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聚集京津冀协同发展
从“协同”到“一体化”——廊坊市北三县与北京市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带来了什么

从“协同”到“一体化”——廊坊市北三县与北京市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带来了什么



       廊坊市北三县与北京市通州区隔河相望,地相接,人相亲,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得天独厚。

       如何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新突破?廊坊市北三县与北京市通州区用协同的方法改革创新,在体制机制上大胆突破,携手共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从“协同”发展加速迈向“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首条出京地铁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河北段全线开工,厂通路等多条跨界道路加快建设;连续5年共同举办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211个合作项目;453项高频便民事项和294项高频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现“区域通办”……

       从交通互联互通到产业协同协作,从生态联防联控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廊坊市北三县与北京市通州区加强对跨区域跨部门重大事项的协调,推进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迈出新步伐,手和手挽得更紧,心和心贴得更近,协同发展越来越紧密。

       一张图统揽,在破除区域行政壁垒上大胆突破

       7月22日,位于三河市的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正在施工。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7月16日,在位于三河市的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河北段的地下隧道内,直径8.29米的“携同号”盾构机如巨龙般缓缓向前推进,每掘进一环,旁边的工人就拼装一环。

       “河北段共投入6台盾构机,目前累计掘进11.9公里,已完成总任务的45%。”在施工现场,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22号线河北段工程项目经理刘俊超告诉记者。

       作为“轨道上的京津冀”的标志性线路,22号线是京冀首条跨省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也是全国首例跨省采用北京城市副中心“一会三函”审批模式批复建设的重大工程。

       经过两地沟通协调,原来需要办理的20多个审批事项简化成“一会三函”4个环节,让22号线河北段的开工时间提前半年,为实现与北京段同步开通运营打下了基础。

       2021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建设廊坊市北三县与北京市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3年来,加强与北京方面对接衔接、沟通合作,以改革促协同,成为廊坊北三县推进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这需要两地奔着问题去、跟着问题走,既要破除区域行政壁垒,更要抓落实的具体成效,朝着两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聚焦发力。

       对制约改革发展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廊坊市与北京市通州区探索建立了主要领导定期交流、牵头部门对接调度、行业部门常态化沟通等工作机制,围绕规划编制、产业协同、交通互联、联合招商、生态保护、人才引进等领域建立30余项协调机制。

       6月28日,厂通路潮白河大桥跨河主桥拱肋合龙,正式进入桥面附属结构施工阶段。“2022年12月开工后,京冀双方联手解决了工程建设中遇到的手续审批、方案制定等各种问题,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推进。”中交路建厂通桥项目经理部党支部书记唐宏说。

       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京冀两地采用‘四统一’的创新模式,用协同的办法建一座协同的大桥,目前项目工程已完成90%,预计今年9月份具备通车条件。”大厂回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质量监督科科长王海斌介绍。

       注重协同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方法。

       联合举办项目推介洽谈会,加快构建协同创新生态,开展环保定期联合执法,开通定制快巴解决跨省通勤难题……用协同的方式,廊坊市北三县与北京市通州区主动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进行体制机制上的顶层设计,实现一张图统揽、一盘棋布局、一体化推进。

       2023年9月,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执委会挂牌成立,标志着两地协同发展进入体制机制更加完备、工作体系更加健全、行权管理更加一体化的新阶段。

       一次次会议、一项项部署以问题为抓手,让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有的放矢、纵深推进。当前,廊坊市北三县与北京市通州区共同推动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规划建设、示范区产业链图谱绘制等重点工作,真正实现了坐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协同动能得到充分释放。

       一盘棋布局,在产业承接协同协作上探索突破

       深入推进廊坊市北三县与北京市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实现资源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形成有序分工协作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区域发展新的动力源。

       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之一。廊坊北三县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强化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与北京市的产业联系越来越紧密,“1+1>2”的聚合效应凸显。

       7月22日,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联泰集群算力(三河)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组装人工智能服务器。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联泰集群算力(三河)科技有限公司是首家入驻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创新中心的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宋世杰说:“我们是一家专注于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创新型企业,主要负责将联泰集群(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成果进行落地转化和规模化生产。”

       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原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通州创新中心)正在统筹通州和燕郊的创新资源,打造通州区与北三县技术产业协同创新新模式。“2025年年底,25万平方米的燕郊创新园投用后,将承接约50家企业开展规模化生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承接平台的引领地位将日益凸显。”燕郊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李春安介绍。

