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改文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体会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了新闻舆论工作的地位作用、职责使命、方针原则、任务要求,回答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为加强和改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2.19”讲话不仅对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党的理论宣传工作以及整个宣传思想工作同样重要,是我们办好党刊的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在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我们重温这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对于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党刊姓党,提高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按照专题学习安排,我重点围绕改进文风问题,谈一下重温讲话的心得体会。

       一、我们党为什么重视改文风

       文风体现党风,人们从文风状况中可以判断党的作风,评价党的形象,进而观察党的宗旨的贯彻落实情况。在“2.19”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提出了48字的总要求,进而强调“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好的思想、观念、内容,要通过生动的形式、多样的手段表达出来”,“正面宣传要用心用情做,让群众爱听爱看,不能搞假大空式的宣传,不能停留在不断重复喊空洞政治口号的套话上,不能用一个模式服务不同类型的受众,那样的宣传只会适得其反”。这集中阐明了改进文风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切实贯彻落实到党刊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中。

       文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优良作风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党植根于人民群众,与群众血肉相连,文风是其密切联系群众、制定方针政策最直接、最直观的折射,涉及到党群关系的好坏,涉及到人心向背,文风不正实际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变种,长期下去势必脱离群众。马克思恩格斯曾多次论及什么才是好的文风,并以他们的著作体现了优良的文风。在谈到《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写作风格时,马克思是这样说的:“我们力求说得尽量简单和通俗,我们就当读者连起码的政治经济学概念也没有。我们希望工人能明白我们的解说。”《共产党宣言》这样一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献,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全文也仅仅1万多字。即便是《资本论》这样深奥的理论著作,马克思同样尽力做到语言通俗化。英国学者戴维·麦克莱伦认为,《资本论》细致而卓绝的风格不论是对历史还是文学都是一个永久性的贡献。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缅怀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历史功绩,全文一共1200余字。列宁同样高度重视文风问题,曾强调:“对人民不能咬文嚼字,而要讲得通俗易懂。”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一贯倡导党风、学风、文风的一致性,把保持自身优良作风,视为对民族和国家的一种严肃的责任担当。

      文风关系党的形象和事业成败。文风与党的事业息息相关,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风问题。1942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做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随后又在中央宣传部干部会议上做了《反对党八股》的报告,正式拉开了整风运动的序幕。他指出:“党八股这个形式,不但不便于表现革命精神,而且非常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延安整风运动把文风与党风、学风直接联系起来,作为政治路线问题来看待。邓小平同志一贯反对各种文风上的形式主义,他指出:“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是为了解决问题。”1978年12月13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定调子,实际上是改革开放的动员令宣言书,全文也就几千字。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大力整治文风会风,倡导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作风建设,狠抓改进文风会风,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率先作出表率,讲话不说官话套话,开会不照本宣科,一系列举动直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痼疾,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文风反映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文风问题,说到底是党员干部对党的事业的态度问题,同时也体现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以及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和执行水平。郭沫若在《关于文风问题答〈新观察〉记者问》中鲜明指出:“文章是人写的,因此首先是人的问题。古语说文如其人,这是说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文章。”党员干部忠诚于党的事业,党性修养坚强,反映在文风上就是有的放矢、有理有据,不说套话空话。在理论宣传中,如果对党的理论生吞活剥、照本宣科,缺乏结合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阐释,再好的理论也不被人民群众所掌握,这会损害党的事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的:“不良文风蔓延开来,不仅损害讲话者、为文者自身形象,也降低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群众疏远干部,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

      二、习近平总书记的文风作出了榜样

      文风反映出的是思想高度、党性修养、赤子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风问题,是党的作风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思想深刻、朴实生动,情真意切、深入浅出,富有哲理、具体鲜明地体现了我们党的优良文风,广大干部群众愿意听、听得进,听得懂、记得住,为我们作出了表率。

      寓深邃的思想于凝练的语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站位高、立意高,思想深邃、思路开阔,同时又善于用极其凝练、高度概括的话语提纲挈领。比如,他在参加“复兴之路”展览时,把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用三句诗词作了高度凝练的描述和概括,昨天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今天是“人间正道是沧桑”,明天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大气磅礴、气势恢宏。又比如,用“6个时间段”高度概括500年来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还善于用一些高度凝练的几个字或关键词,把思想浓缩其中,让人能听懂、能明白、能记住。比如,他在讲到中国周边外交关系时,用了“亲、诚、惠、容”四个字高度概括,精辟而深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往往以这种凝练、归纳和概括的画龙点睛之笔,高屋建瓴、抓住根本,要言不烦、启人深思,有很强的历史纵深感和现实针对性。

