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新篇章的根本指引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远见卓识和宽广视野,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富有时代性、原创性、民族性的重大理论观点,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根本遵循。
核心要点:
■ 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围绕文化自信形成了一系列更加成熟、更深思考、更高层次的理论表达,全面深化了我们党对文化的规律性认识。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树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鲜明标识;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立场;强化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提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
■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核心要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基础工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精神源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获得感,是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内在动力;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是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紧迫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远见卓识和宽广视野,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富有时代性、原创性、民族性的重大理论观点,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根本遵循。
一、开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文化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文化观上达到的新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境界。
这一思想把握文化发展本质规律,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围绕文化自信形成了一系列更加成熟、更深思考、更高层次的理论表达,全面深化了我们党对文化的规律性认识。比如,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文化自信,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把文化建设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谋划部署,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核心和灵魂。
这一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坚定不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针对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等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工作的精神脊梁;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
这一思想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树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鲜明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和内在逻辑,把文化建设同构建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重要精神支撑;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文化发展道路;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个方面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设计了民族的、科学的精神图谱。
这一思想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立场。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作为文化建设的主体和依靠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以真挚的为民品格、深沉的为民情怀,强调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有力廓清了文化建设中的模糊认识和错误倾向,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方向和立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
这一思想强化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提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文化建设上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孕育出伟大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推进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历史进程中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媒体、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这些重要论述极大强化了党员干部文化建设的责任和担当,增强了做好文化工作的底气和信心。
二、深刻把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根本途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既在于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揭示,更在于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根本途径的科学指引,以及由此带来的强大实践指导力。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核心要义。意识形态决定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事业的成败,决定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从社会主义产生之日起,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制度模式的竞争较量一刻也没有停息,特别是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历史终结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等一时甚嚣尘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从根本上扭转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竞争较量的态势对比。但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相比,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相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气魄和魅力,确保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长期竞争与合作中赢得优势。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基础工程。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任何一个社会要把全社会的力量凝聚起来,都要有一套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资产阶级就是靠着“自由、民主、平等、博爱”这套价值观,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作为更高级、更先进的价值观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站在人类文明的制高点,实现了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理论批判和实践超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必须按照这一部署,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必须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世界影响力,掌握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打好价值观念之争这场硬仗。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精神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近代以来,以什么样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历史虚无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全盘西化论等层出不穷,给文化建设带来思想困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能否适应新的时代要求,能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相协调。在此基础上,他鲜明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本方针,这是新形势下处理“继承”和“创新”关系的科学指南。我们必须把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与新时代新要求结合起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获得感,是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内在动力。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期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更丰富、更多样、更全面的精神文化生活。从更深层次上说,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对实现人民群众美好期盼,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的引领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在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上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是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紧迫任务。文化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强盛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的提高过程,更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的提高过程。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社会对我国发展道路、价值理念、制度模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在国际舆论场仍是西强我弱的格局下,我们“失语”“挨骂”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推进文化繁荣兴盛,就是要大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积极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大力弘扬和传播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智慧,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立体的、全面的中国。
三、努力做好推动首都文化繁荣兴盛这篇大文章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是新时代赋予北京的历史使命。当前,最根本的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
不断提升政治站位,奋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进一步形成生动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行动纲领、思想旗帜。我们要坚持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融会贯通学、带着感情学、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和理论宣讲等多种形式,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引导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深刻领会贯穿这一思想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非凡政治智慧、强烈历史担当、科学思想方法,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进一步形成生动实践。
不断提升前沿站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极端重要而复杂,是一场务求必胜的攻坚战。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既抓好正面建设又抓好舆论斗争,既管好阵地又管住队伍;既抓好健全制度又抓好责任督查,牢牢守住首都意识形态阵地,坚定不移地维护好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为党中央站好岗、放好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培育新时代合格的首都市民。不断拓展对外传播的平台和载体,把首都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转化为对外文化交流的优势资源,为推动世界文明进程贡献中国力量、北京力量。
不断提升首善站位,全面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首都文化也将承载起更多的新内涵。必须紧紧围绕“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建设,持续推出更多体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要求、弘扬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不断开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新局面,推动北京朝着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文脉标志的目标奋勇前进。
(作者:杜飞进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