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精髓要义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外交学院张历历教授作的专题辅导报告,从十个方面介绍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并阐述了其“十个坚持”的精髓要义,对我们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历历 外交学院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大意义

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领域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我们认识国际格局变化和时代变化的理论指导,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和广泛的世界意义。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内涵深刻。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学习理解,我把它分成十个部分加以分析、介绍。

(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深刻、全面、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进程,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再次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是一个美好愿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我们一代人或者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另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自提出以来,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广泛的影响,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可以相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将对国际关系和人类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二)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路径

2014年6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的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将继续做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率,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和印度期间,分别同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确认“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声明强调,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经提出,就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60年来,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集中体现了主权、正义、民主、法治的价值观。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国际社会发展潮流的,经过60年发展已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习近平主席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所有国家主权一律平等,反对任何国家垄断国际事务。这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捍卫国家主权和独立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成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联合自强的旗帜,加深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相互理解和信任,促进了南南合作,也推动了南北关系改善和发展。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力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权益,同时也为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六个坚持”,即坚持主权平等、坚持共同安全、坚持共同发展、坚持合作共赢、坚持包容互鉴、坚持公平正义。这为坚持和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指明了方向。具体来看:

第一,坚持主权平等。这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体现。主权是国家独立的根本标志,也是国家利益的根本体现和可靠保证。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各国应该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这些都是硬道理,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任何时候都不应动摇。

第二,坚持共同安全。安全应该是普遍的。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的责任。我们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理念,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

第三,坚持共同发展。一些国家越来越富裕,另一些国家长期贫穷落后,这样的局面是不可持续的。水涨船高,小河有水大河满,大家发展才能发展大家。各国在谋求自身发展时,应该积极促进其他国家共同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第四,坚持合作共赢。合作共赢应该成为各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政策取向。我们应该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要相互补台、好戏连台。要积极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摒弃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思维。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外交工作的一个重要理念。

第五,坚持包容互鉴。当今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姿多彩、各有千秋,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不能唯我独尊、贬低其他文明和民族。人类历史告诉我们,企图建立单一文明的一统天下,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第六,坚持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世界各国人民在国际关系领域追求的崇高目标。我们要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要推动各方在国际关系中遵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用统一适用的规则来明是非、促和平、谋发展。

综上,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大发展,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路径。

(三)坚持正确义利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外交活动中都强调了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正确义利观,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人的心里去,这是中国外交得道多助的一个重要基础。政治上要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为一己之私损害他人利益、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经济上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对那些长期对华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要更多考虑对方利益,不要损人利己、以邻为壑。并且,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有义务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惟利是图、斤斤计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阐述了正确义利观的内容。

坚持正确义利观的提出,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理论的又一创新成果。正确义利观充满了中国智慧和文化特色,不仅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提供了实践指南,也为世界外交实践发展作出了理论贡献以及行为指南。

(四)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一带一路”倡议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倡议。

2015年3月28日,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一行动规划的发布,迅速得到相应国家的热烈响应。近年来,中国政府制定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涉及的上百个国家政府之间进行了反复深入的讨论,逐渐形成了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在战略合作上的高度共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愿景、一个目标,要实现它,就要建设新型国际关系。而“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具体途径。它可以脚踏实地、切实可行地进行国际社会各个方面的全球治理,推动人类社会继续向着光明目标前进。可以说,中国发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供给世界的最好的国际公共产品。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创新,产生的国际影响前所未有。

我们知道,人类命运共同体、正确义利观和“一带一路”倡议被写入了党的十九大党章中,肯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理论地位和理论贡献。

(五)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习近平主席就当前世界经济领域三大突出矛盾提出,“我们一要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二要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三要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四要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

中国要怎么办?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指出,“我们要坚持多边主义,不搞单边主义;要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扔掉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协商是民主的重要形式,也应该成为现代国际治理的重要方法,要倡导以对话解争端、以协商化分歧。”其中,“以对话解争端、以协商化分歧”是全球治理的重要方面。

(六)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

2014年3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荷兰海牙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阐述中国关于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实现核能持久安全和发展。怎么理解中国的核安全观?第一,发展和安全并重,就是要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第二,权利和义务并重,就是要以尊重各国权益为基础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第三,自主和协作并重,就是要以互利共赢为途径寻求普遍核安全。第四,治标和治本并重,就是要以消除根源为目标全面推进核安全努力。

