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一书,日前在全国出版发行。全书共分9个专题,收入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15日至2017年5月3日期间的讲话、报告、谈话、指示等70多篇重要文献中的330段论述,涵盖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思想和理论精髓,是习近平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进一步坚定政治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长期探索的基础上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并且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这条道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实践证明,我国政治制度有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习总书记深刻指出:“这样一套制度安排,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能够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发展充满活力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促进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福祉。”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习总书记反复强调,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模式,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既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又有严谨的制度安排;既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又有有效的实现形式和可靠的推动力量。其核心思想、主体内容、基本原则等,都在宪法中得到了确认和体现,其精神实质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坚定制度自信,首先就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不拘泥于刻板的模式,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注重实际效果。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时最为强调的原则性问题,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关键所在。习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三者之间的关系,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施好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不能把三者对立起来,更不能用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来动摇和否定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核心作用,至关重要的是维护党中央权威。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的领导核心,不断强化“四个意识”,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个新事物,也是个好事物,但还需要完善和发展,因此要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并通过改革继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增加和扩大我们的优势和特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按照习总书记明确的六个“坚持”和六个“切实防止”的政治体制改革方向和原则,贯彻落实有关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各方面具体要求;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不断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高其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要继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要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以习总书记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更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更加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