       借助北京科技资源和产业优势,廊坊北三县加快培育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他们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以高新区、研发平台、孵化载体等建设为抓手,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目前,这里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29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1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168家和9家。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廊坊北三县围绕推进与通州区产业深度融合、错位发展,结合疏解需求和自身基础开展招商引资,用协同的思维优化布局,全力打造“科创燕郊、智造三河、商务大厂、文旅香河”。

       2019年以来,廊坊北三县连续5年与通州区共同举办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和合作事项211个,其中161个实体项目投资额超1500亿元,有研稀土新材料等62个项目建成投产,大厂海高智控云谷等72个项目落地实施。项目推介洽谈会,已成为推动两地产业协同协作的新平台。

       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片产业。当前,香河机器人小镇已签约企业150余家,打造机器人产业集群迈出坚实步伐;大厂影视小镇运营6年来,拍摄电影、电视剧等100余部,构建了一站式产业服务体系;三河市建成兴远高科、中南高科等31家科创园,已入驻企业1146家,入驻率达56%。

       当前,国内外招商引资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只有不断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才能开展科学招商、精准招商、专业招商。两地开展一体化联合招商,实现政府引导推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机统一,寻求的是“1+1>2”的效果。

       目前,廊坊北三县选派招商专员到通州区共同开展驻点招商;中关村通州园与燕郊高新区、大厂高新区等北三县园区开展共建,组织一体化招商、联合宣传推介等活动;组建廊坊市北三县一体化发展促进会,助力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改变单打独斗的方式,发挥出了更大的招商引资效能。

       今年1月,京冀两省市政府共同制定印发《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新增产业禁限目录》,为廊坊市北三县承接北京优质项目、实现产业协作拓展了更大空间。

       一体化加速,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上全面突破

       地处三河市燕郊的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目前有5000余名老人入住,95%以上是北京籍。“这儿离北京近,环境优美,看病不用两地来回跑,北京医保卡在医院直接结算,生活方便又舒心。”来自北京市西城区的老人陈廉说。

       近年来,廊坊北三县积极承接京津养老功能疏解,加快医康养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以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为龙头,大爱城、荣华齐山、方舟养老等梯次发展的养老服务格局,成为许多京籍老人安享晚年的新选择。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是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群众关心和期盼的事情,必须抓紧推进、落实见效,这在两地共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中形成共识。加强交通、养老、医疗、教育等领域的互融互通,让两地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群众享受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红利。

       如何免除异地就医医保报销跑腿之苦、垫付之烦?廊坊北三县以改革创新破题,推进域内医疗机构与通州区妇幼保健院等40家医疗机构开展合作,73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跨省异地住院及普通门诊医保直接结算,“垫钱+跑腿”成为历史。

       两地教育合作扎实推进,推动教育资源“跨省过河”。目前,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北京实验学校三河校区挂牌成立,与北京14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合作办学、挂职交流,北三县的中小学校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廊坊北三县与通州区共同落实大气、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品质不断提升。2023年北三县PM2.5平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253天,相比2014年下降69.5%、增加152天。

       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让北运河再绽新颜。“这里不仅能坐船欣赏美景,还能品尝各种美食,不虚此行。”炎炎夏日,北京游客李云在香河县度过了一个惬意的周末。

       “北运河廊坊香河段与北京段同步实现互联互通,对于香河加快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意义重大。”香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三级主任科员王建军介绍,通过5至10年的发展,预计带动香河全域旅游人数提升至12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达60亿元。

       更深刻的变化,是廊坊北三县与通州区打破区域壁垒,推进“区域通办”。“区域通办”贵在“通”,但不同地域的行政机构拥有不同体系、不同标准和不同流程,要想实现通办,就要逐一打通堵点、解决痛点。

       7月22日,在香河县北京城市副中心一体化政务服务专区,工作人员在接受市民咨询。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今年5月15日,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办事大厅在三河市政务服务燕郊中心揭牌运行,标志着北京政务服务完成廊坊北三县全域覆盖,453项高频便民事项和294项高频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现“区域通办”。

       “原来办理货车年审得跑北京,如今在家门口就办成了。”6月24日,在大厂回族自治县政务服务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一体化政务服务专区,北京木行者科技有限公司办事人员卢广雨通过一体化智能终端机办理货运车辆年审业务。“区域通办”这一审批改革,改出了政务服务的温度。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协同来推进。一项项“小改进”“小变化”,最终由点及面,结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协同发展硕果。面向未来,廊坊市北三县与北京市通州区携手打造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脚步更加坚定。(河北日报记者刘杰)


上一篇:京畿大地:文化一脉绽芳华——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十年调查
下一篇:《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24)》发布: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优势初步显现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