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防控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提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水平。政法战线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防控风险、服务发展和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提升政法工作能力水平,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有新作为。
一、着力做好风险预警预控工作,切实增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预见性、前瞻性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要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尤其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可能引发的风险做到心中有数,着力做好反对暴力恐怖和维护政治安全、金融安全、网络安全、公共安全等五大领域风险预警、预控工作,切实提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水平。
暴力恐怖风险是最现实的风险,反恐工作存在的问题是最明显的短板。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疆内疆外两个战场、网上网下两条战线,全力打好主动仗、攻坚仗、持久仗,牢牢掌握反恐斗争主动权。坚持情报引领,努力做到防范在先。完善反恐防范和指挥体系,努力做到发现得了、研判得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强化反恐国际合作,最大限度维护我国家利益。
国家安全中,政治安全是根本。要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善于统筹资源、合成作战,确保国家政治安全。把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策策略结合起来,努力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事关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互联网金融领域专项整治,推动对民间融资借贷活动的规范和监管,建立立体化、社会化、信息化监测预警体系,完善跨地区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对金融风险发现、预警能力。依法妥善处理涉众型案件,尽可能做好涉案资产保全工作,既依法查处违法犯罪活动,又切实维护公民、企业合法权益。采取以案说法等方式,加强警示教育,增强群众风险意识和识别、防范能力。
当今世界,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生产生活的新空间、国家主权的新疆域。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要坚持网上治理和网下管理相统一、专门力量和社会力量相统筹,构建维护网络安全新格局。健全网上网下一体化打防管控机制,加大对网络违法犯罪产业链打击力度,提高对网络违法犯罪的发现、处置能力。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加大对窃取、泄露单位和个人信息及企业商业秘密违法犯罪打击力度,维护公民、企业合法权益。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交通、通讯日益发达,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快流动,新型犯罪大量涌现,动态化、智能化特征突出。要坚持打击、防范、治理并举,改进方式方法,增强预防打击犯罪实效,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平安的生活。一是提高预防打击犯罪的科技化水平。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要善于运用未来的眼光、创新的思维,把提高现代科学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核心战斗力来抓,善于把新技术运用到预防打击犯罪实践中,确保与犯罪分子较量时占得先机、赢得主动。二是增强打击新型刑事犯罪的攻坚能力。新型犯罪中,不少是跨区域跨国境的。要完善警种合成、部门协作、区域联动、国际合作机制,采取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斩链条等措施,坚决把新型犯罪猖獗势头打下去。深入开展对电信诈骗犯罪专项治理,加强国际警务合作,加强对境内犯罪重点地区的打击整治,加强对电信、金融等领域源头监管,挖根断线、综合治理。三是创新完善打击犯罪组织形式。要把发挥整体优势和发挥专业优势结合起来,统筹好纵向、横向警力资源,以打击专业化对付犯罪职业化。深化缉枪治爆专项行动,建立对枪、爆源头控制、过程跟踪、全程管控的综合治理体系,以及时有效消除祸患。
二、把服务做实做好,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按照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把服务开放发展、服务创新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等三大服务做实、做好,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要顺应全方位对外开放新趋势,确立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安全保护和法治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理念,提高统筹运用政法资源服务开放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有效保护我国家利益和在海外的公民、企业及项目安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法治是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善于发挥法治对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坚持加强产权保护、尊重契约自由、保护诚实守信的原则,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稳定的法治环境,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充分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增长、推动创新、扩大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财产权,依法惩治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总结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成功经验,完善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机制,探索运用简易程序审理简单的知识产权案件,研究知识产权市场价值的司法认定办法,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治力度,防止权利人赢了官司、丢了市场。加强企业破产案件依法审理工作,推动用法治办法化解产能过剩、处置“僵尸企业”,努力维护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坚持查办案件和规范行为、采取强制措施和保障合法权益、惩治犯罪和挽回损失并重,防止因执法办案不当加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维护人民权益是执法司法工作的根本宗旨和本质要求。要把维护人民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实体、程序、时效上充分体现维护人民权益的要求,切实做到执法为民、公正司法。深入推进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确保执法司法权依法、规范运行,防止滥用执法司法权侵犯公民、法人合法权益。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制度,加强对刑讯逼供、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加强刑事司法领域人权保障。进一步清理、取消不合理的执法司法考核项目,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引导和确保干警依法办案、办好案。
政法机关承担着大量公共服务职能,要完善政策、改进方式,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公共服务的需求。研究制定同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积极户口迁移政策,推动完善综合配套措施,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实现到2020年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的目标。推动建立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住得下、过得好、有奔头。完善司法服务功能,改进司法服务方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
