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四梁八柱”

  作者: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肖贵清、田桥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总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集中概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重要思想和重大战略,构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四梁八柱”和基本框架。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多次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围绕“如何实现中国梦”这一目标愿景展开的。中国梦是共产主义理想在当前中国发展阶段的时代表达,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国家治理目标。“两个一百年”确立了中国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具体坐标:到20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到2050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推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治国理政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当代中国人的梦想,也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不断奋斗、努力追寻的价值目标;不仅反映了民族和国家的共同愿望,也体现每个中国人的精神诉求,还是海外华侨和华人的精神支柱,因而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聚集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持和平发展。

  根本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同时也总结了我们党90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的理想诉求,也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接续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中写下精彩篇章,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的时代任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符合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的基本国情,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战略思维、全局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推进治国理政新实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新的道路形态、理论形态和制度形态,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新的实践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逻辑主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为国家治理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如何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执政必须解答好的时代课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方位推进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新篇章。

  执政党治理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根本组织保障。建设一个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不断提高党治国理政的水平,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锻造坚强领导核心。

  政府治理变革与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政府是国家治理的实施主体,管好政府是治理好一个国家的前提。优化政府自身的治理,要解决好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和失位的问题,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内外部权力监督,推进政府职能、程序、权限、责任法定化,使其严格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以强军兴军为目标的国防和军队治理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强后盾。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防和军队改革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全面落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基本要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体系,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纷繁复杂,迫切需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完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构建集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

  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发展全局变革,力争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推进科技、文化、制度等各方面创新,引领发展新方向、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协调发展是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提升发展整体效能的重要保障,强调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强调信息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绿色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强调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善生态环境,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开放发展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拓展对外开放深度与广度、提高对外开放质量与水平。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强调共建与共享统一、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推动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进。

  五大发展理念是党对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凝练,符合国情,顺应时代要求,指明了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思路,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弥补发展短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治理方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五大发展理念统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路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和实践上不断深化的成果。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和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三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涵养、滋养、营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大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四是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实施精准扶贫,健全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五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和法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的整体设计,抓住了“五位一体”建设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明晰了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合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的重大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步,引领着治党治国、改革发展的实践进程。全面深化改革致力于破除利益固化藩篱,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着眼于促进国家生活运行制度化规范化,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致力于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全球治理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全球治理方案的核心主张。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越来越成为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方式,成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对待全球政治经济秩序、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推动世界发展,是党中央治国理政需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始终坚持正确义利观,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推动建立更加公平、正义、包容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走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在应对金融危机、贫富差距、地区冲突、气候变化、恐怖主义、难民潮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上,中国倡议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价值立场:人民主体地位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遵循人民主体的价值立场,明确了治国理政的核心要义,即人民是治国理政之本、为人民治国理政、依靠人民治国理政。

  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社会基础和力量源泉。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夯实治国理政之本,关键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让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也是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鲜明体现。关切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治国理政的政治伦理。为人民治国理政,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发展为了人民,一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多利益获得感。任何一项改革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思路、制订举措,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处理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也是推动治国理政的主体力量。依靠人民治国理政,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的内在要求。要尊重人民的实践主体地位,自觉依靠人民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为治国理政汇聚力量;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水平的最高裁决者,是党的工作成效的最终评判者,充分肯定人民的评判主体地位,有助于使人民群众的建议意见在推进治国理政中起到积极作用。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创新发展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坚持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上一篇: 科学把握党的历史的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下一篇:推进“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科学指南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