2014年5月21日,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提出了亚洲安全观,“我们认为,应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2019年6月15日,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五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又进一步提出,“谋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就是为了实现地区国家整体安全。”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指出,我们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弱肉强食是丛林法则,不是国与国相处之道。穷兵黩武是霸道做法,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并强调,我们要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我们要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止战维和方面的核心作用,通过和平解决争端和强制性行动双轨并举,化干戈为玉帛。我们要推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国际合作齐头并进,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防战争祸患于未然。

(七)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中还包括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这一创新性理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走出了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这一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先后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

2014年11月11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指出,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大家庭,打造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符合所有成员共同利益。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亚太经济体需要共同构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发展增添动力。这里,习近平主席提出“四个共同”,即:第一,共同规划发展愿景;第二,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第三,共同打造合作平台;第四,共同谋求联动发展。

2014年11月11日,习近平主席提出“亚太经济体需要共同构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那么,如何构建?同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对此做了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争取世界各国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支持,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我们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要坚决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国家统一,妥善处理好领土岛屿争端问题。要维护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通过广泛开展经贸技术互利合作,努力形成深度交融的互利合作网络。要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指出,大国之间相处,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大国与小国相处,要平等相待,践行正确义利观,义利相兼,义重于利。并强调,我们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要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国际社会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八)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开幕。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习近平主席指出,“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互联网对人类文明进步将发挥更大促进作用。同时,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不同国家和地区信息鸿沟不断拉大,现有网络空间治理规则难以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成为全球公害。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国际社会应该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合作,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习近平主席强调,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应该坚持四项原则,即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同时,习近平主席就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出五点主张,即: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要适应这个大趋势,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二是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三是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四是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五是增强互联网企业使命感、责任感,共同促进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六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九)建设包容的世界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重要场合都提到了建设包容的世界经济理念。比如:2015年1月8日,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中拉论坛未来发展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坚持平等相待的合作原则和友好协商、共同建设、共享成果的理念,打牢整体合作的政治基础;二是坚持互利共赢的合作目标,牢牢把握共同发展的主旋律,争取早期收获,实现“1加1大于2”的效果;三是坚持灵活务实的合作方式,通过双多边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四是坚持开放包容的合作精神,充分考虑相关各方不同的利益诉求。这段讲话,其实就包含了建设包容的世界经济理念。

2015年11月15日-16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到土耳其安塔利亚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同月17日-19日,习近平主席又抵达菲律宾马尼拉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这两次重要的国际首脑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在前后4天时间里多次发表了关于经济外交合作的讲话。

在11月15日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并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形成政策和行动合力。第二,推动改革创新,增强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第三,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激发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力。第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公平包容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11月19日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亚太是拉动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让亚太继续引领全球增长。同时,他还指出,各方在推进区域贸易协定进程中,要保持开放包容,谋求合作共赢,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当天下午,习近平主席就促进普惠包容发展发表讲话。他指出,亚太经合组织要引领亚太普惠包容发展之路。要坚持公平、开放、全面、创新发展大方向,重点帮助发展中成员培训人才,加大对各项民生事业投入。要优先解决好生存问题,积极应对贫困的挑战,使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互联互通建设惠及贫困人口。要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自觉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都提到建设包容的世界经济理念,而且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内容。比如:2016年9月4日,在杭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开幕辞; 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题为《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旨演讲。

(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周边外交工作,并在多年发展中取得卓越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2013年10月24日-25日,党中央为做好新形势下周边外交工作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此次会议确定了今后5年至10年周边外交工作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总体布局,明确了解决周边外交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

“亲”,是指“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

“诚”,是指“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

“惠”,是指“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

“容”,是指“要倡导包容的思想,强调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

“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是新形势下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生动宣言,是对多年来中国周边外交实践的精辟概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创新发展,对我们今后周边外交工作的开展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精髓要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这“十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精髓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所谓正确历史观,就是不仅要看现在国际形势什么样,而且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所谓正确大局观,就是不仅要看到现象和细节怎么样,而且要把握本质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林林总总、纷纭多变的国际乱象中迷失方向、舍本逐末。所谓正确角色观,就是不仅要冷静分析各种国际现象,而且要把自己摆进去,在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中看问题,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我国对外方针政策。综上所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还有很多,如“真实亲诚”对非关系以及对发展中国家关系、陆海统筹、新型大国关系等思想。限于时间关系,今天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张历历 外交学院教授)

上一篇:有条件有能力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下一篇:决定性成就 世界性意义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