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香河县)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办事大厅,工作人员指导群众使用北京政务服务一体机办理企业设立业务。(资料片)本报记者 董旭旭 摄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36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廊坊北三县的294项高频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纳入“区域通办”范围;武清区288项政务服务事项、211项便民服务事项与廊坊市本级233项政务服务事项、300项便民服务事项实现跨省“区域通办”。
本报讯(记者 马珉璐)近日,在大厂回族自治县政务服务中心开设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一体化政务服务专区,家住大厂的王艺祯正在办理北京公司的道路货物运输车辆年审。让她意外的是,仅二十多分钟业务就办完了。
“过去办事得跑北京,现在在家门口就把北京的事办成了,太方便了。”王艺祯说。
王艺祯正是通过政务服务“区域通办”办理的业务。“我们所有服务事项都和北京统一标准、统一服务、一厅通办,一年以来完成跨区域通办业务共计462件,咨询业务1226件。”大厂回族自治县政务服务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一体化政务服务专区工作人员安晴介绍。
“区域通办”模式以同一事项同标通办为路径,实现企业、个人行政审批等政务服务事项跨区域办理。去年6月,北京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打破以往地域限制和固有模式,在全国率先实现政务大厅跨域融合,让企业和群众切切实实享受“同城待遇”。
走进三河市政务服务燕郊中心,可以看到“副中心事儿这里办”的提示标语。市民可以在位于中心一层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一体化政务服务专区,通过自助服务终端,在线扫描上传文件,城市副中心的公司变更登记、公司注销登记、医师执业注册、道路货物运输、个人就业登记、社保医保、不动产等事项都可直接在三河办理。同时,三河市民也可在副中心办理三河的相关事项。
三河市政务服务燕郊中心相关负责人石松表示,北京市和三河市关系密切,三河到北京的通勤人员多、北京产业链相关企业密集,是“区域通办”的重点区域。一体化政务服务专区的运行,有利于两地的一体化办事,简化办事流程,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
以人民为中心、以全面深化改革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通武廊”三地从“区域通办1.0”实现高频便民事项异地“自助办”,到“区域通办2.0”实现涉企服务事项异地“全程网办”,再到“两厅融合”,政务服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改革步伐不断加快。
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36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廊坊北三县的294项高频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纳入“区域通办”范围;武清区288项政务服务事项、211项便民服务事项与廊坊市本级233项政务服务事项、300项便民服务事项实现跨省“区域通办”。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和廊坊北三县还开创“两厅融合”,通过审批业务远程“屏对屏”指导、申请材料异地“面对面”提交、审批结果送达“点对点”寄递,为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提供线上、线下全场景服务体验,实现两地政务服务大厅“一体化智能联办”。
此外,通过与大数据平台对接和区块链技术应用,实现174项企业个人常用信息复用“少填写”,364项OCR可识别电子表单数据“免提交”,212类电子证照对比核验“减材料”,跨地域远程视频交互“零延时”,审批决定生成电子印章“零时限”,为推动“三地”政务服务实现“同质、同效、同标”提供支撑。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市政务服务“区域通办”自助办理终端累计访问47000余次,办理“区域通办”事项13000多件,有效解决了企业群众跨省办事“来回跑”“折返跑”,为全省政务服务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易推广”的成功改革路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完善覆盖全国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任建国表示,市行政审批局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强化运行管理、创新服务方式、提高便民利企水平,始终把深化改革、优化服务作为激发市场活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推动商事制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等重点工作,着力提升全市营商环境,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廊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