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彬(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政委、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
中国共产党是在斗争中诞生、发展和壮大的政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政党。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建党一百年这个重要节点,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回顾和总结百年来我们党推进伟大斗争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并从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夺取斗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推进伟大斗争必须依靠“最坚实的靠山”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风雨袭来时,党的坚强领导、党中央的权威是最坚实的靠山”。称作“最坚实的靠山”,缘于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而能够广泛凝聚斗争伟力,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能够把准斗争的时代主题,始终坚持唯物辩证法这一科学思想方法而能够扭住重点带动斗争全局,始终坚持自我革命精神而能够在斗争中永立不败之地。
百年壮阔历程,书写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伟大斗争的雄健诗行。革命战争年代,从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到千难万险的长征路,从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到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军队浴血奋战、一路向前,不断赢得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战争“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夯实发展进步的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走自己的路,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不移,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敢于碰硬,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动硬,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敢于针锋相对,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靠的还是党的坚强领导。历史证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能够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赢得一切伟大胜利。
当前,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凝聚应对风险挑战的强大力量,首要的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为此,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确保党在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预有准备、未雨绸缪才能化危为机、转危为安,推进伟大斗争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
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文化基因,也是融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血脉的政治品质。强化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敏锐洞察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准确把握各类现实和潜在隐患,才能及早准备好有针对性的对策。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心存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才有了我们党在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不断除患于已然、防患于未然。
百年来,我们党始终保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一路走来都坚持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从而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比如,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讲“准备吃亏”时,一口气列了17条困难,涉及国际国内、党内党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天灾人祸等方方面面,把一切有可能发生、甚至发生概率很小的困难都想到了。这些困难,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有的真发生了、遭遇了,有的部分显现了。正因为设想了这么多困难,作了“准备应付大事变”的精神准备,坚持“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我们党才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了战略主动权。又如,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把“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纳入“三个一以贯之”,坚持“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既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又有效防范“灰犀牛”事件,洞察先机、趋利避害,实现了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为此,应当把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贯穿于应对风险挑战、推进伟大斗争的各方面全过程,以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对潜在的风险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做到心明眼亮,预先准备,胸有成竹。
顺应历史发展大势才能赢得斗争主动,推进伟大斗争必须抓住关键时机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不断开拓党和人民事业新局面
历史发展潮流波澜壮阔,常人看到的是浪花激荡的“精彩”,智者观照的是大势所趋。只有看清大势,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使斗争方略乘上历史发展的东风、使斗争步伐跟上历史发展的节拍,才能利用好时与势,事半功倍推进伟大斗争,使斗争成果经受住历史的检验。
百年来,我们党在重大历史关头取得的伟大斗争胜利,得益于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比如,党的诞生顺应了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兴起的历史大势,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走在时代前列,成为时代弄潮儿。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顺应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强烈愿望,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带领人民赢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党下定决心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拉开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是基于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深刻洞察、对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的准确判断。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顽强的斗争意志、充沛的斗争精神,勇于和善于应对各个领域的重大风险挑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在脱贫攻坚等领域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是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发展观,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的结果。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愈加强烈,国家由大向强发展的驱动力愈加强劲。同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现历史性交汇,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必须树立大历史观,认清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具备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把握斗争规律、斗争策略和斗争方法才能成功应对复杂严峻的风险挑战,推进伟大斗争既要敢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
斗争需要较真碰硬的勇气,也需要把握其中的艺术。斗争规律、斗争策略和斗争方法,是完成斗争任务、实现斗争目标的“桥和船”。“桥和船”用好了,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能动把握和运用斗争规律、斗争策略和斗争方法,善于在斗争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辩证处理具体斗争中诸要素的关系,才能打开斗争新局面,取得斗争新成效。
回顾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无数重大斗争中铸就历史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我们党始终注重科学把握运用斗争规律、斗争策略和斗争方法,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比如,抗日战争时期,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是两个关系中华民族命运的矛盾。一个是民族矛盾,关系到中国存亡的问题;另一个是阶级矛盾,关系到能否将全民族抗战坚持到底并在战后建设新中国的问题。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我们党妥善处理这两种矛盾,既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又坚持和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保全民族抗日战争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又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这方面,我们党是非常注重把握规律和讲究方法策略的。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我们党于1980年制定颁布《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2003年颁布施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2016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管党治党筑起严格制度体系,书写了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篇章。
一百年雄关漫道,九万里风鹏正举。中国共产党靠高超的斗争艺术赢得过去,也要靠高超的斗争艺术开辟未来。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就要科学把握斗争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原则问题寸步不让,该斗争时就斗争,该出手时就出手,同时也要科学研判、权衡得失,着眼大局、管控风险,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科学把握斗争的重点和全局,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关键环节、紧要时节的斗争赢得全局和长远的主动。科学把握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