三、下大气力破解难题,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础工程,对于维护公共安全、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具有重要作用。2016年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关键之年。要推动有关部门、单位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好。根据大中小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特点,推出一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示范市县、示范乡镇,形成互学互帮、你追我赶的局面。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重点人群服务管理、重点行业安全监管、重点领域矛盾化解等三大难题,确保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重点人群既是易引发公共安全问题的群体,也是需要给予特殊关爱的群体。要更加注重民生保障和教育管理相衔接,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怀帮扶体系,做到底数准、动态清、管得住、服务好,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针对一些地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难管难治问题,要强化政策保障、资金支持,努力做到应治尽治、应管尽管。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低龄化、暴力化问题,要坚持宽容不纵容、关爱又严管,统筹做好法制教育、心理疏导、文化学习、职业培训工作,使他们重新回到人生正确轨道。针对刑满释放人员重新违法犯罪问题,要落实帮教衔接机制,加强就业政策扶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让他们在温暖、包容环境中顺利融入社会。
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期,也易成为安全事故高发期。要更加注重增强风险意识和对风险源的控制,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危险化学品,要强化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善于运用物联网、电子标签、卫星定位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生产、运输、存储、销售、使用等全过程、无缝隙的监管体系,实现对各类风险自动识别、预警,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对公交、地铁、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要在紧紧依靠群众、加强人防工作基础上,研发、推广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大客流量快速安检、易燃挥发物监测报警装置等新技术新产品,运用最新科技手段破解安全防范难题,保障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对寄递物流行业,要研究解决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推动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等措施的全覆盖,并建立全程计算机管理机制,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织密安全网。
这些年,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不少问题。其中,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成为公共安全的薄弱环节。这些地方市场化、法治化程度相对比较低,更需要政府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精细化管理。要加强对城市潜在风险的排查和评估,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切实解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影响,劳资、医疗、环保等领域矛盾多发。要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防范处置个人极端事件结合起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劳资领域,要综合运用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预防化解劳动争议,严肃查处恶意欠薪案件,有效预防因欠薪引发群体性事件。在医疗领域,要总结一些地方出台预防处理医疗纠纷条例、建立第三方调解机制、依法处理医闹等做法,预防化解医疗纠纷。在环保领域,要依法查处严重污染水源、大气、土壤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做好环境公益诉讼工作,同时推动在政府、企业、群众间搭建协商平台,建立第三方参与的环境影响评估机制,引导群众科学认识环境风险、理性表达利益诉求。
四、尽快补齐短板,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提高社会治理整体水平,关键要补齐短板。当前,要尽快补齐基层基础、社会共治、科技运用、法治保障等四个方面存在的短板,把社会治理提高到新水平。
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希望也在基层。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是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基石。要主动适应形势发展变化,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地投到基层,努力使基层更有活力、基础工作更加扎实、基层队伍更有战斗力。总结一些地方在乡镇(街道)统一建立为民服务中心、综治维稳信访中心,实行“前台一个窗口、后台一体运行”,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等做法,进一步加强综治中心建设,通过纵向压缩层级、横向整合职能,实现资源力量整合在基层、工作合力形成在基层、服务管理水平提高在基层。
基础工作不深入、不扎实一直是社会治理的短板。全部基础工作中,实有人口、实有房屋是核心要素,是基础中的基础。要抓住居住这一基本生活环节,结合实施居住证制度,依托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推动以户籍管理为主的静态管理模式向以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为对象的动态管理模式转变,努力实现以房管人、以人找房,破解人户分离等管理难题。
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是实现社会善治的过程。推动群众工作与时俱进是实现社会善治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一些地方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即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参与矛盾化解,既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也为代表、委员履职尽责提供新渠道,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在,一些犯罪分子反侦查意识强,但无论他们怎么狡猾,吃、住、行及消费、娱乐都离不开现实社会、躲不开群众视线。要坚持好、运用好党的群众路线,善于运用新的载体和手段,把各行各业中从业人员组织起来,把大街小巷中各类群体发动起来,把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及“互联网+”等新业态中蕴含的资源力量利用起来,把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调动发挥起来,打造社会治理力量新的增长点,开创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新局面。
网络的本质在于互联,信息的价值在于应用。目前,信息共享和深度应用不够,是制约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个瓶颈。我们要加大组织推动力度,搭建有效平台,提高信息综合利用水平和情报预警能力。一是明确共享项目和责任。要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对信息共享需求进行梳理,列出项目清单,逐一提出共享方案。二是搭建共享平台。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建立数据接入、查询机制,整合好地区、部门信息资源,发挥好企业数据资源作用,把分散、孤立、沉睡的数据激活、用好。三是强化深度应用。要把综合研判和扁平化指挥、实战性应用结合起来,善于运用大数据技术,推动侦查破案从循迹追踪向精准发力转变。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全时化、可视化、智能化特点,推动治安防控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集约型转变。善于运用数据追踪、数据决策,对公共安全风险实时监测、动态感知、科学预警,推动风险防控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信息化、现代化。
法治作为社会治理的最优模式,应当回应转型发展过程中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构建权责明晰的社会治理规则体系,善于运用法治方式使社会治理难题在执法司法环节加以解决,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更加注重从制度层面反思重特大公共安全事件教训,推动公共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系统化,用严密的法律制度、严格的法律实施筑牢生命防护网。从市面街头、身边小事抓起,加强日常的公正执法和严格管理,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城市管理等领域存在的问题,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社会秩序。把法治宣传教育和解决群众身边法律问题结合起来,推动法治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努力使崇法向善、循法而行成为群众自觉行动,促进法治社会建设。
(本文节选自孟建柱同志2016年1月22日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