,这是共产党人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大问题,因而也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实现人类解放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价值旨向,在当代中国就体现为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和政治立场。坚持人民立场,就是要把造福人民和人类解放作为自己的终生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人民谋大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价值追求。
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灵魂,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基本立场和核心价值追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所指出的:“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要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把14亿多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二、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的革命,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在理论和实践上始终彻底贯彻辩证唯物论的世界观。辩证唯物论的世界观同样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石。辩证唯物主义是基于唯物主义的辩证世界观,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我们在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时候,就不能从主观愿望、个人想象和理性原则出发,而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遵循这一观点,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灵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客观基点,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所有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都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否则就会犯错误,甚至犯颠覆性的错误”。
三、始终坚持唯物辩证的根本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立足于辩证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是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过程之中。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客观存在,但是不像旧唯物主义那样形而上学地、割裂地、静止地看待这个世界,而是认为世界是作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系统和过程而存在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克服极端化、片面化,是深刻领悟、系统把握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不断运动发展变化和普遍联系的实际出发,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着眼于人民群众新的需要,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022年7月26日至2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出席开班式。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四、始终坚持知行合一的斗争精神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品格也在于其鲜明的实践性。有矛盾就会有问题,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针对当代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战略思考、战略谋划和战略安排,绘制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路线图。
坚持“知行合一”,就要发扬斗争精神,把认识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的道义力量和揭示客观规律的真理力量,在实现造福人类的伟大实践中释放出来。只要我们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要在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客观世界,通过不断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
五、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通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认为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到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在我们党的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体现,也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基本工作路线。
在此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道路上,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党只要始终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挑战,带领人们创造历史伟业。“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哪怕‘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安如泰山、坚如磐石。”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认真学习和真正掌握其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提升境界、增强本领,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
(作者:董振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