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聚集京津冀协同发展
双向奔赴 行稳致远

双向奔赴 行稳致远

廊坊市北三县与北京市通州区 进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本报记者 王娜 本报通讯员 张成林

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厂回族自治县)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办事大厅。 本报记者 刘向 摄

通燕高速燕郊出口立交枢纽直连北京城市副中心。本报记者 刘向 摄

京唐城际铁路列车驶入三河燕郊站。 本报记者 王洋洋 本报通讯员 刘伟 摄

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河北段建设现场,中交一公局建设者正在加紧施工。 本报记者 刘向 摄

燕潮大桥飞跨潮白河,连通燕郊和北京通州。 本报通讯员 赵成梁 摄

三河燕达金色年华养护中心老人乐享惬意午后。 (资料片)



廊坊北三县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隔河相望,两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沿热点区域。

从加速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到与通州区共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协同发展在北三县落地生花:积极推动“一方案三清单”任务落地实施;与通州区联合组建示范区执委会,推动77项年度任务落地落实;连续五年共同举办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211个合作项目和事项;15分钟进京入冀变为现实,跨城养老渐成新趋势,京标服务加快覆盖……

十年,一段渐行渐近的协同路。十年,一张满载硕果的新答卷。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引领下,北三县与通州区双向奔赴、携手同行。

健全体制机制 深度融合步伐更快

下好“一盘棋”,跑出加速度。

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两地资源如何实现有效对接和整合?产业转移和承接怎样才能更顺畅?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北三县与通州区建立起常态化工作协调机制。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通州区与廊坊市两地三方建立了主要领导定期交流、牵头部门对接调度、行业部门常态化沟通、信息报送和联合宣传等工作机制。我市相关部门与北京市、通州区相关部门在规划编制、生态环境、水体治理、联合招商、人才引进等领域建立30多项工作协调机制,联合印发或正式签署文件18项。

目前,项目推介洽谈会、跨界道路开工建设、产业协作发展、京杭大运河京冀段旅游通航等重点事项取得重要突破。

随着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向纵深推进,我市还制定了《打造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场景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并有效发挥作用,在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工程技术等领域率先与通州区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到2035年,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完善,成为新时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2023年9月22日,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执委会挂牌成立。主要负责研究拟订制度规则、重点规划、工作要点、支持政策、改革事项、重大项目等,协调各方面推进落实。

这是京冀两地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推进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一个新起点。随后,理事会、执委会第一次会议相继召开,北三县与通州区真正实现了坐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与此同时,我市完善内部工作统筹机制,组建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指挥部和工作专班,确保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重要事项做到一名分管市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专班推进落实。

机制创新保驾护航,群策群力重点攻坚。我市创新一体化同城化路径,加快重点领域对接协作,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一体化产业格局 项目承接落地更稳

眼下的北三县,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智能车间忙碌有序,一幅幅产业协同发展的画卷徐徐铺展。

繁忙的景象,源于两地的共同努力和协同合作。

实现“一体化”,形成有序分工协作的产业发展格局是关键。对接城市副中心主导功能,廊坊科学确定了北三县高端服务、文化旅游、科创服务、现代制造和生态支撑的功能定位,“科创燕郊、智造三河、商务大厂、文旅香河”正在成为县域经济特色名片,也为项目招引明确了方向。

2023年9月19日,一年一度的通州区和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成功举办。会上,签约合作项目共50个,意向投资额约426.81亿元,均创历届新高。

据了解,2019年以来,两地已连续五年共同举办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211个合作项目和事项,总体落地率89%,161个实体项目完成投资296.3亿元,58个项目建成投产,81个项目落地实施。项目推介洽谈会,已成为推动两地产业协同协作的新平台。

“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片产业”。当前,重点承接北京高端生产要素外溢的香河机器人小镇已签约企业150多家,逐步形成链条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大厂影视小镇运营6年来,拍摄录制央视、各大卫视、网络平台的电影、电视剧等百余部作品,构建了一站式产业服务体系;三河市建成兴远高科、谊安医疗、中南高科等30家科创园,已入驻企业1059家,入驻率51%;燕郊科学城起步区孤山片区启动建设,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中心建设全面启动,燕郊协同创新基地计划今年3月开工建设。

对接央企、深耕北京,我市组建廊坊市北三县一体化发展促进会作为联系沟通驻京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国家部委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助力北三县承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截至目前,北三县累计引入中冶一局、中粮、中信等央企二、三级子公司30家。

今年1月,京冀两省市政府又共同制定印发《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新增产业禁限目录》,为承接北京优质项目、实现产业协同协作拓展了更大空间。

释放民生“红利” 居民生活圈越扩越大

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出发点在民生,落脚点也在民生。

1月29日,连接通州和大厂的厂通路潮白河大桥建设正酣。这座寓意为“启航”的大桥,计划于今年9月竣工通车,建成后,从大厂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的距离将缩短至5公里,车程缩短半小时,为潮白河两岸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北三县与通州区地缘相接,跨省通勤需求旺盛,构建互联互通的一体化交通网至关重要。2022年12月,京唐铁路全线通车运营,北三县正式融入北京半小时轨道交通圈。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河北段全线开工建设,成为全国首例跨省运用北京城市副中心“一会三函”审批模式批复建设的重大工程。建成北三县与通州区联通高速公路3条、国省主干路7条、跨潮白河桥梁5座;引进北京公交22条线路,日客运量14万余人次;开通通勤定制快巴线路11条,日均运送旅客5000余人次,极大解决了跨省通勤问题。

随着人员跨省流动,公共服务合作持续深化,同城化“跨城养老”成新趋势,教育、医疗等领域也按下共建共享的快进键,两地群众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红利”。

——复制推广医养结合的“燕达模式”,形成以燕达养护中心为龙头,大爱城、荣华齐山康养、方舟养老、五福托老等梯次发展的养老服务格局,已累计接纳京籍老人5000余人。

——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北京实验学校三河校区挂牌成立,北三县与北京14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合作办学、挂职交流,成功引入国家应急部干部培训学院(应急部党校)培训基地项目,与北京汇佳职业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签订跨省“3+2”职业教育联合培养协议,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加速延伸。

——与北京安贞医院等34家北京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合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与三河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香河县人民医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7家北京医疗机构建立“京津冀医联体联盟”,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与大厂回族自治县妇幼保健服务中心签订托管合作协议,北三县73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跨省异地住院及普通门诊直接结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北京医疗资源。

——453项高频便民事项和294项高频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现“区域通办”,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厂回族自治县)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办事大厅启动运行,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便捷。

——引入北京环卫、北京热力等京企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通州区是北京市第一个实现京冀协同供热的地区,京标服务加快覆盖。

回望来路,廊坊市北三县与北京市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一路高歌一路硕果,未来也必将务实笃行、行稳致远。

上一篇:以生态“含绿量”赢得发展“含金量”
下一篇:聚势赋能展蓝图——临空经济区(廊坊)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