      贯穿强烈的问题意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什么很解渴、很过瘾,总会引起强烈共鸣,产生巨大反响?关键在于了解实际、深谙世情国情党情,实事求是地讲问题、摆现象,敢于亮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问题始终是个导向、是号角,他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一针见血、有的放矢。比如,“2.19”讲话在谈及新闻舆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时直言:“面对火热的社会生活,一些同志深入实际不够,习惯于跑机关、泡会议、抄材料,或借助网络摘抄拼凑,有的甚至为一己私利搞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严重损害新闻媒体公信力。”再比如,讲到干部队伍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毫不留情;讲到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的诸多表现,干部队伍好人主义、不敢担当的种种问题,包括用人上的种种“关系圈”“潜规则”等不正之风,鞭辟入里。这种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担当,使得讲话不回避矛盾和问题,不隔靴抓痒隔山打牛,具有一种振聋发聩、猛击一掌的穿透力。

      善用群众语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中国梦时指出,“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达”。而总书记的文风正是以“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达”为显著特征。他经常用一些很质朴、很简单的大白话、大实话,特别是一些普通干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话来表达思想。比如“2.19”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不同的人有不同信息需求和接受特点,一套话语满足不了所有人时,形象地使用了比喻:“这就像做菜一样,同样烧一条鱼,有的人喜欢剁椒鱼头,有的人喜欢红烧中段,有的人喜欢糖醋鱼块,有的人喜欢雪菜鱼汤,如果都一个味道,就难以达到最佳效果。”他讲舆论导向的重要性时指出,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不好的舆论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这些很接地气的群众语言通俗易懂,一扫大话、套话、空话和“官话”习气,与大众话语体系很对接、很吻合,体现出浓厚的百姓情怀。

      三、理论宣传怎样改文风

      习近平总书记批示指出,“文风改进永远在路上”。作为党的重要宣传思想阵地,党刊主要面向广大党员干部,面对重大理论问题不能失语,不仅要讲话,而且要会讲话,切实把话讲好。文风好,我们的理论宣传就会有影响力,受众就喜欢接受,就能实现应有的价值。如果空洞抽象、苍白刻板,就会拒人于千里之外,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也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在文风上作出了榜样,是我们改进文风最好的教材。改进文风,首先要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要求,在文风上向总书记看齐。2010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求是》第10期发表《努力克服不良文风 积极倡导优良文风》一文,提出了“短实新”的文风要求,指出改进文风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学习。学习什么?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此作为政治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不断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力的东西,充分合理地继承和运用。理论功底扎实了,知识积累厚实了,肚子里装的东西多了,才能厚积薄发、言之有物、深入浅出地讲话、写文章。二是增强党性修养。坚持以德修身,努力成为高尚人格的模范,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出的话、写出的文章人们才愿意看、愿意听。对于我们党刊工作者,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领会思想内涵、掌握思想方法,自觉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改进我们的文风,进一步提升理论宣传工作的水平。

      增强现实针对性。我国自古以来提倡“文以载道”,主张“为文尚质”,立言之要,在于有物,“以适用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2.19”讲话中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要抓住涉及治国理政的战略问题、广大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问题,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不断提高工作实效”。作为中央党刊,我们在策划选择理论文章的选题时,必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紧跟中央最新精神,选择那些重大理论问题,或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热点话题,或有争议的理论交锋议题,深入进行理论解读和辨析。去年以来,我们坚持紧跟与深跟相结合,一方面加大正面回答重大理论问题的力度,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三个如何”重大课题,组织刊发了一批重头文章,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党的执政地位、关乎国家政治安全的深层次理论问题。另一方面,加强理论宣传的战斗性,“红旗论坛”、“求是笔谈”针对“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昙花一现”、西方民主是“普世价值”等错误观点,刊发了一批说理透彻的辨析文章,《求是》的说理性、针对性、战斗性得到明显加强。

      深入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做好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基础。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要解决问题,还须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工作和研究工作,这就是分析的过程。”因此,毛泽东同志的文章不像中共的早期领袖陈独秀、瞿秋白那样还不脱文人相,他深入到军事、政治活动中又与工农更密切地接触,这既丰富了他的思想,也丰富了他的语言,他的文章是用血与火写成的,是中国革命的写照。编委会提出,今年是我社的调查研究之年,也是改文风之年,秋石文章写作要采取深入调研合作的方式进行。只有在深入一线实践后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事物建立起一个具体的、带有感性特点的认识,才能对相关问题有深切的感受,进一步启发思考,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实一些,引起读者的共鸣,不同于高高在上的官话套话,也不同于扒文件和材料拼凑出的干巴巴的“文件体”。

      文风不是小事,改文风永远在路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19”讲话精神和“文风改进永远在路上”的批示精神,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改文风,注重学习经典著作、学习前人积淀、学习业务知识,更加体现群众观点、国情意识和文化自信,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好文章,进一步做好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 秋野

上一篇:学习秒答 |习近平倡导的“一带一路”有多重要?
下一篇:新的历史起点上共青团事业发展的基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