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读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

      薛小荣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正如恩格斯深刻指出的那样:“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你挣到了钱,但空气、饮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么幸福可言。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几个地球也不够中国人消耗。中国现代化是绝无仅有、史无前例、空前伟大的。现在全世界发达国家人口总额不到十三亿,十三亿人口的中国实现了现代化,就会把这个人口数量提升一倍以上。走老路,去消耗资源,去污染环境,难以为继!因此,中华民族要实现永续发展,必须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果其他各方面条件都具备,谁不愿意到绿水青山的地方来投资、来发展、来工作、来生活、来旅游?从这一意义上说,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坏了,而是要把它保护得更好。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事实上,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加快构建绿色生产体系,大力增强全社会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中国要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空气、水、土壤、蓝天等自然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续。马克思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曾列举了波斯、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等由于砍伐树木而导致土地荒芜的事例。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一定要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工业化老路,构建全球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为建设绿色低碳世界作出积极努力。气候变化关乎人民福祉,关乎人类未来。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中国已经向世界承诺将于二〇三〇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荒漠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国际社会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了中国经验。作为全球负责任大国,中国不仅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建设美丽中国,还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多边合作机制,互助合作开展造林绿化,共同改善环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生态挑战,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应有贡献。(责任编辑:王鑫)


上一篇: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工作期间对推动“三农”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下一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