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彰显文艺的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彰显文艺的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文艺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奋进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广大文艺工作者应明确自身的目标和责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全新面貌投入新时代文艺创作实践,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指引推动我国文艺工作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主要体现在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2016年在中国文联十大和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2017年十九大报告等重要文献中。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的继承,也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的创新与发展,是我国文艺发展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时代文艺工作的基本遵循。

  这些重要文献所涉及的大多是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是对人类文学活动过程各个方面和要素——文学活动、文学创造(生产)、文学作品、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权威阐述,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是结合中国发展实际,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活的运用,有着新时代的鲜明印记。譬如,文学活动中创作主体的人格修养、精神状态、历史意识、艺术才情和文化自信;文艺作品的表现对象、服务(接受)对象;文艺作品的“史诗”风格、经典内涵和时代精神;文艺作品典型人物特别是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其中着重强调的是作家和艺术家创作的导向问题,也就是“为谁写、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总归起来就是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强调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和艺术家自身所蕴含的精神生产者的特性,即他们应该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就是强调面对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和新经济全球化时代,要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优秀作品以审美的方式直抵人心

  新时代的文艺创作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既是经典文艺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文艺的历史传统。它是文艺创作者价值观的最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艺活动就是人的活动,文艺作品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生动体现。文学是人学,文艺的出发点、连接点和归宿点是“人”。因此,文艺“以人民为中心”,正是文艺活动的本质所决定的。创作的描述对象是“人民”,创作的灵感源泉来自“人民”,创作的服务目标是“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强调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这表明,文艺创作不仅要为人民而写,其表现的对象也是人民,在写作过程中还要自觉地向人民学习。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关键是要用优秀的作品以审美的方式直抵人心——以真实的故事、真挚的情感、真切的反思,表现人性、人情、人生,感动人、激励人、温暖人,引人思考,促人奋进,彰显正能量。文艺为何要直抵人心?因为文艺是有别于物质生产也有别于科学研究的特殊的精神生产。这种生产与一般精神生产有相类似的地方,即它们都是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都是富于个性的创造活动。但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即文学是以言语为原料的生产活动,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它需要关注人,关注人的情感与命运,关注人的价值和意义。这是文艺的基本特性和主要价值所在。而文艺创作对于人的关注,当以对当下现实人生的关注最为重要。

  近几年来的文学艺术创作在关切和回应当下中国现实,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表现人民的生活和情感等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金宇澄的《繁花》、李佩甫的《生命册》、王蒙的《这边风景》、范小青的《桂香街》、王树增的《抗日战争》、陈启文的《大河上下》等作品直面现实生活的转型,表现精神坚守,与时代变革同行,充分显示出“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的创作导向。“现象级”影视作品在直抵人心方面也展示出新的气象。譬如表现国际救援行动和爱国精神的电影《战狼2》《湄公河行动》,表现重大革命历史的《建军大业》《历史转折时期的邓小平》,表现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平凡的世界》《白鹿原》《鸡毛飞上天》《舌尖上的中国》等。这些作品致力于对复杂人性、人情、人生和人格的探索,为人民的文化生活增加了温度、深度与厚度。

 

  3.立足史诗般的伟大实践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品力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对于文艺作品的诸多经典话题同样进行了新的阐释。譬如针对文艺作品塑造典型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这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论述一脉相承。典型的高度,不仅是作品和时代的艺术高度,也是作家艺术家追求的高度。因为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否、经典与否,与其能否塑造出成功的人物形象密切相关,古今中外的文艺经典已经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这个成功的人物就是“典型”,它是作家艺术家所要着力塑造的人物,是具有特殊的性格、命运或心态,蕴含着深广社会历史内容,体现着作家审美评价的艺术形象。鲁迅笔下的阿Q、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卡夫卡笔下的格利高尔等都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典型人物。中国作家和艺术家应该具有创作无愧于新时代的典型形象的雄心和信心。

  再如创造新史诗问题。这实际上与文艺如何表现历史、如何表现新时代我国的现实发展等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史诗,本指一种诗的类型,即偏重于客观叙述历史事实的诗歌形式。正因为此,史诗往往又与宏大的历史叙事、民族叙事或国家叙事勾连起来,黑格尔就曾说过:“史诗就是一个民族的‘传奇故事’。”史诗又可代指一种严格遵从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文学风格,其前提就是恪守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尽可能地去还原历史,而不是以泛娱乐化的心态去虚化、戏说、曲解和解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文学家、艺术家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的真实,但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戏弄历史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而且是对自己创作的不尊重,最终必将被历史戏弄。

  当下出现的一些以任意想象和戏说解构历史的网络文学等,并非严肃的创作,而是过度娱乐化的结果,不仅是对受众特别是青年一代的误导,还呈现出历史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偏差。如何引领沉溺于游戏和动漫的年轻一代回归文艺正典,获得对于历史的正确认知,责任在于我们。因为今天的青少年正是明天中国的主力军,他们决定着中国未来的走向和格局。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中国新史诗的创造,这不但是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真实再现,更体现出对于新时代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特殊意义,体现出建立于中华悠久文化和现代文化基础之上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深刻阐明了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新要求。目前我国已然成为文艺大国,但仍然存在“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等方面的问题。当务之急就是助推中国文艺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由此,需要认真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如何在文艺的内在品质上获得新的突破、提升和飞跃,向文艺强国迈进?怎样致力于表现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气神?还应该总结的是,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文艺为世界文艺贡献了哪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作为“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文艺又在哪些方面拓展了从文艺大国走向文艺强国的有效途径,为世界上民族国家的文艺在开放中保持自身独立性提供了哪些全新选择?

  新时代呼唤新气象新作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应明确自身的目标和责任,构筑文艺的中国形象和中国精神,彰显文艺的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作者:王晖,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上一篇:引领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科学思想体系
下一篇:多重视角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