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德莉,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意味着一个“全面”完成,另一个“全面”开启,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标志着中国走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起点、新征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后引领中国人民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体现了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的使命要求。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华民族为之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基本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上不断拓展和深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理论取得了重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明确部署,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呈现阶段性的循序渐进,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目标上的不断拓深,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奋斗目标上的内在要求和中国共产党一贯坚守的历史使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是发展阶段的衔接,是历史进程的贯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一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体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二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展现了我们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接续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光辉历程和灿烂前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量变”阶段,为最终实现“质变”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2014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指出:“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承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改革发展,下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国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耀眼标志。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不仅构建起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教育等民生领域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且在人类反贫困史上谱写了辉煌篇章。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有8亿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这些都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说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我们长期努力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更是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起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以辩证思维看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特别是在科技创新领域存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在科技发展面临外部打压和遏制加剧的形势下,亟待加快自主创新步伐。
为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些“变”与“不变”,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使命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总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功经验,直面现实问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