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深刻论述、反复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大推进了我们党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为在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一、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国家的“维”、“纲”,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方向和精神旗帜,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没有了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民族就没有凝聚力、向心力和发展动力,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和空中浮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矛盾凸显的关键期,思想领域复杂多变,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各种观念交相杂陈,不同价值取向同时并存,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变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有效引领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有效避免利益格局调整可能带来的思想混乱,形成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一个国家的规矩,而核心价值观也是一个国家的“规矩”。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有了这个标准,人们就知道该追求什么、舍弃什么,遵循什么、反对什么;就分得清美丑、善恶、好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抢占价值体系制高点的迫切需要。当前,围绕发展模式和价值观的竞争日益凸显,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尖锐复杂。伴随着中国举世瞩目的发展进步,中国发展模式的影响也日益扩大。西方一些势力虽然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改革发展成果,但从来没有也不可能认可中国的价值体系和政治制度,他们仍抱着意识形态偏见和冷战思维不放,把中国的发展壮大视为对西方制度模式和价值观的威胁。我国将长期面对西方遏制、促变的压力,而意识形态渗透、价值观颠覆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推行西化、分化战略的主要手段。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自己的价值观,或者自己的价值观不鲜明,对自己的价值观不自信,在这场价值观的对抗中就会败下阵来,就会不打自垮,成为别人价值观的附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根本不同
价值观是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产生与发挥作用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它不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而且积极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不仅具有民族性,而且具有时代性;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续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根本不同。我们讲的民主,是人民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我们讲的自由,是人民民主专政下的自由,是同纪律有机统一的自由;我们讲的公正,是人人平等、人人享有的公正,等等。不仅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些价值理念与西方国家的根本不同,而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价值理念也根本不同,因为西方国家鼓吹的价值理念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我们党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回答了当代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定位和发展方向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这样的价值观与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相契合的。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它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最大公约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也就是说,核心价值观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提出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不仅要从理论上考虑,而且要从实践角度考量,要根据我们当前的发展阶段、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来确立核心价值观。我们提出的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才提出来的。它紧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主题,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认同,是当代中国社会在价值领域的“最大公约数”。
三、让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必须综合运用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实际、融入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接受它,达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程度,收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增强自觉奉行和日常践行的能力。要促进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社会治理、行业管理,以良法善策和社会管理传导正确的价值取向。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要注意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使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让人们便于参与、乐于参与。
要抓好领导干部、青少年等重点人群。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能平均用力,必须抓好重点人群,特别是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党员干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作出表率、见诸行动,就是重要的导向和最有说服力的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带头保持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带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鼓励少年儿童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
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包含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源泉。
(执笔:闻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