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笔记】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工作上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随着施政目标的全面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战略思想逐渐清晰,即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提法: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2013年3月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


    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013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再提传统文化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 2013年11月,习近平在山东曲阜考察孔府和孔子研究院时说


    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 2014年10月13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开幕致辞中说


    “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习近平在出访塔吉克斯坦是对记者说


    批注:十八大以后,伴随着习近平的身影,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政治社会领域的“出镜”越发频繁。他在多个场合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中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的话语,透露的是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的尊重和思考。


    二、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和建设文化强国

    新提法:

    ◎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


    “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

    ——2014年的“两会”期间,习近平在与贵州代表团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来做好工作,以此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4年2月2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批注:自执政以来,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倡导,对建设文化强国的谋篇布局,都给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字里行间都可以一窥习近平文化战略的思路脉络。这几段话可谓切中时弊,抓住了建设文化强国的要害。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当时外媒普遍认为,习近平的“中国风”礼服正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底蕴,彰显中国文化自信的一个缩影。


    三、关于中国梦与民族复兴

    新提法:

    ◎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 2012年11月29日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 2013年3月17日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2013年12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

    ——2014年2月2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批注: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大会召开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这个梦“一定能实现”!



    四、关于文化交流

    新提法:

    ◎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汉学家、学习汉语的学生和媒体代表时说“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习近平的话,真切地道出了文化交流的特性和魅力。

    中国人民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道理。中法分别是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两国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有助于夯实中法关系的民意基础,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和法兰西文化交相辉映,有利于推动世界文明多样化发展。

    —— 2014年10月22日,习近平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分别为“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题写


    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

    —— 2013年12月30日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批注:可以说,在习近平的文化认知中,不仅有由内向外的传播,更有由外向内的吸收。他认为,中华文化就是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不能闭上眼睛不看世界,要在推进人类各种文明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五、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提法: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时强调


    要润物细无声,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我们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面向全社会做好这项工作,特别要抓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

    ——2014年5月23日至24日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2月26日,习近平在北京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


    批注:如果说,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的脸面和躯体,治理水平是一个国家的内部生理系统,那么价值观、财富观、幸福观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与灵魂。我们之所以反复强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正是要为呼啸前行的中国列车,增添恒久强劲的精神动力?养足健康茁壮的精气神,我们就会在快速的生活节奏里,多一些心灵的沉静;在现代化的外表下,多一些思想的厚重;在市场化的大潮中,多一些内心的坚守。


    六、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新提法:

    ◎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

    ◎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

    ◎“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

    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2014年2月27日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说


    我们共产党人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

    ——2014年10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上说


    批注:我们党历来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七、关于文艺工作

    新提法:

    ◎文艺不能成为市场的奴隶

    ◎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艺不能成为市场的奴隶,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批注: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对今后的文艺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可以说,习近平通过文艺座谈会又把文化复兴提到了新的重要位置。


    八、关于讲好中国故事

    新提法: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要提升我国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宣传。


    宣传工作要坚持党性坚持人民性。“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要用好新兴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

    ——2013年8月19日至20日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要争取世界各国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支持,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我们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要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要提升我国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宣传。

    ——2014年11月28日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


    批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引导国际社会全面客观认识中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九、关于中国精神

    新提法: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2014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

    —— 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批注:党的最高领导层最近一年多来数次提及“中国精神”,释放出以其助培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号。


    十、关于媒体融合发展

    新提法:

    ◎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时强调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广电转型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增强问题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创新理念手段,投身融合实践,尽快在媒体融合发展上见到成效、取得突破。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当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补效应”在增强,两者动态聚合特征更加明显,竞合共生关系愈发凸显。广电传统媒体要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瞄准和利用最新最好技术,增强借力发展意识,加快“四个转变”,争创广电媒体发展新优势。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

    批注:习总书记提出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其中“新型主流媒体”、“新型媒体集团”、“现代传播体系”三个关键词引起各方关注。更进一步说,如果把中国放在世界舞台来看,媒体融合的新提法,必将会影响中国媒体或者中国舆论界在世界媒体版图中的地位。

 


    结语:

    一个民族,只有文化体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展体现出文化的品格,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味深长,到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坚定决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毕竟,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

上一篇: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重要论述
下一篇:郑功成: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民生问题的重要论述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