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聚集京津冀协同发展
河北构建协同创新强磁场

 【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新战略带来新气象】

“走出北京,大有可为。”尝试接触河北的项目没多久,中关村科技租赁有限公司今年就把天津、河北与北京本土的业务占比划定为“三七开”。

像这样的业务,正越来越多地流向河北。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发展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河北打造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的战略定位,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的河北,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构建“强磁场”,提升“吸引力”。河北先后与京津签署合作协议356个,引进和转化科技项目295项,吸引1209家京津高新技术企业落户,一条“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创新链条正加速凝聚。

“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搞好精准对接、深度对接,建设好集中承载地和战略合作平台,有效吸引北京创新成果到河北孵化转化。”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表示,要在京津冀协同创新中把握跨越发展的机会。

为促进京津冀创新资源优化整合,河北建立了与科技部定期省部会商机制和京津冀项目对接机制,并研究出台了《河北省关于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强化协同创新支撑、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协同推进创新创业等5个方面16项具体任务,推动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京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验区、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

为促进技术市场的互联互通,河北省与中国技术交易所、北京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建立联通京津、贯通各市的“三中心、两平台”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体系,促进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落地生根;引进中科院在秦皇岛和唐山设立“中科院(秦皇岛)基地”和“中科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清华大学在廊坊设立研究院,天津大学在定州等三地设立转化中心。

沿保定高新区朝阳大街往北,远远地就能看到当地人常说的“双子座”大厦,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就落户在这里。这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京外设立的首个创新中心。

碧水源、用友网络、凤凰医疗、中国网库……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运营一年来,汇聚了一大批响当当的高科技企业。保定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创新中心的运营单位,总经理扈德辉介绍说,创新中心已入驻企业55家,来自北京的企业和机构超过总数的40%。

在园区机制设计方面,河北瞄准“共同体”概念,创造多方利益共享新模式。例如,北京市海淀区与秦皇岛合作建立园区,用创新的“442”分配方式,对入驻分园企业形成的地方财政收入,合作双方按4∶4∶2的比例分享,其中,海淀、秦皇岛两地政府各得40%,20%部分共同设立产业发展基金,进一步培育新兴产业,让更多参与进来的主体受益。

目前,河北与京津合作共建各类园区39个,共建各类创新基地27个,创新平台157个,成为接纳创新资源的有效载体。

环京津地区的河北廊坊、张家口和承德有强大的资源优势、独特的气候条件,在这里发展大数据产业,既能满足就近方便的客观需求,又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目前,张家口、廊坊、承德等地承接的大数据产业投资规模将近1000亿元,聚集了京津冀区域400多家大数据上下游企业,以“中关村数据研发服务—张家口、承德数据存储—天津数据装备制造”为主线的“京津冀大数据走廊”雏形初现,未来有望推动京津冀成为亚洲领先的大数据产业聚集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大背景下,三地的产业版图正在加速重构,产业高端化特征日益显著。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河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5.3%,超过钢铁工业0.1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 耿建扩 本报通讯员 王巍)


上一篇:京津冀将共建旅游协同发展示范区
下一篇:京津冀产业分工格局初步形成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